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到高晓松想卖几首口水歌。听了听小样,高晓松说:正好我有一哥们儿刚从美国回来,成立了一个还不算太傻的公司,你过来当歌手吧。
“其实就是发现了两个人,我和宋柯才成立了麦田。一个是朴树,一个是叶蓓。”电话里高晓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1996年,朴树正式成为麦田公司的签约歌手,老板宋柯。“濮树”从此成了“朴树”.
高晓松评价:朴树的歌词特别诗化,嗓音又特别脆弱。他的歌“就像朗诵诗一样,脆弱就会特别打动人”.
一堆歌就这样写出来了,先是《火车开往冬天》,然后是《白桦林》。念叨着小时候母亲总哼的那些俄罗斯歌曲,朴树琢磨出一个旋律,觉得不错,就瞎编了一个故事,把词填上。
这首歌红到他自己想不到的程度,也让他烦恼到忍无可忍。
1998年,麦田公司企宣张璐成了朴树的经理人,带着他到处演出、受访。张璐很快发现:朴树不喜欢接受采访。几乎每家媒体都要问:《白桦林》的故事,你怎么想出来的?朴树不肯说重复的话,觉得自己的智力透支了。
“这次春晚我肯定不上了”
1999年1月,朴树的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出来了。宋柯请来了来北京闯荡没几年的张亚东。
“我们跟张亚东谈着,总有人进来,拿着一摞钱给他,说你帮我做谁谁的制作人。”朴树的发小、原“麦田守望者”乐队的吉他手刘恩回忆,朴树拿把吉他弹唱了《那些花儿》,张亚东说:那些活儿我都推了,给你做这个。
张亚东正在给王菲做制作人,知道她包了间非常不错的棚,就趁空把付不起钱的朴树领进去。他发现,朴树的歌是分裂的。曲子很美,词不是阴郁忧伤,就是愤怒沧桑。
朴树说,那时他的歌,其实都是“为赋新词”,描写离自己很远的情绪。
“当时幸亏没听我们俩的。”刘恩和朴树当时坚决反对把民谣味道很重的《白桦林》收进专辑。高晓松说,你可以不放在A面,但一定不要落下它,一定会是它先红。最后,放在了B面第三首。
磁带里附着一张“麦田公司歌迷单”,张璐一笔一画地把统计结果抄了下来,保留至今,这张1999年3月的统计表显示:在2643封歌迷来信中,最受欢迎的三首歌是:《白桦林》、《NEWBOY》和《那些花儿》。
1998年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科索沃战争,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轰炸,3名中国记者死难。俄罗斯实行了“有限介入”,派伞兵抢占了科索沃首府机场。不断有歌迷来信,把这首包含俄罗斯元素、战争元素、历史元素的《白桦林》跟这场战争联系起来。麦田公司趁机就此展开宣传。
一年之内,《我去2000年》卖了30万盘。
2000年央视春晚导演组想找四个有人气的、“非主旋律”的年轻歌手搞联唱,每人两分钟。他们来找麦田公司,指名要朴树和《白桦林》。
朴树不去,说就烦春晚这类主旋律的东西,何况还要假唱。公司上上下下劝说很久:你更应该去占领这个阵地,让它有点年轻人的东西。朴树总算同意了。
直播前两天,央视先做了一个节目,让上春晚的演员对着镜头说几句话,再表演一段才艺。朴树跟几位小品演员放在一堆。他崩溃了,“我怎么能跟这伙人一起上呢?”
第二天彩排,张璐正在央视演出大厅上厕所,朴树进来了。“这次春晚我肯定不上了啊。”转身就走。宋柯也没劝动。
想了一宿,张璐操起电话给朴树打过去,刚一接通就破口大骂:“你丫牛×得不行了!所有人都在为你的这个事付出,都在为你服务,你丫知道什么他妈的叫尊重吗?如果你不上春晚,公司的上上下下就是被你伤害了......把我们所有的从业人员的路都给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