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热病是由红细胞寄生热病引起的疾病,其传播媒介为蜱。我国常见的有双色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泰勒虫。
牛焦虫病的症状
高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巴贝斯虫病)。精神嗜睡、食欲不振、初期便秘后腹泻、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泰勒氏torpora)、疲劳、衰竭和死亡。血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红细胞内有一对典型的梨形尖尖巴贝斯虫。泰勒焦虫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环形、椭圆形、逗点形等。另一种泰勒焦虫,石榴形,可见于淋巴细胞。
牛焦虫病的有效治疗
1.黄色素的用量为3-4毫克/公斤体重,配制成0.5-1%的溶液用于静脉注射。症状未缓解时,24小时后再次注射。如果是重度贫血,用维生素补血。
2.血虫净(Benyr),每粒300公斤,隔日一次,三次注射于深层肌肉。
3.将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涂在蜱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尖头镊子沿着垂直于皮肤的方向将紧贴皮肤的蜱虫拔掉。拔出蜱后,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4.杀蜱:春季蜱幼虫入侵时,可在体表和畜舍喷洒0.005%溴氰菊酯、0.25%倍硫磷、1%马拉硫磷、醚菊酯、敌敌畏或敌百虫水溶液。剂量为羊200ml/次,牛500ml/次,每3周治疗一次。在蜱虫活跃期,每7天治疗一次,疗效显著。
牛焦虫病的预防措施
1、在发病季节前,每隔15天用苯海拉明预防性注射1次。可以防止蜱虫的发生。特别是在放牧环境中有大量蜱的情况下,可以1-2年轮换放牧一次,让牧场上的成虫自然死亡。
2.植物油防治:植物油100g,用干净的棉球蘸牛患部,一个月。
3.驱虫:
——伊维菌素体外注射一次,以后每3-5天注射一次(皮下注射)。
——体内、体外驱替3-5天后,分别使用左旋咪唑、阿苯达唑(任选两种)各1次,两药间隔3-5天。
肝片吸虫:碘水杨酸钠。血虫:三氮米。
4.杀死牛身上的虱子。蜱很大,它们咬牛并且不活动。如果寄生量少,可以人工清除,挑出来的蜱虫会集中焚烧。用量大时,可将2%双甲脒配制成80ppm浓度,喷洒在牛身上。
5.在牛棚里杀扁虱。有些蜱不寄生时,就藏在牛棚的墙壁缝隙或食槽里。此时,可先将1%敌百虫溶液喷入裂缝中,然后用水泥或石灰将裂缝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