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猪品种介绍


1、民猪(大民猪、二民猪、荷包猪),原称东北民猪

产地(或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

数量:据1982年统计,有近2万个。

主要特征(二敏猪):头中等大,脸直而长,耳大而下垂,体平,背腰窄,臀部倾斜,四肢粗,全身毛黑色,冬季长绒密。抗寒能力强。 -28C 时不会发生颤抖,在-15C 下正常哺乳仔猪。成年公猪的平均体重为195公斤,母猪的平均体重为151公斤。胴体各部分的早熟按照骨骼、肌肉、皮肤、脂肪的顺序依次出现。性成熟较早。母猪在4个月大时就开始恋爱。卵泡的直径为900-1000微米。 9 个月大时大约会排出15 个卵子。母猪有很强的保护仔猪的能力。产仔数为第一窝11窝,第三窝11.9窝,第四窝及以上13.5窝。育肥期日增重458克,屠宰率72.5%。体重达到90公斤后,脂肪增加,瘦肉率下降。

2、八眉猪(又称泾川猪、西猪,包括互助猪)

产地(或分布):中部产区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数量:1981年有7万多人。

主要特征:头狭长,耳朵大而下垂,额部有纵行的“八”字皱纹,故名“八眉”。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小猪眉三种。两条八眉位于大八眉和小八眉之间。介于人和猪之间的中间类型。外套是黑色的。生长和发育缓慢。大坝美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04公斤,母猪平均体重80公斤;二八美公猪体重约89公斤,母猪体重约61公斤;潇潇猪中公猪体重81公斤,母猪体重56公斤。配种公猪10个月大时体重为40公斤,母猪8个月大时体重为45公斤。第一窝产仔数为6.4窝,第三窝及以上窝产仔数为12窝。育肥期日增重458克,瘦肉率43.2%,肌肉呈大理石花纹,肉质细嫩,香味浓郁。

3、黄淮海黑猪(包括淮猪、莱芜猪、深州猪、马身猪、河套大耳猪)

产地(或分布):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包括苏北、皖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数量:1982年超过40万。

主要特色:包括淮河两岸的淮猪(淮北猪、山猪、江苏枣猪、安徽定远猪、皖北猪、河南淮南猪等)、河北神州猪、马山西的沉猪、山东的莱芜猪、内蒙古的河套大耳猪。下面以淮猪为例进行介绍。体型较大,耳朵大,垂过鼻子,嘴长而直,背腰直而窄,臀部倾斜,四肢粗壮有力,被毛黑色,皮毛厚实,浓密棕红色。冬天的头发。淮猪成年公猪体重140.6公斤,母猪体重114.9公斤,第一窝仔猪910头,第一窝仔猪13头,日增重251克。神州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50200公斤,母猪体重为100150公斤。第一窝仔猪10.1头,第一窝仔猪12.8头。高级营养日增重434克,屠宰率72.8%。成年公猪体重为121154公斤,母猪体重为101128公斤。初产仔猪10.5 至11.4 头,多产仔猪13.6 头。育肥期日增重450克,瘦肉率40.9%。莱芜生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08.9公斤,母猪体重为138.3公斤。初产仔猪10.4头,仔猪13.4头。育肥期日增重359克,屠宰率70.2%。河套大耳猪:成年公猪体重149.1公斤,母猪体重103公斤。有8至9头初产仔猪和10头仔猪。育肥期日增重325克。屠宰率67.3%,瘦肉率44.3。 %。

4、汉江黑猪(包括黑河猪、铁河猪、铁炉猪、水磑河猪、安康猪等)

