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效益的提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在当前养猪市场深度调整,猪价和肉价长期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增加对市场动荡的抵抗能力,是当前养殖从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所以现在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提高母猪的繁殖寿命,可以明显提高养猪效益。
美国生物学博士曾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养猪场都不得不过早、过多地淘汰母猪,这对养猪企业的稳定经营和长期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得出的结论是,每头母猪每年至少要产3窝小猪才能收回成本。
根据* *的经济效益分析,专家认为母猪的替代目标应该在35%左右,而目前每年母猪的淘汰率在50%-60%左右。这样的连锁效应就是,母猪群* *中被淘汰的母猪所留下的空间,必须让年老的、低繁殖力的母猪留下来,以满足产仔的需要。更有甚者,那些没有足够生长时间的小母猪可能会提前上阵,这无疑会危及猪的健康。
后备母猪培育
后备母猪的繁殖对母猪终生繁殖的重要性经常被低估。研究表明,猪农必须在小母猪体重达到18公斤(40磅)时开始配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种猪群的终生繁殖潜力和繁殖寿命。一个简单的改变就能为主群体的高繁殖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发现,只要稍加改变,母猪群中后备母猪的后备率就可以提高50%。这些措施包括:增加每头猪占用的猪圈面积,选择优质猪圈地面,饲喂富含微量元素锌、锰、铜的均衡日粮。”威尔逊博士说。
根据母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饲喂母猪,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占母猪成本的70% ——,还可以延长母猪在主群的繁殖寿命。通过略微限制小母猪的生长速度和饲喂适当水平的必需营养素,小母猪可以在230日龄达到生理成熟,体重达到135公斤,并具有较好的骨骼和体重平衡。
采食量问题
高产母猪需要高能量。据研究,母猪日采食量每增加1kg,被淘汰的概率就会降低30%。而且,美味高营养的泌乳日粮对提高母猪的采食量非常重要。
母猪保有率提高后,其他性能差的母猪就会被淘汰,* *母猪就能多产仔猪,直接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科学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4窝以上母猪的繁殖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养猪的生产利润。平时要做的就是提高后备母猪的配种,饲喂含有复合微量元素的均衡日粮。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养猪场母猪的淘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