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这种原本存在于教科书上的疾病,在2018年8月引起了我国养猪户的关注。我国此前从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就在刚刚结束的时候从辽宁一路蔓延开来。 20天远至湖南,席卷大半个中国,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引发百姓恐慌。
当猪场发生急性死亡事件时,大家都怀疑是非洲猪瘟,引起恐慌。然而,非洲猪瘟在临床实践中与这些疾病非常相似。请养猪户注意识别,以免谎报军情,造成误诊误判。损失!本课程将解释如何鉴别诊断非洲猪瘟和
非洲猪瘟的特征性症状及剖检变化
一、非洲猪瘟的特征性症状
1.1 前兆现象
第一种预兆:猝死。
第二种气势:个别猪倒地、翻滚、用力直行、头撞墙等;胃肠道严重腹痛;血性腹泻。
第三个迹象:有的猪呕吐。
1.2 体温升高现象
案例一:体温升高,部分猪在39.5~41.0之间;有些猪的体温在41C 左右。
案例二:误诊,注射抗生素+退热药后,注射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如板蓝根),体温降至39.5左右或以下,体温下降被感染的猪会表现出食欲正常,但23天后,病情会急剧下降,体温会再次升高到39.5以上,出现少食或不食等现象,最终死亡。
1.3 皮肤瘀伤或出血
案例一:突然死亡的猪,皮肤无明显异常变化。
病例二:病程稍长时,死猪皮肤呈紫红色,尤其是头、颈、背、腹部。
第三种情况:毛囊出血,皮下紫癜。但这种情况应与猪瘟、注射药物(尤其是头孢菌素)后肝功能异常等病理过程相鉴别。
1.4 自然渗孔现象
案例一:生前站立或躺在地上时,鼻腔、口腔流出血性或泡沫状物质。
案例二:死后不久,因卧位,口鼻流出血性或泡沫状物质。
案例三:生前或死后肛门外粘有血便。
案例4:未观察到其他自然孔道出血。
1.5 母猪呕吐或难产
呕吐症状:母猪,尤其是产房母猪呕吐,呕吐物多为恶臭。难产症状:母猪生产时身体虚弱,生产过程过长,无法生产仔猪。 2.有症状的肉眼病变(按肉眼解剖的基本顺序)
病变1-毛囊出血:切开皮肤后可见毛发根部出血。
病变2——骨骼肌出血:沿肌纤维方向呈点状、点状弥漫性出血。
病变3——淋巴结出血:全身淋巴结严重出血,呈红色或黑紫色血块状,切面呈黑紫色大理石样汁液状出血。
病变4-胃和肠浆膜出血:点状和斑片状弥漫性出血。
病变5——胃及小肠粘膜出血:胃粘膜脱落、弥漫性出血,严重时小肠粘膜出血,腔内有深蓝色、红色或淡红色内容物。
病灶6——脾肿大:肿大(比正常大23倍),质软,暗紫色,脆而脆。
病变7——肾肿大:肿大,呈红色或紫色,有时有个别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病变8——心脏出血:心房表面有斑点状出血;脑室外囊膜上有斑点出血;心室心内膜的红色或黑紫色出血区域。
病变9——其他组织器官出血倾向。
概括
从流行特征来看,非洲猪瘟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比较有特色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
(1)最初多发生在养殖区、田地或房屋的侧面或入口处。
(2)最初只是疾病的一个亚群,然后逐渐蔓延到其他亚群。
(3)多与近期外来车辆(如贩卖生猪的货车、运猪粪的货车)和人员的到来有关。
(4)多与饲喂泔水和饲养者接触生猪及其制品有关。
(5)饲养者能明显感受到田间和区域的感染力。
(6)使用血粉作为饲料原料是否会引起猪的疾病仍值得关注,精饲料的使用应谨慎。
(七)关于潜伏期。一些猪场在出现先兆症状,个别猪死亡后,没有引起重视或采取严格措施。整个农场可能会在10 到30 天内涉及。失控了。
由此可见,养殖户对传染病三环节的应用有待加强,其中病原传播途径的认知观念和应用、日常操作中的无菌观念和应用尤为重要。同时,应避免“谈瘟色变”现象,科学的鉴别诊断更有利于猪病的防治。
一、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A。非洲猪瘟可导致脾脏颜色由深红色变为黑色,异常肿大且脆弱。在经典猪瘟中,脾脏苍白和梗塞;
b.非洲猪瘟导致体腔和心脏周围积液过多;
C。都有腹泻症状,但非洲猪瘟引起的腹泻伴有便血,而古典猪瘟则为粪灰色腹泻;
