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经理人如何被动转型


有多少管理者能真正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走完人生?

不确定性永远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包括事业。

所以,我们在职场中难免会面临“突然的选择”、“措手不及的变化”、“不情愿的转型”。

这一切,或许正因为你的出色表现,才能“技高一筹”,先行一步;也许是因为公司正在经历重大的战略变革或并购,你无法帮助自己“入伙”;也许你的复合潜能被老板发现,培养给你,重用;当然也有可能是主管在变相逼你离职.

无论哪种情况,你都必须思考:你是不是放弃了已经熟悉的领域;现阶段你相信自己在不熟悉的岗位上的潜力吗?你能承受拒绝转型的后果吗.

这种被动的职业转换,没有主动跳槽,没有步步豪迈,没有长期酝酿,有更多的是果断的选择和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着眼于基于市场需求构建技术竞争力,这样的机会或烦恼更多的集中在技术和职业经理人身上。

那么,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到底是拼了?还是坚持下去?怎么考虑?什么样的心态?怎么准备?什么样的逃避?

在这里思考成败。

鲁没想到的十年营销

庄文静邓波

第一次见到东软高级副总裁、运营总监陆的那天,她患了重感冒,声音沙哑。但她还是如约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超时时,她对照提纲“出乎意料”地提醒我们:“你还没问这个问题呢……”

鲁的独特性远不止于此。

当你把简历中的“女,计算机应用硕士,教授”和“营销副总裁”这两个看似不同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时,你不禁对陆刮目相看。更何况,正是这位有着学习背景的女教授,在东软最早倡导并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管理理念,也是东软今天到处都有“数字圈地”的原因。

她面前的,穿着一身黑色职业套装,显得端庄脱俗。她很书生气,似乎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一时间,我无法将她与印象中口若悬河、多才多艺的销售人员联系起来。

并且投出了一系列没有跟过来的对接,连她自己一开始都没想到。

活在得与失之间。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鲁具有那一代人的特征。她三三三五四下乡,经历丰富。插队的经历不仅塑造了鲁吃苦耐劳的性格,还“培养了我理解他人和与不同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

1978年恢复高考后,鲁被东北大学计算机系录取,毕业后直接留校。然后,他考上了我们的研究生。三十多岁的似乎开始吃苦了。殊不知,这种“甜蜜”总是从天而降,让人措手不及。

陆研究生毕业后“刚好”赶上攀枝花股份公司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这个工程1985年投资1000多万元,副组长兼总体技术负责人是陆。

这个项目持续了四年多。由于长期奔波,得了急性肾炎,卧床不起。随后的“863高技术项目”并没有邀请卢。面对这个国家级工程项目,鲁果断地参加了。经过十年的教学和科研训练,鲁被提升为教授,成为当时东大最年轻的女教授。

陆在讲述自己足迹的同时一直在“默默”写着自己的简历,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不是,她发现了简历中的疏漏:“你可能发现我没来得及生孩子?”问的记者都一愣。

回想起自己的得与失,赵霞表现出一些遗憾,虽然她没有这么说。“我们很多同学都出国了,有1/3的同学在国外当了教授。”毕竟出国读博是她最初的梦想。“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

被“从水里拉出来”

1995年初春的一天,东北大学分管工业的副校长找到当时已经是东北大学管控中心主任(实际上相当于公司总经理)的陆:“学校要建一艘软件‘产业船’,刘老师(刘积仁在东大的尊称)希望你能去找他。”言语中充满期待。“刘老师特别需要你这样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还能带领团队的人才。”

赵霞没有马上答应,只说“回去考虑一下”。结果和控制中心的同志讨论后,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我们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那里?再好也是‘赞助商’?”大家“宁做鸡头,不做鸡尾”的意识很重,鲁也很犹豫。

半年后,东北大学的校长陆再次找到,并告诉她学校的战略和对她的期望。之后,去见了刘积仁。

至今,鲁清楚地记得刘积仁的那些话和情景:“‘鲁老师,你过来!我只是想把我们的行业做大,我真的很需要你的加入。“那时候我对国内外的情况略知一二,大规模的软件公司很少。所以,我也是发自内心的想成就一番事业。”

“刘老师接着问我对工资待遇股份等有什么要求。我说我没什么要求。刘老师说:“能不能早点来?“就是这样,是《下海》。

1995年底,鲁进入东大阿尔卑斯学校(东软的前身)并坐在营销副总裁的办公室里。

转型的痛苦

当年的“东大三颗星”之一的鲁,在成为一系列拥有荣誉和光环的学者专家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市场营销的岗位上干上十年。

