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鱼的学名是黄颡鱼。其体裸露无鳞,侧线平直,鳍灰黑色,腹部淡黄色,尾鳍有黑斑。这种鱼的颜色会随着水环境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嘎鱼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中,群居在底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喜欢在弱光条件下活动和进食。生活水温4 ~ 38,生长水温25左右。冬夏不需要特别的保温防暑措施。最适pH值为7.0 ~ 8.4。该品种在池塘中生长速度一般,已上市两年,单尾商品鱼100 ~ 200g。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中广泛分布的底层经济鱼类,池塘养殖规模较大。这里以池塘养殖为例,分析下嘎养鱼技术。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
选择水质好,水源充足的鱼塘,水深1.5m以上,面积2-10亩。对于底部淤泥超过10厘米的池塘,必须清除多余的淤泥。清除多余污泥后,不要马上注水,要在阳光下暴晒几天再清洗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7-10公斤,洒全池。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冬季或早春,放养规格一般在20g/条以上,放养密度一般在2000-3000条/亩。放养前,鱼种应在3-5%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放养。同时配合鲢鱼夏季鱼种,1000鲢鱼/亩和3000鲢鱼/亩。
3、饵料配制与投喂
黄颡鱼主要为肉食性。有条件的话,可以直接将小鱼、小虾、螺蛳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饵料绞碎,用3-8%的面粉作粘合剂,充分混合,放在饲料台上饲喂。上述动物原料匮乏时,可按鱼油和矿物质的配方制成颗粒饲料,如鱼粉30%、豆饼30%、麸皮20%、玉米10%、面粉6%、4%。也可以从专业厂家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用“四定”原则,投饵率控制在5-8%之间,每天两次,视鱼的投饵、天气、水温而定。
4、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
黄颡鱼的水质调节至关重要。从5月份开始,每隔10-15天要注入淡水,每次注水10-15cm。如果发现水质太肥,要及时排出一些老水,补充新水,保证鱼吃得旺盛,生长正常。每天巡视池塘,管理食台和食物,检查鱼体,做好养鱼记录。同时,我们应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疾病预防和控制。在鱼病流行季节,应每隔10-15天在全池喷洒1ppm漂白粉或25 ppm生石灰。在池塘的日常巡查中,要注意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及早发现疾病,及时处理,防止疾病扩散。黄颡鱼是一种无鳞鱼,对药物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