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仔猪腹泻的致病机理、致病因素分析及综合控制方案


腹泻病可发生于各日龄的猪,但主要发生在3个日龄组仔猪: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刚断奶仔猪。

一、致病机制

小肠是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吸收的地方,而大肠则含有众多具有强烈发酵作用的菌落。吸收的大部分是一些挥发性脂肪酸、电解质和水。在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下,仔猪肠道环境受到干扰,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产生和释放有害气体和毒素,引起肠绒毛萎缩、变性、坏死和上皮细胞脱落,并破坏肠粘膜完整性,消化功能障碍,小肠吸收能力降低,小肠内大量未消化的食糜进入大肠,增加大肠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害酸浓度,从而引起大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渗入大肠,引起腹泻,造成营养物质、电解质和体液大量流失,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二、致病因素分析

2.1 传染性致病因素

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细菌(大肠杆菌、梭菌、猪毒密螺旋体、TH、沙门氏菌等);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轮状病毒rotavims、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寄生虫(1sospomalis、strongyidesmnsomi、Tfichurissuis 等)可引起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和球虫。据统计,乳猪流行的病原体:球虫占32%,大肠杆菌占21%,传染性肠胃炎占20%,产气荚膜梭菌占11%,轮状病毒占10%,未确诊占6%。同一种病材往往分离鉴定出一种以上的病原体,而且随着近年来的观察分析,球虫引起的腹泻有增加的趋势。

2.2 非传染性致病因素

消化不良(如喂食过多、喂发霉或有毒饲料、对豆粉等饲料过敏)、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环境恶化引起的应激等,多发生在断奶期间。

3.细菌性腹泻

3.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集约化猪场猪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4%),6日龄至断奶仔猪比例相对较小(14%),按日龄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发病时间:

3.1.1 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黄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病原体主要为溶血性大肠杆菌O抗原O60型和O115型两种血清型,特点是排出黄色水样或含有小块凝乳和快速死亡的粘液样粪便。胃肠道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严重充血水肿。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发病率约75%,死亡率50%,较小的仔猪甚至100%死亡。控制不好会给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

3.1.2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3周龄仔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出灰白色、糊状、恶臭粪便为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仔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3.2 韦氏梭菌C型(仔猪红痢、坏死性肠炎)

该病由韦氏梭状芽胞杆菌C型外毒素引起,病猪排出红褐色血或稀疏粪便,内含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主要感染3日龄以下的仔猪。据调查,13日龄发病率为71%,47日龄发病率为11%,2周龄发病率为13%,3周龄发病率为5%。该病病程短,病死率高。起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剖检病灶为空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

3.3 密螺旋体(猪痢疾、血痢)

是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任何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以23月龄的仔猪最为严重。主要症状是严重腹泻,排出褐色、黑色和红色的血性痢疾,混合有血液、血块、粘液和组织碎片。可引起病猪死亡,生长发育迟缓,料酬低,死亡率一般为25%30%。尸检病变为大肠干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严重者发展为纤维蛋白坏死性肠炎。

3.4 沙门氏菌(仔猪副伤寒)

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性腹泻病。主要感染4月龄以下的仔猪,尤其是刚断奶的仔猪。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和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大肠坏死性肠炎,盲肠和结肠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病猪表现为严重腹泻,排出黄绿色、褐色恶臭粪便,含有血液和坏死组织碎片,体温升高至40.5-41.5,耳朵、四肢、腹部皮肤出现紫癜。

3.5 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3.5.1预防: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腹泻的关键是做好免疫工作,建立和执行规范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工作。免疫的重点是产前母猪。应选择与田间血清型一致的疫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制。产前6周、2周各注射一次,预防大肠杆菌病;分娩前15-30天,母猪接种仔猪红痢氢氧化铝疫苗,预防仔猪红痢; 35日龄仔猪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预防仔猪副伤寒;分娩前母猪20-30d4ml和25kg以下仔猪1ml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双联灭活疫苗,可预防仔猪发病。