产地(或分布):陕西南部汉江流域。

数量:1982 年接受调查的人数超过400,000 人。

主要特征:黑猪有两种:大耳黑猪和小耳黑猪。前者可分为“狮头”和“马面”两种。马面猪身躯大、头大、脸正、身长、腿高;狮头猪头短而宽,脸稍凹,耳朵大而下垂,位于嘴角或与嘴成一条直线,形状像蒲扇,耳朵柔软,粗口管。小耳猪头小,嘴尖,耳朵小而薄,根部坚硬,耳朵半下垂,仅到达眼睛下方,形状像杏叶。成年公猪体重为61138公斤,母猪体重为92公斤。性成熟较早。农村公猪在3至4个月大时开始交配,母猪在4至5个月大时开始交配。初产89胎,首胎10胎。育肥期日增重561克,屠宰率66%,腿臀比27.5%,瘦肉率49.3%。

5、沂蒙黑猪(沂南二茬猪、莒南猪)

产地(或分布):山东省临沂市北部。

数量:1978年,能繁母猪6万多头。

主要特征:体型中等,头中等,额头宽阔,金钱状皱纹,耳朵中等大,耳根坚硬,耳尖前倾,嘴短而微撅,胸宽而深,背直而宽,腰部、四肢粗壮,皮肤灰色,被毛黑色。它们分为大、中、小三种。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99公斤,母猪的体重为154.3公斤。第一窝仔猪89头,第一窝仔猪1011头。育肥期日增重419680克,屠宰率76.3%,脂肪厚度4.6厘米,瘦肉率43.9%。

6、两广小花猪(包括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广东小耳花猪,广东小耳花猪又包括黄塘猪、中垌猪、塘猪、桂墟猪)

产地(或分布):邻近广东省、广西自治区的浔江、西江流域南部。

数量:1981年,能繁母猪40万头。

主要特征:体形较小,具有短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腿、短尾、宽额头、“〈〉”形或菱形皱纹、白斑等“六短”特征中间呈三角形,小耳朵向外延伸,背腰宽而凹,大腹着地,身长与胸围几乎相等。毛色黑白相间,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为103.2-130.9公斤,母猪体重为81-112公斤。性成熟早,公猪23月龄即可配种。母猪在4至5个月大时首次配种,第一窝仔猪约为8头。三胎以上仔猪1011头,种猪场经产母猪仔猪1213头。育肥期日增重285328克,屠宰率67.6%,瘦肉率37.2%。

7、粤东黑猪(惠阳黑猪、饶平黑猪)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惠阳、饶平、蕉岭。

数量:1981年,能繁母猪4万多头。

主要特征:体略呈长方形,头部精致,额部宽而平,少数有倒八字形或菱形皱纹,耳朵小而斜,口管稍长而尖,下颌狭窄。当地人称其为“粮虾头”,“背部和腰部稍凹,腹部稍大,但不拖地,四肢直立,坚实有力,长度适中。被毛黑色,成年公猪体重75公斤,母猪体重58.5公斤,性成熟早,第一窝产仔猪910头,第三窝及以上产仔猪1112头仔猪育肥期日增重281克,屠宰率70.3%,瘦肉率46%。

8、海南猪(包括文昌猪、临高猪、屯昌猪)

产地(或分布):海南省文昌、屯昌、临高县。

数量:1979年,能繁母猪13万头。

主要特征:头小,鼻梁微弯,耳朵小而薄,直立且稍前倾,耳基宽阔,嘴短而钝,身躯丰满,背阔而微凹,腹部大而下垂,臀部发达肌肉,飞节处的皱纹。毛色比黑色更白。从头部沿背线至尾根部有一条宽阔的黑毛和黑皮肤,俗称“黑背条”。成年母猪的体重为94公斤。性成熟较早。小公猪在15 至20 日龄时就有爬行行为。它们在60日龄时即可繁殖。它们在90天龄时繁殖。母猪在3至4月龄时首次发情,并在7至8月龄时配种。 2岁母猪产仔猪9.5头,3岁及以上母猪产仔猪12.2头。育肥期日增重147368克,屠宰率69.4%,眼肌面积25.5平方厘米,瘦肉率38.5%。

