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外貌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的今天,空气质量和雏鸭体内部分悬浮物的影响不容忽视。那么如何防治雏鸭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呢?
鸭慢性呼吸道疾病又称鸭鼻窦炎,是由鸭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2周至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高达80%。传染源是病鸭和染病鸭。空气被污染时,常通过呼吸道传播,或通过被污染的鸡蛋垂直传播。鸭孵化后带有细菌,如果育雏舍内温度过低、空气混浊、饲养密度过高、应激过大,都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近年来,这种疾病在中国南方许多地区饲养的雏鸭中发生。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膨出,感觉起伏不定。随着病程的发展,肿胀部分变硬,鼻腔发炎,从鼻孔流出浆液或粘液分泌物,病鸭常摇头;有的病鸭眼睛内积聚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病程长者双眼失明;病鸭死亡少,常自愈,但生长发育缓慢,肉质下降,蛋鸭产蛋率下降。解剖鸭的眶下窦常充满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窦粘膜充血、增厚,部分积聚大量坏死的干酪样物质。气囊壁混浊、肿胀、增厚;结膜囊和鼻腔有粘稠分泌物。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期鸭子的饲养管理,做好舍内清洁、保冷、通风等工作,防止地面湿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
2.养鸭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清空舍后,用5%氢氧化钠或1100菌液严格消毒。严格检疫,及时淘汰病鸭或隔离育肥。
3.疫区新生雏鸭可用以下药物控制:泰乐菌素以500mg/L的浓度兑水3-5天;恩诺沙星以25毫克/升~ 75毫克/升与水混合3 ~5天;将复方氟苯尼考可溶性粉以100mg/L~200mg/L的浓度与水混合3 ~5天。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与500毫克/升水或100克/100公斤饲料混合3-5天;吉他霉素预混剂与10g/100kg30g/100kg饲料混合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