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早期综合死亡症(EMS)防控浅探


     
   我要创富网还有很多其他类别的养殖技术知识,欢迎大家常来学习了解。
最新研究证明,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简称EMS)是导致对虾养殖早期高死亡率、高排塘率的主要原因。而EMS的病原体是一类寄生于对虾肠道的弧菌。其实,对虾致病弧菌存在于任何养虾水体,为什么有的塘能养殖成功,而大多数塘却遭遇排塘甚至多次排塘呢?有专家分析,产生这种差别的因素有很多,如天气不稳定,雷雨大风,暴雨,水质恶化、蓝藻暴发、还有虾苗质量、饲料等等,似乎说,只有将虾养在一个不受外部自然环境影响的水体中,并且投以完全的纯天然饲料,养虾才能稳定成功。但这样的条件,对于养虾产业来说,是不可能普遍推广的,那么,如何在自然条件下有效防控EMS呢?本文就多年多地的探索经验与同仁交流。
一、EMS的表现症状及致病机理
1、EMS的表现症状
虾苗放养10至30天为该病的高发期,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并微红,多数情况下肝胰脏异常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色或淡黄色,部分患病时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质地变硬。发病期间,患病对虾通常在池塘水面缓慢游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胃肠充塞度极差,严重者肠胃呈红色,该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现少量病虾到排塘时间最短的仅2至3天。
 2、EMS的致病机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EMS的病因是一类弧病,经口感染对虾,在对虾的消化器官内定植并生长繁殖,释放出毒素,危害和损伤对虾的消化器官,使对虾失去食欲并最终导致对虾死亡。从染病对虾的年龄看,多以30日龄以内易大量死亡,故称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
二、EMS的伴生因素或产生条件
从EMS发生的综合因素看,EMS并不是独立出现的,在EMS发生的前期,往往会有水体环境的变化,如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超标、溶氧有时缺乏)、水温变化、pH变化、盐度变化、蓝藻暴发、藻类老化或倒藻等等。具体主要有:
1、水质变化(恶化):水质变化主要是化学相的改变,这种改变有的是恶化,也有的是优化,对于对虾,尤其是生理机能长期处于一种脆弱平衡状态的对虾,水质无论怎样变化,往往都易发生应激反应,但应激死亡大多以水质恶化引起。
对虾高密度养殖中,水质恶化十分普遍,这主要是大量投饵后所产生的残饵、粪便以及死亡藻类引起水质严重污染,在厌氧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大量氨氮、硫化氢、甲烷、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
水质的其他变化主要是暴雨、高温、冷空气、台风、连绵阴雨、增氧不足等自然或管理疏忽因素导致水体温度、盐度、pH值变化。溶氧有时不足还可能引起水体菌相的变化,使致病菌得以大量孳生。
2、藻相变化:藻相变化引起对虾应激或EMS的发生的情况只有蓝绿藻暴发或藻类大量死亡(倒藻),培育优质藻相不会成为EMS的诱发因子。藻相变化必然导致水质变化和菌相改变。
三、防治EMS的思路和探索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我们认为,只要把握好几项关键措施,EMS是可以有效防控的,对虾养殖的成功率能够大幅度提高,虽然我们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
1、如果有条件,应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弧菌密度。如果检测出弧菌浓度高,应进行水体消毒,待药性消失后,再重新培育水体菌相,如使用酵素菌微生物产品。水体菌相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对对虾的养殖却至关重要。
2、保持水环境的相对稳定。不管是高位池,还是土塘,我们养虾都是处在自然环境中,因此天气的变化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我们可以以一种常态化的改变达到水质的相对稳定,这些措施有:(1)、经常加换新水,每天5~10厘米,由此使虾适应暴雨、台风环境,也可为保持藻相稳定创造条件;(2)、人工增氧不能疏忽,时刻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这样也可起到稳定菌相的作用。
3、培养和维持良好的水色。