9、滇南小耳猪(包括德宏小耳猪或景颇猪、僳匕猪、勐腊猪或爱尼猪、文山猪或阿尼猪)

产地(或分布):云南勐腊、瑞丽、盈江等地。

数量:1979年,能繁母猪16万多头。

主要特征:身躯短小,耳朵直立向外延伸,背腰宽阔,体态饱满,皮薄,毛发稀疏。毛色以纯黑色为主,其次是“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的棕色。按体型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小型猪俗称“瘦骨猪”、“冬瓜猪”或“油葫芦猪”。身躯短,头小,额平无皱纹,耳比耳宽,口稍长,颈短而粗,下面有肉垂,四肢短,瘦而直立,蹄小而坚实。成年大公猪体重为64.2公斤,母猪体重为76公斤;小公猪和母猪的体重分别为39.6公斤和54.3公斤。性成熟发生得较早。公猪3个月大,母猪4个月大即可配种。初产仔7.7 窝,活仔7.3 窝,约10 窝。育肥期日增重220克,屠宰率74%,瘦肉率31%。

10、蓝塘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东省。

数量:1981 年为45,000 人。

主要特征:头部中等大小,口管稍扁而倾斜,额部有三角形和菱形皱纹,耳朵小而直立,细而尖,身躯宽短而圆,背部和腰部稍凹,腹部较大,臀部平坦,四肢较短。毛色比较一致。下半身、腹部、四肢均为白色。整个身体一半黑一半。黑白的分界线比较平坦,接近于水平直线。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27公斤,母猪的体重为85.5公斤。第一窝仔猪8头,第三窝及以上仔猪11-16头。育肥期日增重397克,屠宰率65.5%,脂肪厚度5.3厘米,眼肌面积19.5厘米2,腿臀比24.6%,瘦肉率为35.2%。

11、香猪(包括从江香猪、环江香猪)

产地(或分布):贵州省。

数量:1983 年为35,000 人。

主要特征:身短、头直。耳朵小而薄,稍向两侧延伸或稍下垂,背腰宽而略凹,腹部大而圆且着地,后躯丰满,四肢短而瘦,后肢大多是卧姿。毛色以黑色为主,但也有“六白”。公猪生长得更慢。 4月龄母猪7.87公斤,6月龄母猪16.02公斤,4月龄母猪11.08公斤,6月龄母猪26.29公斤。成年母猪的体重为41.1公斤。性成熟较早。公猪在170日龄时开始配种,母猪在120日龄时开始配种。第一窝产仔猪4.5头,第三窝及以上产仔猪56头。条件好的情况下育肥期日增重210克。香猪性成熟早,容易育肥,适宜早期出栏。屠宰率65.7%,脂肪厚度3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46.7%。肉质鲜嫩,适合搭配培根、烤乳猪。

12、隆林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西自治区隆林县。

数量:1983年,能繁母猪1万多头。

主要特征:体大身长,头大小适中,口大而微凹,口叉深,额上有皱纹,横纹深,凸如狮头,腰直,腹大如地,四种毛色即“六白”、全黑、棕色和花腹。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22公斤,母猪的体重为130公斤。母猪多在68月龄配种,公猪则在4月龄配种。母猪第一窝产仔数为6.4 头,第三窝及以上产仔数为8.5 头。育肥期间,高能、高蛋白条件下日增重629克,屠宰率75.1%,瘦肉率35.7%。

13、槐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福建省漳平、上杭、兰溪、平和县。分布于闽西山区的龙岩、三明、龙溪、晋江等地。

数量:1982年为45万。

主要特征:头短而宽,额部横皱纹明显,耳小而直立,体短,胸宽而深,背宽而凹,腹大而下垂,多卧系,被毛黑色,分大骨和小骨头。有两种类型,大骨猪体型较大,骨头稍粗,背部较平,产仔数稍高;瘦骨猪身材矮小,骨头较薄,脂肪沉积较早,出肉率较高。成年公猪的体重为62.3公斤,母猪的体重为65.2公斤。他们性成熟较早。公猪6月龄配种,母猪4月龄发情,68月龄第一次交配,第一窝产仔猪5头。 6头,三窝以上产仔猪9头以上。着装率66.2%,眼肌面积17.8平方厘米。

