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的品种有很多。我国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因此北方地区饲养热带鱼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北方热带鱼人工养殖的技术要点:
一、热带鱼品种的选择
北方水质较硬。选择能适应硬水质的品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适合北方水质环境繁殖养殖的主要品种有:
卵胎生的黑玛丽、月亮鱼、剑尾鱼、孔雀鱼等。鲤科的还有斑马鱼、剪刀鱼、红玫瑰等。
慈鲷科的天使鱼、地图鱼、蓝宝石、红宝石、德克萨斯豹、金豹、画眉等。
这里有数十种鱼类,包括泥鳅科和鲶鱼科的食腐鱼和花栗鼠,以及龙鱼科的红龙、银龙和星斑龙鱼。
二、热带鱼子鱼的护理
鱼开始进食后蛋黄灰水的投喂时间因品种而异。投喂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而变化。一般喂食时间是从小到中到大。序列逐渐过渡到喂小鱼和昆虫的阶段,效果很好。
对于苍蝇科的卵胎生品种来说,亲鱼生下的幼崽可以直接用小鱼和昆虫喂养,效果很好。对于慈鲷科的品种,由于亲鱼体型较大,幼体也较大,因此可以将蛋黄灰水直接喂给幼体。喂食时间可持续45天。有些较大的幼虫就像火一样。鹤鱼等及其后代可以直接用50目网过滤的小鱼、小虫喂食,效果很好。
鱼饵的投喂量应根据鱼的品种、食量、活动程度和生长速度来确定。一般每天45次,用勺子将浓缩蛋黄灰水溶液均匀倒入鱼缸或钓鱼池中。喂食后观察鱼的情况。如果腹部鼓起,蛋黄颜色肉厚,水中没有残留饵料,水质依然新鲜透明,说明饵料的量刚刚好。如果水中有残留饵料,水质容易恶化,应及时处理水质。
对于一些小型鱼种如灯笼鱼、百合鱼、玻璃拉拉等,个体细长的鱼活动范围有限,觅食能力较弱。可采取增加饲喂次数、减少每次饲喂量的方法。水中保留一定量的活蛋黄灰水,保证它们都能吃到饵料。
三、幼鱼的培育
经过4至5周的摄食,幼鱼已发育成幼鱼,具有成鱼的形状和特征。它们的食欲和食量都大大增加,饲料与成鱼相同。
绳梯和骨骼的生长速度是热带鱼一生中最快的阶段。一般幼鱼经过3至5个月的饲养,基本可以长成成鱼。
应不断调整幼鱼的饲养密度。幼鱼较小时,密度可大一些。进入幼鱼阶段后,鱼缸内的空间就会感觉拥挤。一般(105050)厘米鱼缸可饲养100500尾神仙鱼。密度过高,会造成缺氧浮头、摄食不均、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阻碍和减慢鱼类发育,个体发育不均或幼鱼伤残。
四、饲养管理
幼鱼的投喂量应随着食欲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投喂量以每次投喂的鱼虫应在1020分钟内吃完为标准,以保持个体鱼吃饱。喂食次数控制在每天23次。
如果幼鱼进食后的粪便呈黑色或浅灰色,则消化正常。如果出现白色,说明消化不良,应减少喂食量。幼鱼的代谢物不断增加,所以要经常换水,去除污垢。换水时,用塑料管吸走鱼缸底部的污垢,然后换上同温度、同性质的新水,沿着鱼缸边缘慢慢注入。
一般2至3天需要换水一次。在幼鱼生长后期,必须每天换水,以刺激幼鱼的新陈代谢,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
幼鱼的日常饲喂水与成年热带鱼相同。水温可控制在25左右。日温差不应超过2,短时间内温度变化不应超过1至2。气温快速变化很容易引发疾病,因此要防止因换水等因素引起的冷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