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室内人工养殖技术


   1 生活习性与养法
  鲍鱼为鲍科动物,生活于岩礁海岸、水深流急、海藻丛生的浅海区。常以海底岩礁为栖息处,用足部匍匐于岩礁上,昼伏夜出,以周围的海藻为食,生长较缓慢,自然状态下一年生长2cm左右。由于它具有这些特点,故在人工育苗后,首先应从增殖放流途径来解决。养殖方式:海上浮架的吊笼、网箱养殖;潮间带池沼养殖;陆地筑池与多层水槽的工厂化养殖等。现将室内深水池塑料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2 自然条件的选择   
  要求水陆交通方便,海区水流畅通,海上涨落为半日潮,年平均盐度为31.5%,PH为8.0-8.22,水温为10-29℃。   
  3 鲍池主要设施
  3.1 育苗池和养成池:1×8×1m有38口;2×8×1m有20口;4×6×1.2m有12口。   
  3.2 沉淀池:500吨有2口和沙滤池150平方米有2口,各池下均设有8寸抽水管5条。   
  3.3 备有7.5千瓦鼓风机3台,抽水泵2台,12HP(匹)柴油机7台。   
 
  3.4 供气、供水设施配套。   
  3.5 备足鲍笼1万以上,另备有附鲍苗片1万多片等。   
  
  4 养成技术
  引用台湾养鲍方法,即室内深水地塑料笼养殖。采用重叠5-6层黑塑料笼养殖,以达到充分立体利用,形成了高密度、冲气、流水的精养方式。   
  用黑塑料笼养殖的优点是基建成本较低,鲍的单位面积产量高。但该养殖方法在日常管理上存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夏、秋季节缺少鲜活海藻时,管理不善会出现严重水质污染。   
  育苗采用0.5×0.5附苗白片,结合塑料薄膜进行科学采苗。   
  5 科学管理   
  5.1 放苗密度 每个40×32×13cm笼,放鲍苗25-50个(鲍苗体大2-5cm),每平方米池面积放鲍苗435-700个。放养密度关系到鲍体的生长速度(养殖周期)与单位面积产量。过密会影响生长速度及成活率;太稀虽生长速度快,但成本高、产量低。 
  5.2 控制光照 鲍为不喜光的单壳贝类,喜昼伏夜出寻找食物。因此,掌握适当弱光为佳,据它喜暖的特性,故采用2层黑色网进行遮光,光强控制在200-300lx。   
  5.3 换水倒池 夏季日流水量为总水体的4-5倍;秋、冬季日加水量为3倍。春、夏季每3天倒池、清池1次;秋、冬季每5天倒池、清池1次。每次换水结合清洗池底、池壁和笼,做到彻底清除残饵和排泄物。操作过程以采取快速为佳,尽量缩短干露时间。苗种每5天倒池1次,流水量保持2-3倍。   
  5.4 投喂饵料 鲍宜用新鲜海藻为主食,特别喜食叶片状、幼嫩的鲜海藻,如海带、裙带菜(以嫩苗为佳)龙须菜、鹅掌菜、紫菜及石莼等。日投饵量为鲍体重的10%-15%。此外,也摄食其它海藻,如江蓠、马尾藻等以及干海藻和人工配合饵料。有条件时可采用不同的海藻更替投喂。   
  鲍对不同海藻有不同的选择性、摄食率及饵料效率。对海藻的饵料效率一般在10-15:1。养殖1吨鲍需10-20吨鲜海藻,但在实际投喂时,确有一定的损失。故饵料用量比上述数量还要高出1 倍左右。   
  鲍在摄食饵料时,先以庞大的足部压住海藻,然后伸出吻部用齿舌在表面舔刮。一夜的摄食率最高可达体重的30%以上。它一夜能出巢摄食2-3次,摄食海藻的消化时间需5-6小时。鲍耐饥能力强,冬季2-3个月不摄食也不死亡。水温低时,新鲜海藻1次性可投入3-5天的数量,但在小容器中海藻投入量不能过多,防止因阻塞笼内充气而造成缺氧,或海带表面的粘液过多而影响水质(要先用布擦洗后再投喂)。每次所投的数量要参考上次的摄食量,酌情增减,以每次略有余饵为宜。温度高时少投、勤投,防止水质恶化;若用于海带或经加工的海带时,应每天投喂,但要严格控制投饵量,因为,此时正值高水温季节,容易腐败变质。   
  5.5 监测水质 为保证水质,要3-5天清扫一次水池。鲍养成过程,在用水方面必须严格控制沉淀和过滤。每天检测至少2次,做好记录水环境因子,每15天测量鲍体长1次。  
标签:
  • 鲍鱼养殖技术
  •  
  • 鲍鱼养殖方法
  •  
  • 海水养殖
  •  
  • 鲍鱼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鲍鱼的敌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方法讲解
    鲍鱼的敌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方
      一、敌害生物   1.寄生性的敌害生物   环节动物
    鲍鱼采苗前的准备工作及水质的要求
    鲍鱼采苗前的准备工作及水质
    鲍鱼采苗前的准备工作及水质的要求 (1)采苗前要作好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