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日本脑炎,简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由蚊子(自然疫源地)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本文介绍猪乙型脑炎的特点、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因是日本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日本脑炎病毒属。日本脑炎的流行范围很广。热带地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温带和亚热带有严格的季节性。
该病发病具有高度散发性,但也时有发生局部流行病。蚊子是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猪是乙型脑炎的主要危害源,猪还扮演着储存宿主的角色。乙型脑炎病毒在自然界传播的基本规律是每年都会发生一次较大的或较大的流行。
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症状
猪常突然发病,体温40至41,持续数天,呈持续发热。病猪精神萎靡,精神不振,喜卧,食欲不振或疲倦,口渴加剧,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有白色粘液,尿液呈深黄色。
怀孕母猪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流产或早产。流产胎儿包括死产、木乃伊胎儿或虚弱胎儿,但大多数是胎儿大小不一的死胎。
流产后,母猪的症状很快消退,体温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
病猪发热后,一侧或双侧睾丸常出现肿胀,肿胀程度比正常情况大0.51倍。大多数病猪在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有时,个别病猪的睾丸会缩小并变硬。丧失产生精子的能力。
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治
该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防蚊和免疫。灭蚊可采用药物灭蚊方法、生态灭蚊方法和生物灭蚊方法。
对于免疫接种,目前世界各地都使用日本脑炎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疫苗一般每年在蚊蝇季节到来前给公、母猪注射一剂,6个月后注射一剂。此后每年注射一次。
四、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猪乙型脑炎疫情明显的季节和地域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作出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特异性诊断才能确诊。
临床上,猪日本脑炎与猪布鲁氏菌病、猪细小病毒感染和猪伪狂犬病非常相似。区别在于:
猪布鲁氏菌病无明显季节性。母猪流产常发生在妊娠第三个月。大多数流产的胎儿都是死产。胎盘出血性病变较严重。木乃伊胎儿很少见。公猪的睾丸更加肿胀。附睾两侧也肿胀,有的猪还出现关节炎、跛行。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流产、死产、木乃伊化或后代虚弱多见于初产母猪。经产母猪感染后通常不会表现出繁殖障碍,也没有神经系统症状。
五、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
病猪的病变主要在脑、脊髓、睾丸和子宫。脑和脊髓充血、出血、水肿;公猪睾丸充血、出血、坏死;母猪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粘膜布满粘性分泌物;胎盘炎症浸润;脑水肿常见于流产和早产儿,有血性浸润、胸腔积液、腹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