14、五指山猪(又称老鼠猪)

产地(或分布):海南省。

数量:1983年,调查能繁母猪600多头。

主要特点:体积小、机身精致、紧凑。头小而长,耳朵小而直立,嘴尖,口管微弯。胸窄,背腰挺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长,毛色多为黑色,腹部和四肢内侧白色,鬃毛是黑色或棕色。成年母猪的体重为30至35公斤。性成熟早,后备母猪断奶后1个月即出现发情迹象,34月龄首次配种。第一窝产仔猪4头,第一窝产仔猪68头。小公猪在1 至1.5 个月大时发生性交。公猪不是本地饲养,即幼年公猪性成熟后宰杀并繁殖。

15、宁乡猪(又称草冲猪或流沙河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宁乡县。

数量:1980年能繁母猪15万头

主要特征:体形中等,头部中等大小,额头上有不同形状和深度的横向皱纹,耳朵小而下垂,颈部粗短,有赘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形,腹大下垂,四肢短而粗,大腿不丰满,易卧倒,蹄张开,人们称其为“猴脚”,毛色黑白相间。按头形分三种:狮头、福头、阉鸡头。平均排卵17 个蛋,三窝或更多窝产10 头仔猪。育肥期日增重368克,饲料利用率高。体重7580公斤时适宜屠宰。屠宰率70%,脂肪厚度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34.7%。

16、华中两头乌(包括监利猪、通城猪、沙子岭猪、赣西两头乌猪、东山猪)

产地(或分布):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及长江中游、江南广大地区。

数量:1980年至1981年,能繁母猪25万头。

主要特征:头部短而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又粗又深的称为“狮子头”,额纹长直、额纹细的称为“万字头”或“油口管”。耳朵中等大且下垂。四肢比较坚固,但常年圈养的更容易出现交叉蹄。毛色为“两端黑色,中间白色”,即头、颈、臀、尾为黑色,躯干、四肢为白色。 6月龄前生长迅速,成年公猪体重98.9公斤,母猪体重92.5公斤。平均排卵19个,第一窝产蛋78窝,第三窝及以上产蛋11.3窝。育肥期日增重413428克,75公斤屠宰率71%,瘦肉率41%44%。

17、湘西黑猪(包括桃源黑猪、浦市黑猪、大合坪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元江中下游两岸。

数量:1982年,能繁母猪6万头。

主要特征:体格健壮,分长头型和短头型,额部有深浅不一的“赵”字形或“八”字形皱纹,耳朵下垂,中身稍长,背腰挺直宽阔,腹大不拖地,臀部微斜,四肢粗壮,卧腿很少,毛色黑色。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13.3公斤,母猪的体重为85.3公斤。性成熟发生得较早。公猪46月龄开始配种,母猪34月龄开始发情。初产仔猪6 至7 头,多岁仔猪11 头。育肥期日增重280300克,屠宰率73.2%,眼肌面积21.5平方厘米,腿臀比24.2%,瘦肉率41.6%。

18、大围子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长沙市郊区各县。

数量:1980年调查了13,000头种猪。

主要特征:体型中等,头部比较精致,中等大,下垂,耳朵呈八字形,俗称“蝴蝶耳”,头部分为长头和短头,俗称长头型为“阉鸡头”,额头窄,皱纹浅,嘴圆而薄;短头型俗称“寿”,额头较宽,皱纹较深,嘴厚而略扁,脸稍凹,胸宽而深,背腰宽而长。体形微凹,腹部大致下垂,体前高后低,毛色黑色,只有四肢下端呈白色,故称“雪上四足”。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06.9公斤,母猪的体重为80.9公斤。第一窝产仔猪8.7头,第三窝及以上产仔猪12.3头。泌乳量31.4公斤,育肥性能良好。农村饲养日增重384克,屠宰率67%,脂肪厚度4.2厘米,眼肌面积22.2平方厘米。臀腿比为26.5%,瘦肉率为40.7%。

