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清华IT工程师‘T型人才’培养计划”近日简称“T计划”。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提出在清华建设IT工程师,也推出了一系列培养“T型人才”的实际举措。这个计划是针对中国的IT培训市场对印度模式的依赖程度很深,导致很多不良现象的。
专家认为,“T型人才”是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将超越广受诟病的“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模式。
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孙元凯博士表示,“印度‘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适应了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但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必然导致印度IT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
孙元凯认为,“印度的产业规模和商业模式能够实现精细化的产业分工,因此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即‘软件蓝领’,其人才培养崇尚木桶理论。而我国软件企业规模小,外包业务少,项目预算小,无法实现精细化分工。因此,他们需要能够从头到尾完成项目的软件工程师。”
针对这一特点,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推出了清华IT工程师“T型人才”理论。所谓“T型人才”,就是具备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和精准娴熟的工程实践三大综合素质的人才。这类人才将成为企业的“通才”,无论是理论知识结构、岗位技能,还是项目的实际操作,而不是只能参与项目某个技术环节的“软件蓝领”。所以“T型人才”确实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一专多能”人才的渴求。
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总教练吴教授指出,“中国过度模仿印度模式,造成了一方面人才供给旺盛,而企业却招不到合适人才的恶劣局面。”
汇点公司高级副总裁戴雨生博士表示,“在我们看来,与其雇佣一个技术工人来开发一些基础程序,还不如雇佣一个软件工程师来运行一个大型项目,因为后者可以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人力成本也比前者更合理。”
但自今年2月中印举办“中印软件峰会”以来,推崇印度it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构加大了对中国IT培训市场的投入,进一步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在这种形势下,启动“T型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中国本土化it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打造真正的“T型人才”呢?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教学上,“T计划”主张变被动的教与学为填鸭式学习,变教师为指导者,变教师为指导者,引导学生。同时,利用清华IT工程师实训基地,引用真实的工程项目案例,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软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铺平道路,实现从“教”到“训”的真正转变。
为落实“T型人才”培养计划,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在会上启动了“清华IT工程师进校园”活动。该活动基于传统教育的弊端,通过帮助有改革需求的机构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改革,弥补了传统学历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欠缺等不足。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家合作伙伴将共同推动“清华IT工程师进校园”活动,真正推动清华IT工程师引领中国IT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