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腹泻的鉴别


腹泻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的多因素疾病,是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分析原因,临床上根据季节、特点、典型症状进行初步诊断,然后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最终诊断。

.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在1周内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率较低,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症状和病理变化:突然发病,排出黄色粘稠稀粪或水样便,混有凝乳状块和气泡。肠内有黄色液体和气体,肠黏膜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明显,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轻微。

防控:采取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等综合措施,疫苗接种是有效措施。分娩前20-30天,注射一次大肠杆菌疫苗。实践证明,第二次免疫的效果优于第一次免疫。方法是在分娩前30-40天注射一次疫苗,15-25天后再注射一次。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防治,及时补液,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饮用水,或使用微生态制剂。

中医疗法:大蒜疗法。大蒜100克,切碎,加入50克白酒100毫升,浸泡3-5天,用4毫升冷水冲服,每日2-3次,连服2-3天。白粉疗法。白头翁2份,龙胆草1份,混合均匀,每日1次,每次3克,连用3天。

.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一般发生在10-30日龄仔猪,尤其是10-20日龄仔猪。全年均可发生,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饲养管理不善和卫生条件差是该病的外因。

症状和病理变化:灰白色、糊状、稀薄的粪便,有恶臭。肠内食糜和气体量不等,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防治:仔猪黄痢。

.仔猪水肿病

流行特点: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一般发生在断奶后1-2周内。往往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迅速、健康活泼的猪容易得这种病。饲料的突变和仔猪大量吞食饲料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紊乱,导致大肠杆菌的繁殖,是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症状和病理变化:典型症状为肌肉运动障碍,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转圈运动,喜欢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四肢抽搐和游泳运动。水肿是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仔细检查,眼睑、结膜甚至额头皮下都有水肿。这种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在90%以上。可见全身各组织均为水肿,水肿液呈胶状,清澈、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有积液,遇空气即成胶状。有时在心肌和心外膜可见严重出血。

防治:缺硒是水肿的诱因。补硒和亚硒酸钠VE注射液可用于预防水肿。选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磺胺嘧啶和维生素C注射液。配合利尿、缓泻、解毒,肌肉注射用呋塞米注射液;服用硫酸镁、硫酸钠、人工盐、大黄粉、碳酸氢钠等盐类泻药。

4.仔猪红痢

流行特征:又称猪梭菌肠炎或坏死性肠炎,病原体为丙型或A型魏氏梭菌。主要影响1-3日龄新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症状和病理变化:突然血痢或红棕色稀便,偶有呕吐,体质虚弱,不久死亡。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观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血性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延伸至回肠

防治:此病发病快,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好。主要看平时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预防。仔猪出生后3天内口服青霉素或链霉素,效果较好,预防剂量为每公斤体重8万单位,治疗剂量为10万单位,每日2次。

5.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特点: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流行,各年龄段的猪均易感。10日龄以下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5周龄以上的病猪很少死亡,老龄或成年猪几乎不死亡。

症状和病理变化:仔猪突然呕吐、水样腹泻、脱水,而成年猪症状较轻,仅有厌食和短期腹泻。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小肠充血,有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薄而半透明。

防治:本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继发感染。临床上多喂补液盐、葡萄糖或白糖水。临床上常见的混合感染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肺炎、球虫病等。这些疾病会加重这种疾病的病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用新城疫I疫苗,每支0.5g加生理盐水10ml,每头猪不分大小注射2ml。注射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一次,常用肠道抗菌药物。防止每年9-10月母猪、公猪、后备猪繁殖。母猪分娩前5周和2周给药,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力,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6.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大猪几乎同时出现腹泻。大猪几天内就能恢复,有的小猪就死了。

症状和病理变化:呕吐、水样腹泻、明显脱水、食欲不振,与猪传染性胃肠炎非常相似。病变局限于小肠,肠管扩张,含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

7.轮状病毒感染

流行特点:多发于深秋、冬季和初春的寒冷季节,常与仔猪白痢混合发生。多发生于8周龄以下的仔猪,尤其是10-28日龄的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症状和病理变化:仔猪厌食、呕吐、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呈水样或糊状。病变主要局限于消化道,胃壁迟缓,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壁变薄,内容物呈灰黄色或灰黑色液体。

