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养猪场管理者最担心的就是子宫炎、乳腺炎、无乳、厌食、仔猪腹泻。正因为如此,养猪户往往会在产后三天给产后母猪打针(主要是打消炎针,有的甚至是催产素)。产后三天应该怎么打针?
1、母猪产后是否发炎?
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产后母猪可能会发炎,因为母猪产后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所以,产后给予任何消炎抗生素都是为了预防保健,也正是因为预防保健,所用的抗生素才需要广谱,按时、按量使用。对于短效抗生素(如青霉素)每天至少注射两针,对于长效抗生素(如长效土霉素、林可霉素)每天至少注射一针。
那么到底是打6针好还是打3针好,还是只给母猪一天一瓶呢?
其实养猪户都知道,母猪打针越少越好。一是打针费时间(瓶子要管好),二是母猪在第2、3天会有抗拒感(其实也是一种应激)。但大家不太关注的是母猪产后每天打针带来的问题——产后母乳质量的变化。
产后3天,6针、3针、1针母乳蛋白含量最低,3针次之,1针最高,差异有显着性。说明注射液严重影响了母猪初乳的蛋白质水平,也就是说初乳的抗体水平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所以很多养猪户抱怨我的母猪养得不好。产前产后在饲料中加药,产后每天打消炎针,但仔猪还是拉肚子。
除了用药不当或母猪携带病毒(如伪狂犬病)外,很大程度上与注射过于频繁有关。因此,在生猪育种发展过程中,产后三天抗生素对初乳抗体水平的影响显着。所以很多养猪户抱怨我的母猪养得不好。产前产后在饲料中加药,产后每天打消炎针,但仔猪还是拉肚子。除了用药不当或母猪携带病毒(如伪狂犬病)外,很大程度上与注射过于频繁有关。
因此,在猪育种发展过程中,产后3天抗生素的使用由早期的短效6针改为现在的长效3针。现在大型猪场对母猪产后长期保健都是打一针(这里不是指产后挂瓶。1、挂瓶是短效的,不能保证产后二次、三次感染。将不被接受)。
2. 产后只吃抗生素就够了吗?
答案是不。母猪产后拉长的子宫内有残留的粘膜碎片和血液,需要及时排出。产后子宫收缩缓慢,长时间不排液是子宫炎的诱发因素。正因为如此,一些养猪户会习惯性地在分娩后冲洗子宫并使用催产素。其实,这都是错误的。人工冲洗反而使它处于非生理状态,不小心感染或失去生殖道而发炎。尤其是催产素的使用无形中加重了产后疼痛和压力,阻碍了子宫自体供血,导致子宫粘膜坏死和炎症。因此,产后需要使用一些子宫平滑肌温和收缩药物。
3、分娩后除应对以上两个问题外,还应注意母猪的胃肠功能。
母猪产后腹压下降,胃肠道在短期内减慢,消化液分泌反而减少。这也是母猪食欲不振或便秘的原因,也直接影响到母乳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产后需要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
4. 上述药物用药较多。如果它们分开管理,它将返回到第一个问题。
注射次数直接影响母猪、初乳和养猪户的工作量。因此,最好在产后只打一针就能解决以上问题。这就需要通过针头肌肉注射将上述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以维持分娩后三天的母猪和新生仔猪的利益。这就是母猪一次性保健的真正意义——省时省力,带来无形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