以往发现弧菌数量的增加和早期死亡综合症疫情的发生通常都与“倒藻”有密切关系。培藻工作应在放苗前,施肥是培藻的唯一措施,可是施传统肥料必须经过先污染后净化的过程,也就是培藻时无法避免先期污染作用,如今,施生物肥如氨基肥肽配合碧水源却可以达到培藻净水同步进行,有效避免了肥料的污染作用。施生物肥应遵循少量多次、定期不断的原则,经常保持透明度在30至40厘米,水色以茶褐色和黄绿色、黄褐色为佳。南方地区普遍的养虾模式是单独养虾,从不配养滤食鱼类,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所培育的藻类没有良性转化的渠道,残饵、代谢产物分解后培育的藻类如果不向外界排放,就只有死亡二次污染养殖水体,而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超出水体的净化能力,使水体丧失养殖功能。任何藻类的生命期都是短暂的,死亡的藻类还会释放对活体藻类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影响新藻的繁殖生长,这也是倒藻的直接原因。
养殖期间若发现水色色泽变暗,池水泡沫增多或表层漂浮少量死藻时,说明藻类开始老化,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经常适量地换水,可以维持藻类的正常生长,避免“倒藻”现象发生;经常使多肽活菌王、生态活水素等有益微生物产品可以及时分解转化死亡藻类,避免水体藻毒素的累积或浓度升高,促进新藻的繁殖。
4、维持虾池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通常情况下,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宜以好氧微生物为主,好氧性分解的产物多对对虾是无毒害作用的,而厌氧性分解却会产生大量有毒化合物。此外,养虾水体还应保持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及稳定性,只有如此,才能维持水体物质的良性循环。经常定期向养虾水体投施含有多种有益菌的微生物制剂,如多肽活菌王、生态活水素,是维持虾池微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当水中有益微生物密度较大时,池塘水质通常比较稳定,对虾的摄食生长也较为正常,另外,保持池塘有益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也极为重要,种类组成越复杂,更利于维持总细菌数量的稳定。
5、科学的喂养管理。
科学的投喂管理主要是尽量避免饲料的过量投喂。对虾有贪吃的习性,虽然饲料吃完了,但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低,大部分营养随粪便排到水里,不仅造成饲料的浪费,污染了水质,而且还会加重对虾消化系统的负担,长期如此,势必会导致对虾消化器官的功能紊乱。投饵率以多少为宜,这要养虾者在实践中探索掌握,原则是既要保持虾的快速生长,又要不因剩余而浪费,投饵量以虾吃七、八分饱较好。
6、优化对虾消化道的菌群组成。
在实验室的测试过程中,发现有益微生物对弧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虾的消化道或内环境,也是一个微小的生态系统,维持其微生态的平衡对于提高对虾的抗逆性和免疫力尤为重要,这种体内微生态平衡的维持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通过人工投喂微生物饲料或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二是对虾摄取外界环境的有益微生物颗粒,这需要环境微生物的组成平衡。所以,养殖过程中不定期地使用多肽活菌王、生态活水素等有益微生物,或者拌料肠炎白便康、易康源、整肠舒投喂对虾,都有助于优化对虾消化道的菌群组成,对增强对虾食欲和预防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标签:
  • 对虾养殖方法
  •  
  • 淡水养殖
  •  
  • 对虾养殖技技术
  • 更多栏目最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选址: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池塘,并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
    斑节对虾需要海水养殖。由于斑节对虾属于咸水,淡水养殖不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养殖斑节对虾要从虾池建设、控水、饵料配制、温度控制等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形状不同:斑节对虾体表有黑褐色和土黄色的十字斑点花纹,刀
    虾有哪些品种
    虾有哪些品种
    樱桃虾:由中国台湾省出产的锯齿新米虾龙改良而成。皮皮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池塘条件:对虾养殖场应设置在地势开阔、排水方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