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的水分因素很重要。优越的水环境可以为水生植物、水生生物、藻类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为小龙虾提供生长所必需的天然饵料、生存和遮蔽环境。好水可以出好虾。
那么小龙虾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如何管理水环境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水位;
小龙虾养殖的水位要遵循“夏冬深,春秋浅”的基本原则。小龙虾养殖池的水位应保持在1米左右,并随温度和小龙虾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
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需要将小龙虾养殖池的水位调整到0.8-1.0米。在这个阶段,培养池中培养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培养池中浮游生物和螺类的生长以及幼虾的蜕皮生长需要适宜的水温。
进入5月中下旬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需要逐渐将水位提高到1.2米左右。7月进入30以上的天气,需要将水位提升到1.5米左右,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夏季环境,并尽量将底层水温调整到适合小龙虾生长的温度。
9月份以后,成虾开始受精抱种,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4-28。这时候就要适当降低龙虾养殖池的水位到0.8-1.0米,有助于受精卵孵化,给小龙虾做一些垄。
进入11月后,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需要逐步将水位提高到1.2-1.5米,为小龙虾越冬提供足够的底层水温。
2.水色;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优良的水色是茶绿色,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根据水色做出相应的处理。将养殖水中的浴相和菌相调节到合适的状态。调整或换水,特别注意底水的交换,保证底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3.脂肪或透明度;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力(透明度),水体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太薄或太肥的水体容易造成小龙虾养殖的问题,太薄的水体饵料不足,容易滋生青苔;水体过肥造成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水生生物过多,造成水体浑浊,消耗增加,水体环境容易恶化等等,造成小龙虾缺氧、感染等疾病。
除了以上三点,日常管理中还要注意可能影响小龙虾的各种不利因素,如水中溶解氧、水生生物量、水的浊度等,做到科学管理、科学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