19、大花白猪(包括大花乌猪、广东大花白猪、金利猪、梅花猪、粱村猪、四保猪、泥陂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

数量:1979年,能繁母猪44万头。

主要特征:体型中等,耳朵稍大且下垂,额部多横皱纹,背腰部宽而略凹,腹部较大,被毛黑白相间,头臀部有大片黑斑,腹部和四肢白色。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33公斤,母猪的体重为111公斤。母猪在第一胎中产下12 头仔猪,在第三窝或更多产仔中产下14 头仔猪。仔猪成活率为96.2%。育肥期,在较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519克,屠宰率70.7%,眼肌面积18平方厘米,瘦肉率43.2%。

20、金华猪(又名两头乌猪、金华两头乌猪)

产地(或分布):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分布于浙江省义乌、金华等地。

数量:1980年,调查能繁母猪6.3万头。

主要特征:体型中等偏小,耳朵中等偏大。下垂不超过口,颈粗短,背部微凹,腹部大而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短而细,蹄坚实玉色,皮薄、毛发稀疏、骨头薄。被毛中间白色,两端黑色。按头型分为大、中、小三种。成年公猪的体重约为112公斤,母猪的体重约为97公斤。公猪和母猪通常在5个月大左右饲养,每窝产三窝或更多仔猪,可产13至14头仔猪。育肥期日增重460克左右,屠宰率71.7%,眼肌面积19平方厘米,腿臀比30.9%,瘦肉率43.4%。具有羊脂多、皮下脂肪少的特点,适合制作火腿。

21、龙游乌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浙江省衢州市。

数量:1980年,调查能繁母猪2.1万头。

主要特征:体型中小型,头形分狮头和鼠头:狮头头短额宽,脸微凹,嘴短而微翘,多而深额头上有皱纹,大而下垂的耳朵几乎覆盖了整个身体。整个面部看,颈部短而肉肉,背部和腰部稍长、较宽、略凹;老鼠头尖嘴尖,脸型端正,额部皱纹少而浅,四肢略高,腰直背直,耳朵小。它们的共同点是腹部大小适中,臀部稍倾斜,四肢短而细长,蹄子坚实。这件外套是全黑的。成年公猪的体重约为98公斤,母猪的体重约为80公斤。第一窝产仔猪8至9头,第三窝及以上产仔猪12至13头。育肥期日增重约454克。 72公斤重生猪屠宰率为73.2%。脂肪厚度为4.5厘米。眼肌面积为18.6 cm2。瘦肉率43%。具有性成熟早、脂肪比例高、肌肉脂肪含量高的特点。

22、闽北花猪(包括夏茂猪、洋口猪、王台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闽北地区。

数量:1982年,能繁母猪约3万头。

主要特征:头中等大,额部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皱纹,耳朵前倾下垂,颈短而粗,背腰宽而凹陷,腹部大而下垂,臀部宽而稍倾斜,稀疏而短小。头发和不同的毛色。有的除四肢、下腹部和尾巴为白色外,其余均为黑色;有的胸部、腹部、肩胛骨、四肢和尾巴为白色;有些脖子上有不同宽度的白色环。母猪在6个月龄之前生长相对较快。成年母猪体重为83.9公斤,公猪体重为78.1公斤。公猪性成熟较早,6个月大时开始繁殖。平均产仔数为7.5,平均产仔数为8.3。育肥期日增重300克,屠宰率75.2%,脂肪厚度5.7厘米,腿臂比23.9%,瘦肉率41%。