其间的艰辛和压力,一天比一天更加坚定了她坚强、安静、厚积薄发的性格。

记得在《联想风云》里,我记录了柳传志的一段内心独白:我40多岁创业,然后去了一家公司卖产品,不料被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赶了出来。我当时百感交集。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一刻,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鲁没有秘密。没有一个营销人员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1996年,鲁因公离开8个多月。当时因为公司不是太大,很多客户都是电厂和水电厂,这些工厂都在山沟里。“尤其是夏天,你坐当地的公交车,前面是养鸡的村民,后面是养猪的。很多人挤在一起,要坐好几个小时……”

为了入围电信“97”项目,公司需要见电信公司的一位主管。当听说他在湖南的时候,一路追着他,在酒店大堂等了六七个小时,然后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终于到了。但是人们没有时间。于是,客户打听他要飞往另一个城市,赶紧和他买了同一航班的机票,和别人换了座位,才终于可以和这个客户通话。在3个多小时的飞行中,我接触到了这位客户,拿到了“97”项目票。

当然,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即使是今天,鲁谈起当时的情感状况时也流下了眼泪。虽然她很快让自己冷静下来,但那一刻让我们感动。

陆不记得自己被客户冷落后的学习生活。当时她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个客户怎么能理解你?“你和你的客户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平等。你不能用平等的观念来衡量市场经济或者买卖双方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当时理念先进的软件产品。”虽然为人率直,但她也无可奈何。

比技术更重要

卢说:“过去,许多软件公司认为技术是第一位的。但实际上,公司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定位。那么,这个时候企业最关键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决定了什么是最重要的。”

1996年,东软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软件公司,销售指标的压力可想而知。

那刘积仁为什么要找卢“技术型人才”做营销呢?

时至今日,鲁仍对刘积仁当初的决策佩服得五体投地:“刘先生用人之道真高明。在一家软件公司,你如何向用户推销好的产品和概念?这本身就需要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尤其是软件销售,不仅要懂得市场策划和销售技巧,还要懂得技术和行业知识,以及说服客户的沟通技巧。因为做软件营销和做其他产品不一样,软件本身有很多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很难描述他们,所以真的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现在,鲁甚至开玩笑地说,“就算我把软件卖给农民,也不会有沟通问题。”

由复合型人才构成。

当鲁被问及能否培养复合型人才时,她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觉得环境造就人,人是可以培养的。我觉得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技术、管理、沟通等很多方面都能承受得起,放得下。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不爱和人交流,不会做销售,不适合自己的性格。其实这是自我限制的结果。很多交流都是需要心与心的真诚互动。有时候,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个小聚会或者一个活动,就能让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客户之间就像朋友一样相处。”最近,卢正在学习打高尔夫球,她的手臂被晒黑了。她一边给我们看,一边笑着说,这也是为了方便和客户沟通。

所有的路都通向同一个目标。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标。关键是你是否真心打动了你的客户。正是在市场中,鲁了解市场,控制市场,享受市场带给他的一切。

鲁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合型人才。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是韧性和坚韧;第二,善于换位思考;第三,愿意并善于与他人沟通,包括客户和下属;第四,积极的开拓精神。

信任嫁接忠诚的力量

作为一名高级职业经理人,转型之后,必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会和他的上级发生严重冲突吗?

鲁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想了想:“我也觉得奇怪,我们(指刘积仁)看问题从来没有像别人一样,彼此有什么分歧。可能女同性恋会有一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态吧(笑)。当你嫁入这个企业,你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而且女性很敏感,在与人相处、改变市场、对顾客的感觉上更精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女性的优势,刘积仁和陆才成为东软的“黄金搭档”。

“信任是最大的鼓励。我觉得信任、理解和挑战能让人保持激情。”

卢曾经很低调很长一段时间,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刘积仁对鲁说:“你做销售,一定要主动。”于是刘积仁请鲁做东软的形象代言人,并做了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其目的是与客户建立更好的信任感和亲和力。

再次“被动”的对刘积仁充满了敬意:“也是因为刘老师的大度,她才能成就如此伟大的事业。很多事情我负责,刘老师不管。她非常信任我。这是我自己发展创新的最大动力。”

不想再“被动”了

今天,鲁还在为刘积仁交给她的“为东大开垦更多的良田”的神圣使命而奋斗。她一年中有八个月在北京度过,两个月在全国各地奔波,只有剩下的两个月可以回到沈阳和家人团聚。

陆有一个愿望:她想在50岁的时候退休(虽然她可能还是会被动放弃)。用鲁的话说:“IT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破坏性’的行业。因为我们的环境,竞争太激烈了……”卢最近身体一直不好。“一个人过着不规律的生活,有时候回去就吃一袋泡面……”

每当陆跟不上,提出想换个角色,干点轻松点的活,刘积仁都会鼓励她:“你要坚持干下去,越干越年轻。”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陆觉得这是对她的鼓励和认可,觉得自己真的又年轻了。

如今已经“被动”了半辈子的陆非常希望再次转型,因为她已经累到“营销铁娘子”都想退居幕后了。当时她希望为企业做规划,带新人。

卢甚至想:也许有一天,她会写一本书,一个剧本,甚至自己主演,讲述一个关于她自己和东大的故事。毕竟在这里留下了她最美好的青春。

那时候,她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

这一次,鲁能如她所愿“主动改造”吗?

