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仔猪营养生理及其营养调控


生猪生产效率的高低与哺乳仔猪的健康水平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和了解初生仔猪的生理情况,以及在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对于猪场后期的养殖极为重要。从经济角度看,当一头猪长到60公斤体重时,它消耗了整个屠宰期(至90公斤)饲料的60%左右。因此,把握好这个阶段,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果。

1 仔猪主要生理特性

初生仔猪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离开母体后,新生仔猪的消化道发育不完全,相对滞后;其次,它们不耐低温。三是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四是增长速度快。因此,这就给生猪的养殖造成了困难。

新生仔猪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上,消化系统都不完善,胃容积、肠绒毛隐窝发育、体重等方面的数据都没有达到适应外界环境和固体饲料的要求.其次,新生仔猪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出生后最初几天,需要补充保温措施,否则在自然条件下死亡率会增加。恒温器在出生后一周内根据环境温度更频繁地调节仔猪的体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猪场应在新生仔猪出生后一周内抓紧做好保温工作。第三,缺乏先天免疫力。新生仔猪在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免疫力都比较低,因为其自身的主动免疫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新生仔猪在出生后的前2天主要依靠母体提供的被动免疫,即, 通过初乳和普通牛奶。在此期间,新生仔猪可以依靠这些“外援”来抵抗外界的免疫应激,但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自身来抵御疾病的侵袭。如何有效帮助仔猪尽快建立主动免疫程序,应采取积极的技术措施,缩短仔猪通过消耗体能和营养建立主动免疫的过程,从而提高后期增长率。第四,初生仔猪的生长和增重非常快,初生仔猪的肠道在出生后第三天就比初生时增加了将近一倍。第7天,在第3天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体重方面,第7天比出生体重高了15%左右。

2 哺乳仔猪生长发育阶段特征

研究仔猪的生长发育对于当今的健康养殖非常重要。由于当今养猪的安全和用药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注意哺乳仔猪出生后免疫能力的培养和环境的控制。可以避免大量使用。在新生仔猪的短期阶段,它们对环境应激非常敏感。这时候胃肠道的发育就会成为重点,因为除了调节体温和免疫功能外,新生仔猪最常接触外界的地方就是消化道,因为仔猪处于母亲出生前的封闭环境,不可能依靠外来蛋白质或自身消化来获取营养。因此,及时关注仔猪的肠道健康和胃肠消化规律,对后期养殖尤为有利。因此,在初生期半个月内(初生至2周龄),肠道的健康状况决定了后期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系统的构建也非常快。

2.1 从整体看仔猪免疫功能

可以发现,新生仔猪出生后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会下降,然后慢慢上升,说明它由最初的被动免疫慢慢转化为自身免疫。仔猪出生时肠道相对开放,可直接依靠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但逐渐需要转化为自身免疫,因此免疫力有一个下降过程。事实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大系统是在仔猪出生后逐渐构建的,而小肠在构建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人们将肠道理解为消化器官。事实上,肠道是构建整个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当仔猪接触食物时,肠道充当第一道免疫屏障。肠道系统的粘膜表面非常大。仔猪肠道微绒毛完全展开后,仔猪肠道表面积超过20平方米。主要作用是保证肠道充分吸收营养,有效抵抗外来细菌和抗原。对身体造成干扰或损害的因素。然而,目前关于粘膜免疫系统与营养相互作用的研究并不完整。分子生物学也有类似的研究,但比较分散,只包括一个分子或细胞通路,不能解释整体机制。我个人的建议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合作,这对于减少药物使用和确保健康农业至关重要。

2.2 肠绒毛的生理周期

肠绒毛的细胞不是不变的。细胞从绒毛基部缓慢向上迁移有一个生理周期。通常,细胞会在7 天后脱落。隐窝中的绒毛基细胞分泌酶和粘液等,为肠道提供免疫基础功能。但随着细胞向上迁移,会变成柱状细胞,主要功能是吸收,迁移到绒毛顶端后脱落。这个周期决定了肠道功能的健康与否,如果周期过快,很容易对肠毛造成损伤。如果一头猪每天吃20 克蛋白质,可能有1/3 由于粘液和细胞从肠道流失。因此,如果积极保护胃肠道,就可以有效减少蛋白质的流失。