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主要靠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在疫区,新生仔猪应尽早食用足够的初乳,并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和缓解病情。

8.猪痢疾

流行特征:病原体为猪密螺旋体。常见于2-3月龄断奶后正在生长的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仔猪和成猪发病率较低。无季节性,传播慢,流行期长,易复发。各种应激因素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症状和病理变化: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中充满血液和粘液,呈褐色、红色或黑色。大肠发生卡他出血性炎症,然后发展为纤维素坏死性肠炎。

防治:治疗效果不好,早期治疗有效,主要靠平时预防,可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9.猪副伤寒

流行特征:病原体为沙门氏菌。主要影响2-4月龄仔猪,尤其是断奶不久的仔猪。成年猪和哺乳仔猪很少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发性和地方性。

症状和病理变化:急性便秘继之以腹泻,粪便恶臭,耳、腹、四肢发绀;A型常见,反复腹泻,稀粥或水样便,黄褐色、灰绿色或黑褐色,有恶臭。部分病例胸腹部出现湿疹样丘疹。尸检显示急性型以败血症为主;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盲肠和结肠有不规则溃疡和假膜,肝脏、淋巴结和肺有针尖大如玉米的灰色坏死灶。

防治:可在多个年龄阶段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或添加敏感药物。土霉素可口服治疗,每天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或口服新霉素,每天每公斤体重40-50毫克;磺胺甲恶唑或磺胺嘧啶的用量也可为每公斤体重0.14-0.2g,维持量为每公斤体重0.07-0.1g。也可以用大蒜5-25g,捣碎后服用,一日三次,连服3-4天。对病程长、体质弱的慢性病例,除敏感药物外,还应对症治疗,如补液(口服补液盐)、解毒(0.5%碳酸氢钠注射液)、强心剂(咖啡因钠、氯化钙注射液)、收敛剂(炭粉、鞣质)、滋补品(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等。

10.球虫病

流行特点:多发生在温暖潮湿季节,7-21日龄仔猪易感。尤其是在阴暗、潮湿、不卫生的猪舍中饲养的仔猪发病率较高。

症状和病理变化:土灰色、黄色胶状或水样稀便,混有大量粘液和未消化的饲料。空肠和回肠为卡他性炎症,肠壁增厚,粘液渗出物附着或坏死。

防治:为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防止母猪排出卵囊,可采用磺胺类药物或氨基脯氨酸进行治疗,也可采用扑尔敏、莫那霉素、马杜霉素、球虫散等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11.增生性肠炎(PPE)

流行特点: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猪。如果没有继发感染,体温一般正常。

症状和病理变化:急性猪主要表现为突然严重腹泻,排出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性粪便,很快虚脱死亡,有的仅表现为皮肤苍白,但未发现异常粪便,在挣扎中死亡。I型慢性猪临床表现较轻,表现为同栏数头猪不时腹泻,间歇性腹泻,粪便呈糊状或不成形,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智力萎缩、消瘦、生长不良,甚至生长停止或下降;病程15-25天,有的变成僵猪,有的累死。病理分析显示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和盲肠增厚,部分肠肌出现明显肿胀。病灶内还可见凝固性坏死和尖锐渗出物。小肠有血块,结肠有血便。

防治:交替使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和2%环丙沙星注射液,每日2次,连用3-4天;同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粉,疗程5-7天。预防药物假定同组健康猪,加氟苯尼考粉、利福霉素等。按剂量加入饲料中,5天后停药,然后在饮食中加入庆大霉素粉,连续5天。可有效防止同群猪出现新病例,同时可限制该病因其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在各种腹泻中,传染病的发病最为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以及寄生虫和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真菌毒素等引起的常见内科疾病。往往是腹泻疾病的诱发因素。病毒性腹泻没有药,只能用疫苗预防;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疫苗预防,通过药物治疗,通过营养措施调节。对于肠炎,应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标签:
  • 养殖技巧
  •  
  • 养殖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