3.5.2 治疗:治疗的原则是做到一窝不发病。发病后治疗疗效不佳。

(1)抗生素治疗:土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2%烟酸盐、磺胺嘧啶、痢疾等均有一定疗效。有条件的可做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采取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大蒜疗法:配制大蒜膏25g,与等量水调匀,每头病仔猪喂10次。

~30mL,每日2次,连用3d。

  (3)补液疗法: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可向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20mL,1d1~2次。

  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如:促菌生、乳酶生均能达到防治腹泻的效果。本类药不能与抗菌素合用。

  4、病毒性腹泻

  4.1 传染性胃肠炎(TGE)

  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较为寒冷的月份,各龄猪均易感染发病。临床以厌食、口渴、呕吐和急剧水样腹泻,粪便呈黄、淡绿或灰白色。后期消瘦、脱水。胃和小肠有卡他性炎症、充血、出血。仔猪发病率高可达50%~100%、死亡率10%~30%,还要取决于猪群的免疫水平和环境因素,较大的或成年发病猪不易死亡,一般呈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

  4.2轮状病毒rotavirus

  2月龄内仔猪都可感染轮状病毒,发病仔猪主要表现厌食、消瘦、精神萎顿、被毛粗乱、出现柠檬黄、奶酪或黑色水样腹泻,有时伴有呕吐,年龄较大的猪仔呈隐性感染,腹泻比较温和,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发病率达50%~80%,死亡率5%~20%,如缺乏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病死率可达100%,病变部位主要限于消化道,从十二指肠末端到各段小肠上皮细胞受到破坏,肠壁变薄、肠绒毛萎缩、一些消化酶消失、消化功能减退,如果在病毒感染的同时继发细菌感染将会大大增加死亡率。

  4.3 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俗称冬季拉稀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阶段的猪均易发,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季12月至来年2月寒冬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病猪排灰黄色、灰色水样稀粪、同时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发病率高达100%,1周龄内仔猪死亡率约50%~70%,成年发病猪不易死亡。病变部位局限于小肠,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4.4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严格的讲,病毒性腹泻都没有好的治疗办法,但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脱水造成衰竭,可进行一些对症疗法。应用抗菌药壮观霉素、庆大霉素、阿普拉霉素、呋喃西林和新霉素、氟派酸等预防继发感染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药物对病猪限量饲喂,以减少胃肠功能负担,加快恢复;饲料中可加入少量涩肠收敛剂,腐植酸钠等,对于该病的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也有人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吗啉胍(吗啉咪胍,吗啉双胍,病毒灵,ABOB,Moroxydine,Morpholinebiguanide)、金刚烷胺(amantadine)、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Ribavirin),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

  5、球虫病

  5.1 症状

  猪场的集约化加重了球虫病的流行,6~15日龄哺乳仔猪较为易感,发病率50%~70%,病死率低。病猪体况较差,皮肤变暗变白,被毛粗糙,无光泽。眼窝下陷,皮肤无弹性,喜卧,体重减轻。中度腹泻,排水样或白色奶油状、灰色恶臭粪便,先为糊状,后为液状,最后有的因脱水衰弱而死。剖检可见空肠、回肠呈局灶性溃疡或肠粘膜出血性炎症。

  5.2 防治

  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可添加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因此必须是“用药早、疗程足”,根据本场发病规律在发生腹泻的前3~4d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连续用药5~7d才有效,可产生一定效果。

  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来源于产房中未被清除或由母猪带入产床的球虫卵囊,因此要减少仔猪球虫病的发生,必须加强产房的清刷及消毒。结合“全进全出”制度,用高压水彻底冲洗产房地面及用具;母猪转进产房前要驱虫并清洗体表,在产前2周到产后2周内,母猪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

标签:
  • 有效养猪
  •  
  • 养猪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