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蛤工厂化育苗技术


   青蛤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俗称蛤蜊、墨蛤等,其肉鲜美,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沿海滩涂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今年4月~10月,江苏省盐业公司灌东盐场进行了青蛤工厂化育苗实验,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建育苗池 
  建池规格为7米×5米×1.2米。
  二、选择亲贝 
  应选择性腺饱满,壳面完整、洁净,壳长≥3厘米的个体作为亲贝。
  三、水质及饵料 
  海水要经过两次砂滤,比重控制在1.017~1.020之间。饵料一般为单细胞藻类,主要有叉鞭金藻、小球藻及扁藻等。
  四、育苗方法
  1.催产 
  将清洗干净的亲贝阴干5小时后,放入育苗池中蔽光,加大冲气量,水温控制在26℃~30℃之间,这时亲贝集中,会大量排放出精卵,催产的成功率在95%以上。
  2.选优培育 
  催产后,尽快移走亲贝,用80目的筛绢捞取水面的精沫和亲贝排泄物,冲气培养,受精率可达85%~92%,孵化密度控制在每毫升30粒~35粒之间。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后,用300目筛绢尽快将上层发育健康、大小整齐、游动活泼的幼虫拖出,置于另外已备好的育苗池中培养。
  3.幼虫培育 
  夏季水温较高,幼虫的培育密度应控制在每毫升7粒~11粒。D形幼虫发育时期,开始投喂叉鞭金藻,后期用金藻、小球藻及扁藻混合投喂,投喂密度为每毫升5万个~10万个。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池水的50%。对幼虫采用微冲气,使饵料与幼虫分布均匀,以利于幼虫的生长和发育。
  4.附着变态 
  在幼虫变态前准备好附着基。用250目筛绢过滤后的海泥,均匀放于育苗池中,形成厚1毫米~2毫米的软泥底质,再进1米~1.2米深的新鲜海水。待池水完全澄清后,用200目筛绢收集幼虫移入附着池。早期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池水的50%,过5天~7天后,附着率可达85%。
  5.稚贝培育 
  稚贝在初生足形成后,其培育的密度随个体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每隔5天更换1次附着基。每次倒池时,用不同网目的筛绢轻搓,洗去贝壳表层的附着物,去除杂物和死壳,然后分离大小不等的稚贝,分池培养。用单胞藻混合投喂时,日投饵3次,藻类密度保持在每毫升8万个~10万个。
  6.出苗 
  根据养殖的需求,用80目筛绢收集稚贝,采用湿布袋包装,称重后置于容器中运输。
  五、实验结论 
  此次实验共催产3次,用亲贝750公斤培育稚贝达13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
  1.选择抗高温、繁殖快的藻类品种是育苗成功的关键。由于青蛤的繁殖旺期在7月~8月,如果在此期间藻类不能抗高温而出现衰败,必然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2.在培育稚贝的早期使用金藻,中、后期使用金藻、小球藻及扁藻混合投喂,有利于稚贝的生长发育。
  3.育苗池内应选用黏性相对较小的海泥。由于实验场的海泥具有一定的黏性,在池中3天左右即出现粘连现象。在更换附着基时,发现贝苗与海泥难以分离,更换了黏性较小的海泥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标签:
  • 海水养殖
  •  
  • 贝类养殖
  •  
  • 贝类养殖技术
  •  
  • 贝类养殖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海湾扇贝养殖之海上暂养分苗方法
    海湾扇贝养殖之海上暂养分苗
    一、向纱窗网袋、暂养笼分苗   将所购贝苗每串拴
    扇贝养殖之海湾扇贝虾池保苗的六个误区
    扇贝养殖之海湾扇贝虾池保苗
    最近,许多从事海湾扇贝虾池保苗的渔民效益不佳,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