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不可能”变成我的机遇


时间:6月25日上午9点

地点:浙江图书馆

题目:道德地对待自己。

演讲嘉宾: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部(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晓峰,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副主任。

今天的话题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用普通人的话说,就是“善待自己”。

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先跟大家听一首歌:3354 《酒干倘买无》。我很喜欢听这首歌,因为它唱出了人的一种极其深刻的内心简单纯粹的情感,唱出了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天地的复合关系,唱出了人与人之间跨越任何障碍、超越功利的共同情感。

每个人被扔到这个世界上,首先都有一个起点,每个人都不一样。当你来到这个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成长,你就会受到这个家庭的影响;如果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你会受到这个社会文化的影响。这意味着你一被扔进这个世界,你就有了历史性的获得,但这种获得对人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讲道德,就要从这个“不平等的起点”出发。因为这种不平等的起点,我们应该寻求道德的公平和精神的平衡。

那么,这种平衡的来源在哪里呢?人类起源的共同感。其实人与世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都有一种共通感。《易经》提出的道德观念3354“顺从天气,回应人”,就体现了这种共通感。孟子总结说,人有四个面:恻隐之心、廉耻之心、逆来顺受之心、是非之心。现代社会需要再加一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五种情绪是道德的基础。

前思后想。反思。目前,我们总是离不开对生活问题的道德评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伦理问题呢?我给你三种思路。

我们认为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是善,为什么以及如何行善的学问。

问什么是好,体现了自然科学3354“超前思考”的思维模式,即不断追问事物的本质和本质,即追问砂锅在哪里。比如这是什么?这是一张桌子。那张桌子是什么?它是木头。木头是什么?这是一棵树。什么是树?这是分子结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这是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什么?这是一种粒子结构。粒子结构是什么?这是粒子结构.思考式提问可以产生无数的知识问题。

问为什么行善体现了人文学科思维方式的“反思”,即通过问“为什么”,批判问题的前提,揭示人与问题的价值关系。例如,一位科学家和一位哲学家去打猎,打死了许多野鸭。当他们饿了,科学家开始烤野鸭吃。科学家研究“这是什么?”他认为野鸭是各种营养的结合体,吃得津津有味;哲学家拒绝吃它。他说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有吃野鸭的权利吗?”这叫反射。反思和质疑可以引发一系列的价值问题。

问如何行善体现了第三种思维方式,——“当下思维”,这是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此刻的思考”不问是什么,不问为什么,问有什么用?这张桌子可以当讲台和书桌用。书桌腿坏了,“瞬间思考”不问为什么坏,也不问为什么这条腿坏了而不是那条,而是问“我该怎么办?”我怎样才能修好桌腿?比如应用心理学要研究墙上画什么颜色,工作8小时不累;人与人之间相距2米,产生陌生感等等。

伦理道德法律各有所用。伦理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秩序。所谓共同的价值秩序,就是以绝大多数人的价值标准为基础的规则。所以伦理是共同体生活的共同习惯。比如两个学生住一个宿舍,其中一个是猫头鹰,晚出早归;一个人是百灵鸟,早睡早起,他们的日常生活会有冲突。于是双方自愿协商,互相让步,缔结协议,形成了共同的价值秩序。

与伦理学的价值取向不同,道德更多的是从个体行动者的角度来指称的,甚至社会道德也是以社会个体为基础来讨论的;伦理更多的是从整体行动者的角度出发,哪怕是从社会历史性的前提出发讨论个体伦理。

法律与道德在形式上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我看来,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因为道德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而法律并不时时干预生活。

它是道德“我”对事物“对错”的判断。“我”是道德判断的首要主体,“公权力”是法律判断的主体。“我”必须服从。所以,法律是外在于人的,道德是内在于人的,是与人的情感、认知、意志共同的价值判断。

随着“自我”的成长,我们会对世界上的人、事、物、情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判断,从而做出自己的评价和选择。我们小时候总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读史书时,我们喜欢探究谁是伟人,谁是罪人;作为成年人,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人和事的各种选择时,总会先给出对错的定位,然后按照自己认可的价值标准去选择和行动。

经济学家毛写了一本叫《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的书,值得一读。书中有很多例子,比如李如真《镜花缘》中君子“利他交易”的困境;修器皿的“恶果”;比如如何把祖先放在自己之前,解决不了合理分配的问题,等等。比如两个苹果小一个大,A拿了大的,B很不高兴:“我们还没商量怎么分苹果,你就拿了大的。你怎么能这么自私?”a把苹果放回去说:“那就先拿着吧!”b上去拿了一个小的:“我比你有道德。我要那个小的。”a说:“那我拿大的,不正好满足了你拿小的愿望吗?”这个时候道德就很复杂了。

同样,我们也很难对人们的评价做出最终的判断。凯撒是历史上的伟人还是人间恶魔?培根是智者还是卑鄙小人?科技是把人类送上天堂的武器,还是把人类送进地狱的武器?我们很难定义清楚。

生命的开始,自然是善还是恶?

《三字经》开篇说:“生命之初,性本善。”这只是伦理学中众多人性假设之一,3354“性善论”,对应的理论有“性恶论”、“性善论”、“性恶论”。

美国伦理学家尼伯写了一本名为《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的书。看了标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道德的人会形成不道德的社会?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论述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人们不禁要问,亚当。斯密的结论是否意味着不道德的人也可以通向道德社会?