为什么技术专业人员的转型要“被动”?

程社明杨润玉

为什么是技术骨干?

是的,技术人才转向管理岗位是目前的趋势。为什么会这样?

十几年前,产品短缺时期,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生产出产品。所以,生产性人才是这个时候企业最欢迎的人才。产品供过于求,势必造成大量库存积压。这个时候,能把产品卖出去的销售人才就成了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发现需要团队建设和整体业务规划时,综合管理人才就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所以会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专家走上管理岗位,负责带领团队在市场中奋斗。

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技术骨干需要做好从被动转型到主动转型的准备。这种准备既是对新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心理准备。

而技能最好的是官方?

我们观察一下,从国家领导人到身边的领导,有几个没有从业务转到管理的?

所以技术型人才在企业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一方面可以走技术路线,甚至可以做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等。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企业急需综合管理人才的时候,你可以接单。

在转型过程中,你要考虑到新的技术和更聪明的人会不断涌现,而具备领导能力的管理者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当企业要你从技术型人才转型为管理型人才的时候,你不妨把它当成一个挑战自我的好机会,说不定你会找到另一片天空。

在这里,你还要考虑对你的家庭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做管理工作后,可能要经常出差,要开会,甚至要有一些商务活动,这些都需要先和家人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身体上,可能会有一个新的要求,比如和别人多见面,多交谈,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当然,技术人才中也有“技术狂人”。他们只对技术感兴趣,甚至痴迷。那就坚持自我追求,但是如果在原企业不能继续自己,就做好跳槽去其他公司继续梦想的准备。

转型成功了吗?

优秀的技术人才变成优秀的管理人才,往往是出于老板的意愿。这体现了老板的信任,但可能会有一些风险。因为做管理型人才需要和团队打交道,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对于以前主要和专业打交道的技术型人才来说,可能会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

所以,在与老板的博弈中,转型的人才要认真考虑清楚:走向新的职业时,他们的成功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当你从一个技术型人才转变为管理型人才,需要多长时间,有什么样的确定结果,才算成功?思考并确定了自己的成功标准后,你自然会感觉更舒服,更有信心从事新的职业。这个标准,只要你觉得好。

转型等于放弃专长?

从技术人员转变为管理人员,并不意味着你必须与技术“一刀两断”。你仍然可以保持对技术工作的兴趣。因为,即使我们做的是管理工作,我们还是会离不开对技术工作的理解,也正是因为你的技术优势,你的管理优势才更能体现出来。——你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是你做出正确管理决策的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认清自己的新身份,新角色。

技术和管理是兼容的,但也需要过渡。直到有一天,你确认自己已经完全接受和适应了这种转变,你才能更加关注管理。

所以,从技术型人才到管理型人才,你不仅要及时学习管理知识和领导技能,还要给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当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从中有所收获的时候,所有的心理压力都会迎刃而解,你可以更加真诚地驰骋在这个新的职业中。

职业经理人一定要学会转型!

孔晓朗

不可避免的,心态第一。

当面对变化的环境或转型时,每个人通常有四种选择:要么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要么选择逃避,要么抱怨。前三种态度各有千秋,只有抱怨永远无济于事。

就算你是老板,也会有很多“不由自主”和“欲罢不能”的时候,何况是我们聘用的管理人员呢?毫无疑问,保持一种时刻准备适应变化的心态更加重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职业经理人的转型都是必然趋势。其实职业转型也是管理者从专业化到职业化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于过去的辉煌。

只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突如其来的职业转变时,无论是拒绝还是接受,我们都不会不知所措。

积极心态来源于独立人格。

就职业经理人而言,积极心态的培养首先需要独立的职业人格。

当你被外部环境逼迫转型的时候,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为企业做了一切,企业却对不起自己,老板故意刁难自己,这其实是没有独立人格的表现。

什么是个性?日本京瓷的老板稻盛和夫有一句很深刻的话:人格是个性和哲学的结合。但在中国乃至亚洲文化中,缺少的是独立人格的培养。

西方在这方面更胜一筹。比如有狮子之称的英国反纳粹首相丘吉尔,二战刚结束就被英国人民选了出来。这在东方是不可想象的。当他的下属向他报告这个“坏消息”时,他正在洗澡。我以为他会对选民的“忘恩负义”大发雷霆。结果丘吉尔只说了一句:“这就是西方的民主。”然后继续给他洗澡。这是独立人格的表现。既然是专业人士,就需要接受所有基于专业规则的结果。作为职业经理人,更是如此。它要求管理者更强、更敬业、更精细。

