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养鱼户来说,高产养殖的前提是优质鱼苗。当然,合理放养鱼类也是基础,然后还要结合科学的管理技术点。那么,在养鱼的具体饲养管理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清塘消毒
鱼种入池前,应先将鱼池曝晒,然后按每亩用量50-70公斤施用生石灰,并向池内倒入容器装水,洒满整个池塘。
若池内水无法排干,则每亩水面、1米深溶入生石灰100公斤,然后全池撒洒。 7天后毒性消失,即可放鱼。
二、鱼种消毒
给鱼消毒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盐水。盐水浓度在3%~5%之间,然后将鱼放入其中浸泡10~15分钟。
浸泡期间要注意观察。如果鱼出现不适迹象,需要及时捞出。
除使用盐水外,还可以使用高锰酸钾、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进行消毒,但必须控制用量。平时也可以用杀菌灯照射,也有不错的效果。
三、施肥投饵
鱼种放养前5-7天,每亩水面施沤制鸭粪100公斤作为底肥。施基肥的方法是:将粪肥分成若干小堆,置于池塘沿岸浅水区。晒几天后翻肥,再晒几天后再加水。
加水后每隔几天翻动一次,让营养物质逐渐分解扩散出去。鱼种放养后,平均每天施新鲜粪便量为鱼体重的8%左右。注意少量多次涂抹,涂抹均匀。
饲料要按“四定”(定时、质量、数量、点)喂。应饲喂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的饲料。夏秋季节可投喂鱼体总重的3%-5%,冬季春季可投喂鱼体总重的1%-3%。
四、管好水质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池塘里的鱼一半就充满了水。注意观察水色,调整水质,及时清理水中的污垢和残留饵料,使池水肥稀适度,溶氧充足。池水应保持肥、活、嫩、爽。
每7-10天添加新水,排掉旧水30厘米,注入新水30-40厘米,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每7-10天用浓度1mg/kg的漂白水溶解一次。对整个池塘进行喷洒,达到杀菌、调节水质的目的。
五、防治鱼病
夏秋高温季节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也是鱼病的高发期。池内应设置草架、食桌。 4月至11月每半个月挂药篮(袋)一次,池内倒入30毫克/公斤生石灰一次。
进入高温季节后,少施粪肥,注意及时添加新水或启动增氧机,防止鱼上浮、淹水。
适时投喂药饵,增强鱼的抗病能力,促进生长。
六、勤于巡塘
及时检查鱼的进食和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特别是鱼的“浮头”。同时,要做好防逃、防病、防洪、防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