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温与鱼类体温的关系
水温对鱼类的生存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鱼属于温暖动物的范围。大多数鱼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差0.1-1.0。因此,在鱼苗或成鱼改变环境时,应考虑温差应激。
2、水温对鱼类性腺发育和产卵的影响
罗非鱼和台湾泥鳅成熟亲鱼的产卵时间主要取决于水温。虽然南北方亲鱼产卵前后时间相差较大,但水温相差不大,产卵一般在23 ~ 25以上开始。
3、水温与溶氧量有关,从而间接对鱼类有影响
池塘中的溶解氧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0时的溶解氧饱和度为14.62mg/L,20时的溶解氧饱和度为9.17 mg/L,但水温的升高促进了鱼类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和耗氧量。再加上其他耗氧因素的作用,池塘容易缺氧,对鱼类有影响。比如冷水虹鳟耗氧率高,所以需要更高的溶解氧,不适合更高的水温。原因之一是温度较高的水中溶解氧较低。
4、水温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水温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还通过水温对水环境条件的改变间接影响鱼类。几乎所有的环境因素都受到水温的制约。温度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水温也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这是众所周知的规律。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其自上而下的传热非常缓慢,上下水层的水温垂直差异非常明显,一般可达2-5,所以上下水层的密度不同,产生异重流,使水自行上下流动,即水的运动。高温期间,如果天气突然变化,如闷热、雷雨等。夜间表层水温迅速下降,会形成较强的异重流,带动池底腐败物上浮,池塘中的溶解氧大量分解消耗或产生毒物,造成鱼类浮头和淹水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收入和效益。
5、水温对鱼类天然饵料的作用与影响
由于温度适宜,水体中的细菌和浮游植物迅速生长繁殖,细菌分解有机物的速度更快,从而促进浮游动物的繁殖,从而加快了池塘物质的循环,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6、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由于鱼类代谢强度和体温的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都有其适应的温度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新陈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主要养殖鱼类,如四大家鱼、团头鲂、鲫鱼、鲤鱼、台湾泥鳅等。有20-30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10以下,它们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所以北方鱼的生长期短。
7、水温对鱼类疾病的作用与影响
一般水温升高10,药物毒性会增加2-3倍。
比如茶渣在池塘里消毒、去杂,用开水浸泡,短时间内碱度提高10倍左右。但全池洒药时,温度高时可相对减少剂量,温度低时需要增加。
另外,夏季鱼病的爆发与水温高有关。然而,在冬季,当水温较低时,鱼往往会发生葫芦虫病。
8、水温对鱼类越冬的作用与影响
由于水的特殊物理性质,水的密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随水温的降低而升高,但它的密度不是在冰点,而是在4。水面开始结冰,水底水温仍可保持1-4,鱼类可在水底安全越冬。而罗非鱼养殖,尤其是亲鱼养殖,是通过建造越冬大棚来保护生存和延续种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