23、嵊县花猪(包括富润猪、新昌猪、章镇猪、蒋岩桥猪)

产地(或分布):浙江省嵊州、新昌。

数量:1980年,调查能繁母猪2万多头。

主要特征:头中等大,耳朵大而粗,向前下垂,面微凹,胸宽,背腰挺直,腹部下垂,四肢粗短,全身皮肤皱缩,被毛“全黑”。有“大斑花”、“六白”三种。 6月龄公猪体重为39.1公斤,母猪体重为40.9公斤。成年公猪的体长为136厘米,母猪的体长为107.5厘米。性成熟较早,第一窝产78窝,第三窝及以上产仔1516窝。农村育肥期日增重257克,屠宰率70%,瘦肉率45%。

24、乐平猪(又称赣东北花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江西省乐平县。

数量:1980年,能繁母猪1.3万头。

主要特征:头大额宽,皱纹深,耳大下垂,口短而微翘,颈粗短,肩宽,背腰直,腹大而弯,臀短,四肢粗,蹄壳玉色坚硬,毛色素有“乌云覆雪”之称。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09公斤,母猪的体重为114公斤。第一窝仔猪67头,第三窝及以上仔猪11头。育肥期日增重64.8克,屠宰率72%74%,眼肌面积2022平方厘米,瘦肉率38%43%。

25、杭猪(又称杭口猪、上杭猪,包括大乡猪、莲花猪、武宁花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上杭等地。

数量:1981年,能繁母猪11000多头。

主要特征:体形中等,体质宽松,头形分为“狮头”和“狗头”。狮子头猪额头稍凹陷,嘴巴较短,面部皱纹多而深,又称“八卦脸”;狗头猪的嘴管又长又直,脖子也很长。耳朵中等大小,背、腰稍凹,腹部较大,四肢粗圆,多卧卧,毛色为“乌云覆雪”。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17.9公斤,母猪的体重为134.6公斤。公猪和母猪在8.510月龄时开始配种,但在农村,公猪在57月龄时开始配种,母猪在68月龄时开始配种。第一窝产仔猪8头,第三窝及以上产仔猪1011头。农村育肥期,日增重300克左右,追肥率68%70%。在较高饲养水平下,日增重477克,屠宰率72%75%,肉脂比1:1。 28~1.31。

26、赣中南花猪(包括茶园猪、冠朝猪、左安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中南部。

数量:1980年,主产区能繁母猪1.3万头。

主要特征:体形中等偏大,头中等,额宽,皱纹多,呈菱形,额微凹,耳中等大,薄而下垂,背微凹或直,腹大而圆。臀部稍倾斜,毛色可分为“乌云覆雪”、“三花”、“过颈花”三种。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10公斤,母猪的体重为100.7公斤。初产仔数78头,初产仔数10头。育肥期日增重436克,屠宰率72%,瘦肉率38% 。

27、玉江猪(包括玉山乌猪、广丰乌猪、江山乌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玉山县、浙江省江山县。

数量:1981年,分布区能繁母猪5万多头。

主要特征:体形稍小,体质较松散,耳朵中大下垂,口短而宽而微翘,颈短而丰满,背腰宽而微凹,腹部大小适中,臀部稍肥而微斜,四肢短、坚实,被毛全黑。成年公猪的体重为84.2公斤,母猪的体重为75.6公斤。第一窝活窝数为78窝,第三窝及以后活窝数为1112窝。育肥期日增重290362克,追肥量为70%75%,脂肪厚度4.55.5厘米,瘦肉率37.2%。

28、武夷黑猪(包括闽北黑猪、赣东黑猪)