2.3 仔猪胃肠道发育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

产前、新生儿和断奶后阶段。产前阶段(怀孕)主要是根据胃肠腔的细微发育;新生儿期主要是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与哺乳密切相关;断奶后阶段与消化系统对固体日粮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2.4 仔猪产前阶段(妊娠期)肠道发育特点

产前阶段(妊娠期)为出生后吸收营养(逐渐发育)的复杂多细胞系统做好准备。仔猪天生具有充分的消化潜能,可以在子宫外开始生活,但出生后的消化系统需要激活和调整,而初乳的摄入提供了所需的激活信号。肠绒毛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功能。胎儿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转运过程早在妊娠第46天就可以观察到。氨基酸的吸收率随妊娠的延长而增加,并在出生前的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同样,消化和吸收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在出生时就已建立。前胃的生长发育与全身的生长发育速度相近。胃液的pH值随着妊娠的进展而增加

而逐渐下降,出生时pH达到2~4。

  2.5 采食初乳24 h内仔猪肠道发育的变化

  采食初乳后的第6小时,仔猪肠道发育速度达到最快,肠壁增厚,使黏膜表面积大大增加。新生仔猪采食初乳后24 h内,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迅速发育。

  仔猪哺乳期肠道上皮细胞转型在激烈的变化中,外界环境的变化、免疫因子的干扰以及疾病的侵袭,都会影响到细胞的转型,影响仔猪的消化,影响养分的获取。因此,细胞的转型决定了仔猪的生长健康程度。仔猪出生后早期,伴随着肠道的快速生长,隐窝细胞快速增殖,小肠上皮细胞逐渐转型,发育成熟。胚胎型肠上皮细胞中的液泡可分为转运液泡和消化液泡两类。具有转运液泡的肠上皮细胞分布于整个肠段,其在吸收初乳中大分子物质(免疫球蛋白、激素、生长因子等)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6 新生仔猪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新生仔猪微生物菌群的变化非常复杂,其随着胃肠道pH的变化而变化,微生物菌群在消化道内的定植顺序首先是需氧菌,然后是兼性厌氧菌,最后才是专性厌氧菌。厌氧菌虽然最后定植,在数量上却占很大优势,约为99 %,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约为1 %。乳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对调节其胃肠道健康极其重要。一般新生仔猪生后3 d内,体内菌落基本和母猪一致。表明,母子之间也可以交换生态菌群。7 d后,微生物菌群同母体存在差别,形成自身独立菌群体系。这一过程,也影响着仔猪健康和其消化道的发育。此外,仔猪出生后,氨基酸和单糖的吸收率低,但黏膜的快速生长可以补偿该现象,因此,养分吸收的总能力并不受影响。黏膜生长的表征是DNA合成的增加、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细胞周转的降低,从而使绒毛和微绒毛表面积显著增长。其主要原因是,首先初乳中免疫球蛋白与肠腔内可溶物质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肠细胞;其次,初乳刺激肠细胞基因转录,进而提高蛋白质翻译水平;再次,初乳促进肠道隐窝细胞的增殖,进而提高DNA含量;最后,肠道微生物定植增加黏膜DNA含量。

  2.7 肠道消化酶活性变化

  采食初乳后24 h内肠道消化酶活性有所变化,很多消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实际上是对环境的适应。初乳调节了肠道水解酶活性的快速变化,对于完全吃乳的仔猪,肠道水解酶活性变化非常快。所有这些变化表明,仔猪出生后几乎是立即适应性进化,为消化和吸收非乳类食物做准备(图1)。胃中的pH变化也同样有所差异(表1、2)。

  哺乳期仔猪胃肠道生长发育迅速的原因,第一,仔猪出生后,受内源性NO作用,肠道基底血管阻力减小,血流量增加,绒毛迅速增长;第二,“肠道屏障”打开,初乳蛋白特别是免疫球蛋白被快速吸收并储存在肠细胞的大液泡内,显著增加了细胞体积,并促进肠上皮蛋白合成;第三,肠道上皮细胞内有丝分裂增加,细胞凋亡抑制,有丝分裂与细胞凋亡的比值在出生后2 d内可增加一倍;第四,仔猪肠道绒毛上存在大量横沟结构,可使肠绒毛延长而无需额外消耗能量,仔猪初生时,横沟的深度可达到20 μm,而出生后横沟的数量和深度显著减少。

