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小龙虾亚科,原产于北美洲。我国多地已有人工栽培。我们来看看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小龙虾有昼伏夜出习性
小龙虾过着底栖爬行生活,白天躲藏,晚上出现。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各种水体中生存,如湖泊、池塘、河流、稻田等。它的栖息地多为土壤,有许多水生植物、树根、岩石缝隙等庇护所。小龙虾喜欢黑暗,怕光。它们白天常常潜伏在水体底部的阴暗角落、岩石旁、草丛旁或山洞旁,晚上才出来寻找食物。
小龙虾有掘洞的习性
经常在栖息地没有隐藏物体(例如岩石、杂草、洞穴)时在河岸上挖洞。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上方约20厘米处。洞穴挖深60-110厘米,内部存有少量水以保持湿度。孔的入口通常用泥帽密封以减少水损失。
小龙虾有同类相残的习性
当栖息地食物不足或人口密度过高时,经常会发生同类相食的现象。大虾吃小虾,硬壳虾吃软壳虾。大多数被同类相食的个体都是处于蜕皮过程中或蜕皮后的虚弱、患病或软壳虾。另外,当养殖环境食物不足时,小龙虾就会越过池塘逃走。
小龙虾环境适应性很强
在水温10-30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耐高低温,在水温达到40和-14时都能生存;它可以忍受低氧和相对较高的氨氮浓度,这对于一些鱼类难以生存的水体也能生存。
一般当水中溶解氧维持在每升水1.0-3.0毫克时,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当水中溶解氧低于每升水0.5毫克时,就会发生大量死亡;当氨氮浓度为每升水体2.0-5.0毫克时,对其在养殖环境中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只有当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时,其生长才会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