产地(或分布):武夷山西麓山麓各县。

数量:1982年为30万。

主要特征:头中等大,面部稍长微凹,额部有深浅不一的皱纹,耳朵中等大,前下垂,颈短,背宽,背腰直或微凹,臀部宽而丰满,四肢瘦弱,毛发稀疏而短。毛色为黑色,有的呈灰黑色,有的具有“六白”或不完全的“六白”特征。成年公猪体重90公斤,母猪体重89公斤。它们性成熟较早,第一窝可产下7 至8 头仔猪,第三窝及以上可产下9 至10 头仔猪。育肥期日增重200300克,屠宰率72%,脂肪厚度4.8厘米,眼肌面积22.6厘米2,瘦肉率42.6%。

29、清平猪

产地(或分布):湖北省清平河沿岸。

数量:1981年,能繁母猪4万头。

主要特征:体型中等,体质细腻健壮,额头窄而精致,纵皱纹浅而清晰,耳朵中等大而下垂,嘴巴长而直,有时稍稍倾斜,背腰挺直,腹部中等大,臀部体形扁圆,臀部倾斜,大腿不太丰满,骨骼较薄,后肢多呈卧姿,被毛黑色。 610月龄仔猪生长较快,成年公猪体重131公斤,母猪体重103公斤。母猪平均妊娠期为110天,第一窝产仔猪910头,第三窝及以上仔猪12头。日增重500克,屠宰率70%,眼肌面积17平方厘米,胴体瘦肉占41%,脂肪占42%。

30、南阳黑猪(又名宛西八眉猪、师岗猪)

产地(或分布):河南省南阳市西部。

数量:1983年,能繁母猪1万多头。

主要特征:体形中等,按头形分为“木碗头”和“黄瓜头”,头短,耳大,垂至嘴角,耳基坚硬,身长腰,宽阔。背平,腹大而不下垂,臀部短而宽,颇倾斜,四肢细而有力。皮肤是灰色的,外套是全黑的。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37公斤,母猪的体重为130公斤。后备母猪在121日龄时首次发情,初产仔猪7头,经产仔猪911头。育肥期日增重385克,屠宰率72%,脂肪厚度3.3厘米,眼肌面积21.8厘米2,腿臀比26%,瘦肉率为47.5%。

31、皖浙花猪(包括皖南花猪、淳安花猪)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休宁县、浙江省淳安县。

数量:1981年,能繁母猪1.8万头。

主要特征:体型中大型,头大,额部有皱纹,耳朵中大且下垂,背腰笔直,腹部大而不下垂,毛色黑白色,口吻、下端有斑点四肢、胸部和下体。腹部微白色,头尾和臀部微黑色,额头上有形状、大小不一的“白毛星”。分为狮头形、马面形、桩头形。成年母猪体重94公斤,性成熟早。母猪在4至5个月大时配种。第一窝可产6 至7 头仔猪,第三窝可产11 头仔猪。育肥期日增重150250克,屠宰率68.7%。

32、莆田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福田、仙游及福清西北部。

数量:1983年,莆田市能繁母猪3.5万头。

主要特征:体形中等,头稍长而窄,脸稍凹,额头纹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桃形,稍前倾,颈短适中,身长,浅而窄胸部、背部和腰部平坦或稍凹,臀部稍倾斜,后躯不太丰满,腹部大而圆且下垂,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26.4公斤,母猪体重77.4公斤。初生仔数为6 至7 只,初生仔数为13 只。育肥期日增重311克,屠宰率70%,瘦肉率42%。

33、福州黑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福州市郊区,分布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两岸。

数量:据1978年统计,能繁母猪9000头。

主要特征:体形较大,头大小适中,面部微凹,额部纹路深菱形,耳朵稍大下垂,胸部较深,背部宽阔平坦或微凹,腹部大而微下垂,臀部稍倾斜,四肢坚实。皮肤稍粗糙,毛色灰黑色。成年公猪的体重为188公斤,母猪的体重为173公斤。第一窝产仔猪1011头,第一窝产仔猪12.2头。每日体重增加400-500克