  3 通过母体营养调控仔猪胃肠道发育

  在妊娠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质(牛磺酸、L-肉碱、多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类、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A、E),可实现对母猪的营养调控。这些制剂经过科学配方,可保证胎儿晚期从胎盘中获得理想的营养供给,在泌乳期分泌理想的母乳。通过向母猪妊娠期与哺乳期日粮中添加符合生物活性的物质制剂,使仔猪胃黏膜中的蛋白水解活性增加,仔猪出生后1 d内小肠黏膜对初乳蛋白的吸收能力增强,增重增加,骨骼发育迅速。

  妊娠或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加快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成熟,并在断奶时能更好地适应固体饲料。在妊娠期母猪日粮中添加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仔猪空肠中段隐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在出生一周后显著增加,而P53 蛋白的表达水平极低。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减少新生仔猪肠道黏膜的氧自由基,导致需消除的隐窝破损细胞减少,完整的肠上皮细胞数量增加。细胞有丝分裂与细胞凋亡的比值增加,肠上皮细胞成熟加快。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母猪日粮中添加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可显著减少仔猪初次采食后小肠黏膜的细胞凋亡指数,较好地吸收初乳,仔猪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增加,促使肠上皮细胞转型和肠道黏膜发育成熟。

  4 调控哺乳期仔猪营养促进肠道发育

  初乳中固有的生长因子和激素均可有效促进和调节仔猪肠道发育。

  4.1 胃泌素

  胃泌素是一种由胃与十二指肠分泌的小肽类激素,对仔猪胃肠道发育有重要作用。

  4.2 多胺

  多胺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可用于新生仔猪饲料,以提高肠道吸收能力与肠细胞增殖。

  4.3 生长因子

  IGF-I、Insulin等乳源性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新生仔猪胃肠道发育(小肠绒毛高度降低,空肠中段隐窝深度增加,空肠隐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显著升高,消化酶活性提高)。

  4.4 瘦素

  胃肠道发育对哺乳期营养调控非常敏感,在新生仔猪配方乳中添加瘦素,可降低细胞凋亡指数,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增加,并可加快黏膜发育成熟。

  4.5 菜豆凝集素

  在仔猪出生后10 d、11 d和12 d时,用25 %菜豆凝集素进行灌胃,发现大部分小肠绒毛高度降低,空肠中段隐窝深度增加,空肠隐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显著升高,而凋亡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伴随液泡状肠上皮细胞的快速消失,纹状缘二糖酶动力学改变,肠道组织通透性减少,表明菜豆凝集素能加快哺乳仔猪肠道发育成熟,促进隐窝细胞增殖和肠道上皮细胞转型,上皮细胞空泡形成减少,肠道屏障作用增强,使仔猪更好地适应断奶,促进机体生长和健康。

  4.6 丁酸甘油酯

  添加丁酸甘油酯可提高宫内发育迟缓(IUGR)哺乳仔猪的肠道免疫功能,改善黏膜完整性与消化酶活力。IUGR仔猪出生时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差,丁酸甘油酯可有效缓解IUGR仔猪这一不良状况。

  4.7 精氨酸

  给7日龄IUGR仔猪饲喂含有1.12 %精氨酸的人工乳,可改善其14日龄时的肠道发育状况。精氨酸通过激活肠道黏膜Akt与mTOR信号传导通路,促进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质合成,降低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4.8 中链甘油三酯

  使用中链甘油三酯替代仔猪日粮中的豆油,可提高IUGR仔猪肝脏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的代谢速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与肝脏氧化应激程度,显著提高低初生重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5 结语

  仔猪断奶前的生理特点可以归纳为母猪乳+补料、微生态(乳酸杆菌增殖)、胃肠pH、消化酶、肠形态学(绒毛与隐窝)、生理性贫血、糖元储备有限、免疫学(依赖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未构建完善)。

  仔猪断奶后的生理特点可以归纳为日粮成分和类型的改变,肠内微生物区系变化,饲料蛋白质量改变,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pH、酶、特制饲料(包括酸化剂、酶制剂、核苷酸、电解质、益生菌、寡糖、氨基酸、维生素、天然植物活性物、短链脂肪酸、过敏原和抗营养因子的钝化等)。

标签:
  • 养猪方法
  •  
  • 养猪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