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许多民族。宗教方面,除了各民族原有的宗教或民间信仰外,还有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禅宗、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
在文化方面,多民族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极具原创性的艺术形式,形成了云南文化艺术的宝库,多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呈现出不同于内地银器艺术文化的厚重色彩风格。他们既有中原传统文化,又有地域文化的风采,在中国银器艺术流派中独树一帜。
云南银器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银器的制作和使用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特点。大理崇圣寺三塔出土的银器,揭开了云南金银工艺的神秘面纱,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大理与中原交流的影响以及这一地区金银工艺的发达程度。大理地区白族手工艺人制作的镀金金翅鸟、金银佛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技艺精湛,是大理时期的艺术瑰宝。
在云南,清代以前的传世银器并不多见,这主要是人们喜新厌旧的心态造成的。那些银器曾经拥有的文化价值,在一次又一次的融化,制作成时尚款式的过程中,必然会流失。只有把它们隐藏在带着每个时代烙印的大地的怀抱中,才能保留它们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今出土的大多是明代和清初的银器。
到清末民国时期,交通条件的改善,省际乡道的建成,滇越铁路的建成,以及抗战时期省外人口的大量涌入,为云南银饰各流派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大城镇,其他欠发达地区仍以清代风格为主流,保持着悠久的历史地域特色,代代相传。
由于银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在加工制作时,除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外,我们还利用银延展性好的特点,将其打成薄片切割,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利用雕刻工艺雕刻出各种图案。其工艺还包括雕刻、贴金、花丝,以及错金、错银、包金工艺。在云南还有一种取金银结合特有的合金铜(黑铜)的工艺。这个工艺和错金错银的区别在于需要热加工而不是冷镶嵌和粘接。其特点不仅能与花纹槽完全匹配且牢固,还能将银放入极细且难以嵌入的线槽中,使花纹更加精细。有学者研究过,战国时期错银器上的一些非常精细的花纹,就是金银工艺。
银热点:如何去除银器上的黑条纹?什么是黑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