所以判断和解决道德问题有很多论据:功利主义的论据是行为的结果决定了是否道德。

义务论是动机原则决定是否道德。

人格理论是人格的状态决定了是否道德。

怎样才能活得有意义?

再来听一首歌—— 《心太软》。

就像歌词里唱的,我们的痛苦是我们总想背负所有的问题,这会让我们产生各种焦虑。可见精神负担不是外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寻找自我是每个人长大后必须问自己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有一本书叫《苏菲的故事》,按照这种探究逻辑,展开主人公苏菲的生命深处之旅。其实每个人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也是遵循这个逻辑的。

让我们照照镜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一个大学生对着镜子写下了一段感想:“每次我站在镜子前,总想伸出手去摸摸里面的人。镜中人看起来很奇怪,他盯着我的眼睛,似乎在折磨我的灵魂:“你是谁?你是哪里人?你了解你自己吗?你有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吗?于是我开始怀疑,我和他,哪个才是真的?……"

我们都有很多矛盾的心态,经常会失去“自我”。在单位,我很“听话”,领导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在家里,我很“听话”,老婆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在社会上,我很“听话”,朋友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退休了就是个“跟班”,孙子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我有真正的自我吗?”道德地对待自己,首先是要有一个真实的自己。

道德地对待自己,首先要从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三天就要死的话最容易解放3354。这三天你想做什么?你会把你这辈子没做过的最后悔的事安排在这三天去做;然后设计接下来的三天.于是乎,一年到头,每一天都是你最想过的生活。

未来有无限可能。我曾经遇到一位老教授,他身体和精神都不好。身体不好是可以理解的。人怎么会精神不好?老教授告诉我:“我上周刚办了退休手续,人生已经走到尽头了。我怎么能开心呢?”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应该说,人生是一个波澜起伏的过程。每个人都至少有三个高峰,每个高峰都代表一个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有三个要素:第一,自由支配时间的可能性最大;第二,超效用的可能性最大;第三,社会资源可以开发的可能性最大。当这三个要素在人生的某个时期同时出现时,就进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会把这个想法告诉老教授:你现在有的是空闲时间。孩子长大了,你最有可能超级功利。况且你工作了一辈子,你的社会资源很有可利用性。听了这话,老教授豁然开朗。没过多久,他看到我,眉开眼笑,改变了自己。他告诉我,他特意为自己的黄金期做了一个新的人生规划。

通过改变观念来道德地对待自己。观念的改变能让你在一生中活两次。

解放思想,就要敢于面对“不可能”。我经常强调未来有无限可能这个命题。我们知道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那么明天太阳会从东方升起吗?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月球的引力,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减慢。几亿年后,地球速度会趋于零,然后地球会反转。那时候,太阳会从哪边升起?根据另一位生物学家的研究,古代人类每个人都有三只眼睛,第三只眼睛就是“天空之眼”,《西游记》的第二只?上帝是“三只眼”。自从有了产业,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人类的近视大大增加。人类学家发现,人类双眼之间的瞳孔距离正在缩短。一展望未来,我们人类可能会变成一只眼睛。

不可能等于机会。一个真正的人生要敢于面对不可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最后把现实变成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永恒。

人最需要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经常问大学生:你觉得人最需要什么?从人最需要的东西出发,会更容易接近人活着为了什么的真相。

人们需要什么?年轻人往往凭借有限的人生经验,大多先从外在因素中寻求这个答案:人最需要钱,Moneyisgod!这是关于当今社会人们最需要什么的最直接最本能的回答。人民最需要权力,这是关于中国社会人民最需要什么的又一个最直接的回答。但我觉得人最需要的是自己:自己的觉悟,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尊重,自己的关心。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功德、名利、财富、权力、潜力、尊重、地位都是社会有价值的表现,但从懂得体验人生价值的人的角度来看,本质上对人来说都是外在的东西,而不是人生或人生本身的全部。《红楼梦》在《好了歌》中用极其冷漠的感情嘲讽了各种功利的人生追求。

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存在,人的一生活动可以归结为一个交往的集合:当你在死前回顾自己的一生,你会发现,你与成千上万的人有过交往,但大多数都是过眼云烟,没有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然后你会发现,你和成千上万的人有过交往,但大多数都是点头之交。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困惑时,你不会主动去找他们,他们也不会主动去帮你。然后你会发现,你和几十个人交过朋友,但大多数都只是应景的朋友。他们与你同甘共苦。然后,你会发现,人生只有两三个知己,运气好的话还有一两个知己。

所有真实的生活都是你与他人的相遇。一旦你认识了别人,你就步入了与别人的直接关系。人通过与他人相遇、互动交流、相互影响、双向认同、客观反思、境界提升,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人生的机缘就是命运,交往的结构决定了你的命运。

道德地对待自己,就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让世界充满人情味。不是道德能力,而是“头脑”;不是道德功利,而是“人情”;道德不是“义务”,而是“自愿”。

有千万种生活方式,也有千万个人的人生轨迹。这个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是折线还是波浪线,取决于你自己的道德理想。所以,道德地对待自己,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自觉”。

查看更多:
  • 职业规划
  •  
  • 职业规划须知
  • 更多栏目最新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每一天都很宝贵,成绩在过去,未来
    模具专业职业规划书
    模具专业职业规划书
    模具职业生涯规划时光流逝,永不停息;一切都在更新,而我们在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天地间,如果是一眨眼的时间,突然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财务管理)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财务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本(财务管理)弹指一挥间,日子悄然流逝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职业规划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职业规划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规划书时光流逝,永不停息;一切都在更新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模板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模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相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