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甲虫的主要别名有:泡虫、地甲虫、地甲虫、街甲虫、节虫、地龟、臭虫母等,但现在比较规范的名称是:土元。地甲虫是市场紧缺的中药材。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尤其以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
地甲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富含腐殖质、碱性、疏松的土壤中。由于怕光,自然条件下它会躲在小屋附近黑暗的干草堆下。在室内,它更常见于黑暗的地方,例如老房子的墙壁、厨房地板下和炉灶脚下。它白天处于休眠状态,晚上则活跃地寻找食物。食性杂,喜食米、糠、米糠、碎粮、豆饼、鱼、肉、多汁的瓜皮、菜叶等。虫口过于密集时,食物缺乏,湿度大。度很低,常出现咬虫鞘、大虫吃小虫、新蜕若虫等现象。
地甲虫非常活跃,喜欢爬行。活动期长,适宜在15-30的温度下生长发育和繁殖。最佳温度为25-30C。如果温度低于0或高于38,若虫就会大量死亡。冬季和早春气温降至10时,地甲虫潜伏在土壤中,冬眠期间无法进食。第二年清明节前后,气温升至11以上时,它们逐渐恢复活动,开始进食,日夜外出寻找食物。此外,湿度对卵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生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地甲虫的活动场所要求土壤含水量为20%,相对湿度为50%-80%。
地甲虫每年4月下旬至11月上旬产卵,夏秋季节繁殖力最强。雄性最后一次换毛并长出翅膀后,它就可以飞翔并寻找配偶。雄性从若虫到长出翅膀大约需要8个月的时间。一只雄性可以与大约10只雌性交配。雌性大约需要9-11个月才能成熟到产卵(不包括越冬期),交配后大约一周开始产卵。卵呈豆荚状,比稻壳稍大。每只雌性产下8-11个卵鞘,每个卵鞘内含约10颗卵。一般来说,卵鞘孵化成幼虫需要40天左右。幼龟与成龟相似,大如臭虫,白中带米色,逐渐变成紫红中带黑,蜕皮后又变成灰中带米色。需要经过9-11次蜕皮才能长成成虫。雌性产卵至死亡需要2-3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