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在同一猪场使用两种以上活疫苗(不同毒株)。
当猪体内两个毒株共存时,很容易重组病毒,增加了新病毒的风险。同时,两种菌株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毒性,容易致病。从服务的很多猪场发现,只要使用两种以上不同毒株的疫苗,猪场的发病率几乎是100%。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防控蓝耳病的方法是:一种低毒株在猪体内占据优势地位后,在感染野生病毒时,其复制会受到抑制,致病性会减弱。此外,减毒疫苗可以刺激身体产生抗体,它还可以保护蓝耳病的发生,即使疾病没有那么严重。因此,在免疫前14天,使用病毒阻断剂来干扰野生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免疫后,疫苗株在猪体内能迅速复制并成为优势株,趋于单一。前提是低毒的疫苗(如双基因缺失疫苗)不会引起地方性蓝耳综合征。
免疫前排除干扰
在活跃和不稳定的领域,接种毒性强的蓝耳疫苗是危险的,往往导致疾病的发生。其他传染病,如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病等疾病,以及各种应急反应,包括群转、断奶、过热或过冷等,都会增加免疫失败的概率。因此,免疫前应排除干扰,加强管理,避免应激免疫。有效的方法有:病毒阻断剂苯基泰诺Kinvita 5100抗应激剂连续给药14天,停药3天后再免疫会得到更合理的效果。
避免了母源抗体影响。
当母猪抗体水平较好时,仔猪在哺乳期和早期断奶时可被动获得特异性母源抗体。如果在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免疫蓝耳疫苗,疫苗抗原会中和母源抗体,免疫力会受到影响。当母源抗体相对较高时,建议在断奶后两周免疫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