,屠宰率为72%,膘厚3~3.5厘米,眼肌面积21~25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7%。 34、太湖猪(包括二花脸猪、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横泾猪、米猪、沙乌头猪) 产地(或分布):主要分布长江下游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数量:1980年统计产区有繁殖母猪60多万头。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各类群间有差异,梅山猪较大,骨骼较粗壮;米猪的骨骼较细致;二花脸猪、枫泾猪、横泾猪和嘉兴黑猪则介于二者之间。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耳特大,软而下垂,被毛黑或青灰。成年公猪体重128~192千克,母猪体重102~172千克。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35、姜曲海猪(包括大伦庄猪、曲塘猪、海安团猪) 产地(或分布):江苏省海安、泰县一带。 数量:1980年统计有繁殖母猪9.5万头。 主要特性:头短,耳中等大,下垂,皮薄毛稀,体短腿矮,腹大下垂,部分猪在鼻吻处有白斑,称“花鼻子”,被毛黑色。成年母猪体重141.4千克,公猪体重156.4千克。头胎产仔10头,二胎产仔12.1头,三胎以上13.5头。在较好的饲养水平下日增重为464克,低水平日增重为385克,屠宰率为66.2%,瘦肉率为40%。眼肌面积22.3平方厘米.。 36、东串猪 产地(或分布):江苏省泰兴市及南通市。 数量:1980年统计有繁殖母猪2万多头。 主要特性:体型较大,头型分“狮头型”和“马脸型”,前者头面短而微凹,后者头面长直,前者体质更粗大,耳大下垂,背腰平直或稍拱起,体躯较长,四肢高而直立,尾根粗而擢升位置较高,成年猪大腿内侧皮肤有较深的皱褶,被毛全黑。成熟较晚,成年公猪体重157.5千克,母猪体重139千克。头胎产仔10~11头,三胎以上产仔14~15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35克,屠宰率为67%,膘厚3.2厘米。 37、虹桥猪 产地(或分布):浙江省乐清市。 数量:1980年统计有繁殖母猪8400多头。 主要特性:体型大,头中等,较平直,额狭有皱纹、多为横斜行、横路深,耳大下垂,颈粗短,胸宽深,背宽广微凹,腰稍长,后躯较高,腹部疏松下垂,臀倾斜,四肢较短,飞节稍靠拢,被毛黑色,皮有皱褶。成年母猪体重94千克,公猪体重1~2岁重82千克。头胎产仔7~8头,三胎以上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4克,屠宰率为69%,瘦肉率为36%。 38、圩猪(又称皖南黑猪、宣城猪)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宜城市诸县。 数量:1981年3000余头。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小,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有的称“青鱼头”;有的称“狮子头”,数量以前者为多,耳大,耳根软、下垂、稍向前倾伸,胸较宽,背腰稍下凹,母猪腹大下垂,妊娠后期多数坠地,被毛黑色。6月龄公猪体重26千克,母猪体重32.12千克。头胎产仔8~9头,三胎以上产仔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4克,屠宰率为70.6%,眼肌面积20.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2%。 39、阳新猪 产地(或分布):湖北省阳新县。 数量:1982年调查产区有繁殖母猪1万余头。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型有“狮子头”和“象鼻头”之分,前者头短较宽,额部皱纹多且深、呈菱形,嘴筒上翘,肥腮大;后者头较小,长而宽,嘴筒长,口叉深。耳大下垂,背腰稍凹,腹大不拖地,臀倾斜,四肢粗壮,蹄质坚实,毛色全黑或在额、鼻、尾、四肢下端和下腹有少量白毛。成年公猪体重128千克,母猪体重94千克,仔猪哺乳期生长快,4~6月龄转慢,6~12月龄配种后生长加快。头胎产活仔9~10头,三胎以上11~12头。肥育测定体重在25~5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375~438克,体重86千克的屠宰率为72%,膘厚4.2厘米,眼肌面积24.5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4.5%。
标签:
  • 养殖教程
  •  
  • 养殖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