d.典型猪瘟伴有结膜炎、共济失调、仔猪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会厌和喉粘膜坏死或“纽扣”溃疡,体重迅速下降。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毒力有关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
(1)最急性型
受影响的猪在没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部分病猪死前呈卧位,高热(4142),充血、出血,腹部及周围部位聚集,呼吸急促,不活动,病猪死亡率可达100%。
(2)急性型
最先出现的症状时体温升高(41~42℃),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震颤、扎堆、呼吸急促、白色皮肤的猪皮肤发红,耳、四肢、腹部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
常见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粘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偶尔可见鼻和眼睑有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经常看到鼻孔内伴有血液性气泡。病猪也有腹部疼痛症状,出血性休克昏迷,病猪病程延长存活后有神经症状。
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均可流产,病程1~7天,病死率高达100%。
(三)亚急性型
临床症状同急性型,但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持续时间长(约3周)。体温无规律、波动大,常高于40.5℃。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关节疼痛、肿胀、行走困难。呼吸窘迫,湿咳,有肺炎症状。通常继发细菌感染后病程持续数周至数月,有的病例康复或转为慢性。小猪病死率相对较高。
(四)慢性型
病猪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怀孕母猪感染引起流产,大部分猪感染后能康复,但终身带毒。有些病猪通常可以存活数月,但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感染,很难痊愈。
二、非洲猪瘟 同 蓝耳病 鉴别诊断
相似症状:非洲猪瘟与蓝耳均会引起妊娠母猪流产,哺乳仔猪的急性死亡和生长育肥猪高烧、食欲废绝、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鉴别诊断:主要是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不同,单纯感染蓝耳病病猪的临床症状为间质性肺炎,而脾脏无明显病变。
三、针对非瘟猪场的综合防控措施
1、注意响免疫抑制的常发病,预防及并发症发生。猪瘟、蓝耳、圆环、伪狂、猪肺疫、链球菌、副猪、附红细胞体等。并一年做四次抗体检测
2、严格控制霉变饲料饲喂。因为霉菌毒素是产生各种免疫抑制导火索。
3、加强饲养管理:湿度、温度、通风、卫生等。正常饲眼料提高一个规格。
4、定期消毒,用强酸和强碱性进行舍内外消毒,连续三天,每天两-八次。一周舍外消毒一次或两次,每月两次强化消毒
5、定期驱虫。
6、喂全价颗粒料,保证饲料不带非瘟病毒。
7、搭建2公里以外集中装猪台。无条件猪场应在2公里外对卖猪车、人进行消毒,才能装猪。
8、饲养人员及猪场老板,出入猪场,要严格消毒、洗澡及衣物处理。喂猪前一定要洗手消毒。一切进场物品熏蒸消毒。
9、每天时常观察猪群动态,母猪、中大猪、保商猪。发现异常,迅速与畜牧工作者及时沟通。
10、禁止引种。各猪场老板杜绝在一起玩耍,在外饮食不要吃猪肉食类为宜。
11、死猪集中安全密闭存放,防止与其他野生动物(鸟,鼠,蝇等)接触。
12、卖猪时所有猪出圈上车,不允许场地行走;
13、爆发场所有猪群单向流动,防扩散;
14、非瘟场不但要灭鼠,更要根除鼠;
15、窗户安装纱窗,防蚊蝇,防鸟,但不要影响通风。
16、控制传染病一定要早快严小,第一时间确诊,母猪死亡突然增高,非瘟已经进场;发病场及时到化验室确诊,确诊前不要打针治疗。如确诊及时拔牙式清除,如排除及时常规治疗;
17、猪场不用木质材料,因为清洗不便,易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