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活动规律与冬眠


蛇是爬行动物,双循环不完全,所以体内只产生少量的热能,没有完善的保温结构和温度调节能力,热量容易散失,需要从外界获取热源,属于“外感热”的动物。它的体温取决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温度,也被称为“变异动物”。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蛇通过晒太阳、在温暖的石头上取暖等方式提高体温,直至进入洞穴冬眠;或钻入洞穴以降低体温。皮肤中的色素也起到一定的吸热作用,所以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蛇,皮肤中的黑色素比较发达,体色较深甚至黑色,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人们常认为蛇的体温与周围的温度相近,但这种认识并不完全正确。确切地说,蛇的体温与其栖息的介质(如土壤、岩石、树干等)的温度有直接关系。各种蛇类对环境的温度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这是由于蛇类长期生活在一定的区域而形成的。一般来说,蛇活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030,低于10时,蛇就不太活跃,高于40蛇就无法适应。有的毒蛇抗寒能力强,如毒蛇、响尾蛇,在23时仍能活动到洞外;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冷热变化明显,蛇的活动也呈现季节差异。一般活跃期为晚春至初冬,蛇类在此期间觅食繁殖。冬季气温低,蛇一般在干燥、向阳的山洞、树洞或岩缝中“冬眠”。

冬眠是蛇类对低温条件的适应,是蛇类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遗传特征。不同种类的蛇冬眠的时间不同。如在浙江,烙铁头的冬眠期为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而五步蛇的冬眠期为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即使是同一种蛇,由于气温不同,不同地区的冬眠时间也不同。例如,广西南宁(北纬23左右)的电晕蛇4月初开始出洞,而浙江杭州(北纬30.2)则要到5月初。刚开始活动。进入冬眠的顺序与性别和年龄有关,先是母蛇,然后是公蛇,最后是幼蛇。

为了成功冬眠,穴居蛇和一些穴居蛇可以将洞口扩大得更深,但大多数蛇类只能利用天然裂缝或其他动物挖出的洞穴来过冬。冬眠地点所需的深度不仅取决于气候和土壤导热系数,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洞的方向和大小、盛行风、植被的性质和数量。向阳坡上经常会发现蛇洞。这是因为蛇在冬眠前经常在较温暖的向阳山坡上晒太阳,然后在附近找洞过冬。

冬眠期间,蛇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积累的脂肪慢慢用作维持生命最低限度需要的养分。据陈必辉报道,在芜湖,测量了红斑蛇(无毒蛇)在冬季肠系膜脂肪量的变化,发现雄蛇消耗了50.7%的肠系膜脂肪。冬眠期间的总脂肪,雌蛇消耗总量的46.4%。又如浙江医科大学对成年蛇冬眠前后体重的测量,失重率为0.7%12.9%,幼蛇失重率更高。对于蛇类冬眠时的生理情况,吴瑞敏曾对比过福州眼镜蛇冬眠前和冬眠时部分血液成分的浓度。冬眠前,眼镜蛇大量捕食食物,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蛋白质和体脂,导致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显着升高。但在冬眠期间,蛇不吃不动,血糖和甘油三酯自然会明显下降。 无论是冬眠前还是冬眠期,眼镜蛇体内的糖原分解能力主要是通过无氧糖酵解进行的。 冬眠前心率明显加快,冬眠期间心率明显减慢,表明代谢水平明显降低。 冬眠前血液中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冬眠时。由此可见,蛇在冬眠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生理适应特征。但如果冬眠前食物不足,脂肪堆积不多,或个体不够健康,冬眠场所不理想,往往会造成越冬期间或越冬后死亡。据介绍,蛇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冬眠,死亡率高达1/31/2(34%50%)。

冬眠时,数十条甚至上百条同种或不同种的蛇成群结队越冬。群居冬眠可使温度升高rc2,减少水分流失,也有助于增加第二年春季冬眠后雌雄交配的机会。还发现青蛙、老鼠和蜥蜴一起在蛇冬眠的洞穴中过冬。在热带地区,有些蛇不冬眠。由于连续晴天和气温升高,冬眠的蛇可以在中午从洞里出来晒太阳。

春末夏初,蛇结束冬眠,从冬眠中苏醒,寻找配偶和配偶。他们不吃,又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入冬前若脂肪储备不足,或动物体弱或有寄生虫病,常经不住活动而被蜇死。每年的6-10月是蛇类频繁觅食的时期,这段时期也是蛇咬伤事件发生最多的季节。总之,冬眠前后气温低,白天蛇多在洞穴内活动;夏秋之际,蛇群四散觅食。天气炎热时,它们白天躲在阴凉处,夜间出现较多。蛇咬伤的发生与蛇活动的季节和地点相吻合。

上一篇:养蛇条件
标签:
  • 养蛇技巧
  •  
  • 养蛇方式
  • 更多栏目最新
    蛇为什么冬眠?蛇冬眠的时间?蛇冬眠的特点
    蛇为什么冬眠?蛇冬眠的时间?
    1.蛇为什么冬眠 养殖蛇时候我们要做到多学习,多思考,
    怎样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怎样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
    全世界的蛇类约有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有蛇约
    蛇的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特点
    蛇的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
    1.蛇的听觉 蛇养殖看似容易,当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