灵活,能上能下,都是独立人格的表现。作为职业经理人,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必须精神强大,振作起来。

接受也是一种人格

个性不等于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妥协。

其实恰恰相反,高瞻远瞩,积极面对现实,也是一种人格。韦尔奇的新书《赢》在谈到并购时提出;答:当你的公司被收购时,经理必须扮演被动的角色,因为这是董事们决定的。但是,如果你只是表现出一百个不如意,总是苦大仇深的抱怨别人,又有什么用呢,除了早点上裁员黑名单,然后让自己更加怨恨?韦尔奇的建议是:在现实中,这个时候,你必须呈现出一种期待这一天很久的样子,并拥抱它。

这看起来可能不完全真诚,但可以给你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你在新环境中真正产生热情。相反,如果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你过于屈服于自己不想改变的本能,那么你的热情就永远出不来了。你在新的环境里肯定没有机会。

先了解自己,再做选择。

除了心态,管理者还需要一系列现实的评估。

职业经理人在面临转型时,首先要评估自己的素质:是否具备新岗位所需的素质。素质不等于知识。知识和能力是可以获得的,但素质是日积月累的个人特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古训流传至今,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成为知己呢?有时候,人对自己的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也许别人看你的时候是对的。所以,不要太自信,尤其是在转型的问题上,不要太自信。也许别人可能会更客观准确的看待你。

当我们面临改变的时候,当外界想让你做一件完全新的事情的时候,每个人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拒绝。所以,当你想表达拒绝的时候,你要冷静的考虑,你是真的因为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不适合新的岗位,还是仅仅因为惯性和本能。

所以不要想都没想就认为是自己的损失,反而有可能打开另一个世界。

但是自我准确的认知还是最重要的。古人强调“自求多福”3354不要总是归咎于外界因素,而要经常问自己:哪里可以做得更好?——这是对人生深刻而有效的洞察。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呢?

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资质。无论你是否处于过渡阶段,你都要时刻考虑一件事:不断地观察自己,认识到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能做什么。这将是一个伴随我们一生的命题。

我们身边往往都是以名利为目标,什么都想干的人。这样的人通常什么都不会。因为你想做你露脸的一切,说明你的追求不是基于自己,而是外界诱导的。而如果我们做事总是想着目标和收获,就容易浮躁,东张西望。所以,在你想做一件事,想从中得到什么之前,你要想好你发自内心想做什么,你适合做什么。

其次,要在了解自己资质的基础上,设定自己的目标。当你把两者结合起来,你就会逐渐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东西,那就是能力。

当改变自己习惯的工作内容、环境和节奏时,难免会焦虑。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分清焦虑的根源是惰性还是资质。如果是前者,就要敢于挑战自己。

然后评估风险承受能力。

作为职业经理人,另一个现实就是考虑:我为什么要在这个企业工作?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生存?而且由于你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的选择可能会不一样。

比如你还年轻,没有家庭累,你可能会“敢”拒绝这种改变,因为你随时可以跳槽,另辟蹊径;你也可能“敢”接受这种改变——,因为你的职业生涯还没有定型,你输不起。但如果你已经人到中年,可能就要被动接受了,因为你丢不起工作。

基于此,当你选择接受或拒绝这种转变时,你应该进一步考虑:这两种不同的后果会是什么?我真的能承受这些后果吗?这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接下来,如果你接受或者拒绝转型,你有什么资源或者需要获取什么资源来支撑你未来的发展?这是资源评估。

然后评估环境。

在评估完你自己之后,我们需要评估你工作的公司。这包括评估:企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比如初创期、成长期,或者成熟期。更重要的是:企业未来的方向是什么。除了企业环境,还有小的职业环境。比如新岗位的职业环境会是怎样的?未来的同事和业务联系人的地位如何等。当然,相对于自我认知,判断企业前景的不确定性更多,风险更大。

化被动为主动。

被动转型的核心命题,其实就是如何“不想”和“完成”?

面对转型,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选择,变“不想”为“想”。

第二,要相信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要学习女性比男性的一个优点,就是耐力强。

第四,要善于扬长避短,然后适时补短。

第五,勤于思考,多寻求解决方法。

第六,善于借助外力。

(本文内容均收集自郑起管理俱乐部活动现场讨论意见。)

查看更多:
  • 职业规划经验
  •  
  • 职业规划
  • 更多栏目最新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每一天都很宝贵,成绩在过去,未来
    模具专业职业规划书
    模具专业职业规划书
    模具职业生涯规划时光流逝,永不停息;一切都在更新,而我们在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天地间,如果是一眨眼的时间,突然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财务管理)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财务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本(财务管理)弹指一挥间,日子悄然流逝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职业规划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职业规划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规划书时光流逝,永不停息;一切都在更新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模板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模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相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