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性败血症的经验性治疗
对于细菌性败血症,应尽早给予广谱(或联合)强效抗菌抗感染治疗。广谱和/或联合使用的目的是覆盖感染靶点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株。在知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后,应根据经验性治疗的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细菌性脓毒症的经验性治疗应首选具有杀菌性、广谱性(必要时合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并应使用大剂量。
1.临床药效学:首选杀菌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
杀菌抗菌药为首选:脓毒症感染的靶点发生在机体防御功能最弱的部位,该部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必须选择杀菌剂杀灭病原菌。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糖肽类teracorinine都属于杀菌性抗生素,都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杀菌性抗生素。
首选广谱抗菌药物: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在经验性治疗中,必须覆盖这三种或更多种细菌,包括它们的耐药菌株。
1、注射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根据抗菌谱,头孢菌素可分为中谱头孢菌素(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和广谱头孢菌素(包括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杆菌适用于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在临床剂量条件下,根据抗菌作用可分为两组:
头孢曲松对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脑膜炎球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效,具有相对均衡的广谱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较差。
头孢他啶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抗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对脑膜炎球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差。头孢他啶对肺炎链球菌的活性比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弱8-16倍,仅对青霉素敏感菌株有效。
2.临床药代动力学:在临床药效学基础上,优先选用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的药物。
选择抗菌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效学,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药代动力学:
A。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和氯霉素易透过血脑屏障。
b.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在炎症期间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
C。炎症时脑脊液可达到一定浓度,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
d.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优先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如-内酰胺类药物头孢曲松的半衰期可长达8小时以上
以1000只成年鸡为例,推荐方案
首选:头孢噻肟10.0g;或头孢曲松10.0g,q12h+阿米卡星10~15g/d+(地塞米松)。
替代品:磷霉素钠15.0g,+大观霉素7g+(地塞米松)。
也可以在下面的基本方案下进行调整。
阿莫西林10g+克拉维酸钾2.5g+多粘菌素E 2.5g或阿米卡星250万单位。合用甲溴东莨菪碱15mg+扑尔敏0.5g+维生素B6 1g+烟酰胺2.5g+维生素K3 1g。其中,阿莫西林可选择高代头孢菌素。丁卡可选择大冠、安普等,剂量要均衡。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1.无基础疾病,单纯感染。
方案一: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大环内酯,氨基青霉素(包括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属于中谱青霉素,抗菌谱较青霉素广,对部分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也有抗菌活性,与青霉素上的相似革兰氏阳性菌。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覆盖典型病原体,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也可覆盖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非典型病原体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以氨基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代表的-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覆盖上述典型和非典型病原菌。
2.有基础疾病
应选用的药物: 1.中谱产青霉素酶的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