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到,很多朋友都会订回家和旅游的票。但是,很多朋友反映,他们都遇到过买票“搭售”保险的情况:在汽车站柜台买票时,售票员默认加了一张保险单;网上平台买火车票,不知何时附加险被自动勾选.
这个保险虽然费用不多,一般也就一两块或者三五块钱,但是莫名其妙的就多花了机票钱,让人心疼。那么,买机票一定要买保险吗?有必要花这笔钱吗?今天我们就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一、车票搭售保险,有哪些套路?
套路一:列车员默认搭售。
在车站购票时,一般来说,列车员会向乘客确认是否愿意购买一份意外险,乘客同意后才会附上保险单。但不排除会有一些票贩子操作不规范,在卖票时默认附加保险。如果消费者没有仔细检查或者提出异议,就需要为此买单。
套路二:自动勾选,隐形消费
很多朋友会发现,在在线旅游平台(OTA)、在线APP或一些车站的自动售票终端订票时,很多售票页面都设置了默认勾选选项,乘客意外险是自动勾选的。由于被检查的字体太小或者不容易引起注意,消费者在操作时容易忽略。没有注意,他们往往不会不勾选,不自觉地购买相关产品。
二、这种“搭售”保险,我们必须购买吗?
答案当然是没有。
我国《保险法》规定,订立保险合同,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协商一致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说,除了少数法律法规要求投保的情况外,投保一般都是自愿的。
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要求旅客在售票时投保人身意外险。换句话说,我们完全可以拒绝这个捆绑的配件产品,买不买由我们自己决定。
如果售票员强行搭售保险,显然是侵犯了乘客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消费者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
三、遇到随票“被保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首先,消费者在网上订票时,要对附加费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注意不要错过订票界面中的小字和浅色按钮,以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勾选保险产品。在支付订单之前,你也应该仔细检查钱。
线下买票,需要同时买保险。付款前最好向售票员说明清楚,避免与车票搭售保险。
此外,如果愿意随票购买保险,也要注意所买保险的保障内容,了解所买产品,包括保险利益、保障责任、保障期限、责任免除等问题,避免出现“买了保险却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情况。很多网上搭售的保险不会主动弹出产品条款,消费者往往也不会点开仔细看,不可取。
最后,如果被迫销售某一险种,要及时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益,也可以向保险监管部门投诉。
四、车票搭售的保险,值不值得买?
既然绑在机票上的保险不是强制的,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那么我们平时买机票的时候,有必要买这样的保险吗?
其实这种旅客意外险也可以看作是我们旅途的某种保障。如果乘客需要,自然可以选择。但是这种搭售保险可能性价比不是很高,保额有限,保额低,保额时间短。此外,铁路和公共汽车等运营商也必须按照规定投保乘客责任险。这个保障其实是包含在机票里的,也就是说即使不买额外的机上保险,出了事也能获得一定的赔偿。
从性价比来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其实有很多更有优势的产品可以选择,比如综合意外险、交通意外险等。这类产品的价格也很低,保障范围更全面,保障额度也会充足很多。所以,如果你有足够全面的意外保障,订票时不选择与机票捆绑的保险是无害的。对于密集出行、常年在路上的人来说,不妨买一份专门的交通意外险,也能得到更全面、性价比更高的保障。
动词(verb的缩写)摘要
消费者要谨记,预订和搭售的保险是自由选择的,不存在所谓的“强制购买”。消费者在被迫买卖时,不要忘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当然,这种保险也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价格也不贵。如有必要,不妨选购一款安心的。当然,如果想获得更全面的意外保障,不妨定期为自己配置综合意外险、交通意外险等保险产品,这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