乡村音像店 寂寞的坚守


  省吃俭用“抠出”半月伙食费,排队在音像店等偶像的新专辑,一副耳机,一台CD机,是多少“70后”、“80后”的青春记忆。

  如今,耳机依旧,CD机却变成了手机,光碟、磁带已难得一见,曾经花开遍地的音像店风光早就不再。近几年,市区的音像店以每年减少一半数量的趋势在迅速萎缩,却未曾想还能在乡下寻觅到坚守的身影。

  磁带碟片唱片 那些为你痴为你狂的记忆

  曹宅镇市场东路是集镇上的热闹地段之一,一排的店面有卖衣裤鞋帽的也有卖锅碗瓢盆的,每逢集市,很多店经常人满为患。与之相比,这其中的音像店因为太冷清,以至于让人觉得它是不和谐的存在。

  店老板张田曹宅人,是一位音乐发烧友, 1999年开音像店的初衷只是为了在家就能听歌。“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我刚开店的头几年是市场最红火的时候,那时我的店开在学校旁边,学生买碟的相当多,顾客最多的时候,我都要站在凳子上盯着就怕有人顺手牵羊。到后来生意少了,只有一些老顾客和“发烧友”来得多一些。现在就更别提了,一个月里进到店里的人都数得过来。”张田平静地跟记者聊起了音像店的辉煌和落败。



  大多数人最早接触的音像制品是磁带。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很多小年轻已经迷上了邓丽君。“原本都是听民歌、美声,第一次听到那种流行音乐,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太好听了!”曹宅镇午塘头村的60后邢小兵回想起来,竟忍不住哼唱起来。再稍晚些,港台乐手加上热播影视剧的热门主题曲,成为当时年轻人的最爱。

  2000年前后,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在大陆播出,张田店里的几部碟片几乎每天都在转手,很多人甚至排队租碟,登记用户的册子一个月就要两本,月收入能达到几千块钱。后来,随着韩剧的热播,带动了整个DVD市场的销售。《人鱼小姐》、《大长今》这些电视剧剧,电视台一天只播两三集。对那些性子急等不及的观众,碟片就有很明显的优势了。”说到曾经热销的几套DVD,张田很是兴奋。

  CD最火热的时代,是在周杰伦、林俊杰和潘玮柏等许多80后热捧歌手集中发片期。张田的印象里应该2006年至2008年,“当时很多歌手推出的CD是预订版,CD还没有正式发行,就要顾客把钱先付清,正式到货后才能拿到CD。”他说。

  卖杂志修电脑 兼做小生意的音像店还会坚守

  “上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朴树、张学友的歌,那时候去逛音像店在当时生活里是一件很重要也很享受的事。”80后的唐丽说,距离上一次去音像店是六七年前,当时周围的许多同学朋友都流行用索尼CD随身听。唐丽说,跟她情况一样,周围大部分同事、同学都已经多年没去音像店买音像制品了。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电影、歌曲都可以在网上轻松下载,谁还会再去音像店买碟片啊。”高中生小王告诉记者,“有什么新歌、新片,我基本都从电脑上看,尤其是家里装了WIFI以后就更方便用手机看了。”

  此外,一张歌手的专辑,如果在音像店购买光碟的话,一般都要几十甚至近百元,但通过网络下载,成本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记者问张田,网络上的免费音乐和音像制品的音质真有那么大的区别吗?“只有听过的人才能说得出那种不一样的味道。那些免费音乐带有杂质,听碟听得多的人,自然就分辨得出来。”张田说。

  不能给熟客提供片源是张田的一大心病。“许多朋友都说淘不到好碟片了。我也没有办法,CD批发商都转行了。”他说,早些年去参加供货会,会有几百家出版社,那时候大家都争着把预付款给供货的出版商,还担心不能第一时间拿货。最近几年,不仅出版社数量大幅减少,音像制品数量也越来越少。现在店里能卖得动的是中老年人喜欢的健身类、戏曲类的碟片,以及儿童喜欢的喜羊羊等卡通片。

  这两年,音像店不只卖音像制品,还兼做其他小生意,杂志、图书和饮品也卖,修电脑的活也接。音像店每年除去房租、电费等花销,赚不了多少钱,“不能靠开音像店养家,我还有自己的工作,白天叫家人看着店铺,晚上我就自己看着,一般营业到晚上八点多。”张田常常会听到从隔壁店里出来的人们,用匪夷所思地语气问同伴:现在怎么还有人在卖音像制品啊?但他说,正如自己当时进入这个行业的理由一样,因为喜爱,他还会坚持下去的。
上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标签:
  • 音像店
  •  
  • 开音像店赚钱
  •  
  • 开音像店赚钱
  • 更多栏目最新
    经营书店音像店的几点注意
    经营书店音像店的几点注意
      在一般人看来,经营图书音像制品的生意大不了,更难以发
    庄小明:靠卖高音效CD逃过音像店倒闭潮
    庄小明:靠卖高音效CD逃过音像
      “在年前定的货终于慢慢来了。”3月23日上午9点,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