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易犯十大错误


1.把理想错当成目标。

理想是什么?这在大学生眼里是一个很陌生的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越来越成熟,已经把理想当成了孩子的专利,远离了自己的心智。有些人即使有理想,也误以为是目标。

理想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结果的最终表达。职业中的职业理想更多的是表现在一个具体的岗位上。比如你的职业理想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么你想做的职位,比如人力资源专员,人事主管,就是实现你职业理想的职业目标。然而,许多大学生只关注职业理想,而不是实现各个阶段的职业目标,那么职业理想就不会实现。这就好比你想建十层,但实际实施中你不想建前九层。你觉得很浪费,但是当你梦到十楼的时候,你的梦想就化为乌有了。

所以有很多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理想。例如,有些人想成为明星、科学家、世界首富和国家主席.这些看似很难的理想并非不可能,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天生就是世界首富和国家主席。(少数除外。比如在英国,就算是遗传,祖先也是白手起家,后代只是运气不好而已。)所以,在职业发展中,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我们的大学生只是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当成一种理想,甚至很多人把理想变成了目标。目标是我们能够实现的东西,是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阶段划分。只有把宏伟的职业理想变成无数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的职业理想才能最终实现。但可悲的是,当我们的大学生整天喊着要实现职业理想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把理想变成职业目标,更没有实现转化后的职业目标。最后,宏大的职业理想变成了职业幻想。

2.把手段错当成目的。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决定去餐馆招待我们的朋友。所以,你会煞费苦心的去想和朋友一起吃什么。你会想了又想,数了又数,想了又想,否定了又否定。你会为此付出很多心思,但是你忘了你的目的是什么,去对待你的朋友。当初不就是交换友谊吗?吃饭只是表达友谊的一种手段,你却在手段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在这方面,我们大学生也会犯这种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看似简单实则实际的错误。

在我们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变成职业目标之后,我们需要看看可以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职业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被当成了做事的目的。当我们抱着达到目的的心态去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段时,很多人已经在为了选择操作手段而选择操作手段了。他忘记了我们选择经营手段是为了什么,导致做了一些事情却没有达到目的,或者是为了做事而做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但是往往很多大学生只是在学习,或者是在学什么,学的怎么样,什么时候在努力学习,不断激励自己去学习而不是去玩等等。这些都已经偏离了他的学习目标,对这些无关因素的考虑已经不是他的学习目标了。

3.结果走错了路。

实现职业目标的方法有很多。这种方式就是实现职业理想的职业路径。实现职业理想会有多条职业路径。每条职业道路都是不同职业因素的组合。虽然所有这些职业路径都可以实现职业理想,但从时间、机会、难度等方面来说,都是不同的。比如你知道有多少条路径可以实现职业理想。这是知识;而当你能选择一条捷径,向着职业理想奋进的时候,这就是智慧。

所以,我们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时,重要的是通过综合分析自己来总结不同的路径,并结合职业环境、可利用的资源等因素做出最佳的职业路径选择。要结合自己的综合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更快的实现职业目标,从而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只有我们职业理想的实现才是我们需要的最终结果。只要这个最终结果一天没有实现,我们就不能懈怠。如果有的同学的职业理想是销售总监,他选择的晋升轨迹是:销售代表兼业务员-销售总监-区域销售经理-销售经理-销售总监。这种方法的每个阶段都是为了达到销售主管的目的。但是有些大学生当了销售总监后,对区域销售经理就失去了意识和魄力。最后销售总监成了他事业的结果,他的销售总监梦自然也就落空了。

虽然说追求职业理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我们要找到通往罗马的捷径!

4.把行业当成岗位来对待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上写着自己的求职意向是: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市政工程公司、建筑相关公司。其实他的求职是在建筑行业。

其实我们也知道,建筑行业的工作他都做不了?其实他不能。其实他连自己能做什么,最擅长什么都不知道。最终被具体的企业和具体的岗位录用。没有事业目标可以,但是没有工作目标他能做什么?能做些什么?要知道企业雇佣的是能胜任特定岗位的员工。如果你不具备这些职位的资格,企业怎么会录用你呢?当大学生把行业当成自己想应聘的工作时,更多暴露的是大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所以他们在求职的时候,更多的寄希望于“广撒网,钓大鱼”,以为会有更多的机会。其实别人都不知道他能做什么,怎么给他机会?

从这段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他根本不懂职业世界的知识,甚至连职业世界的常识都不懂。行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因素,职位是大学生想要工作的具体位置和地点。其实大学生就业是具体的。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工作中确实需要得到一份具体的工作,只要掌握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胜任工作要求,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当然,如果你想在这个圈子里取得更大的发展,那么你需要更多的了解这个行业的动态,了解这个行业的一流企业,这样你才能在圈子里得到稳定的发展。

5.误把就业当成职业选择。

校园里广为宣传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口号,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职业观。我们都知道,人的职业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择业上,从而耽误了为适合的职业奋斗的时间。简单来说,如果我们把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归结为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并在其中有所作为,那么这两个因素之和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总时间。大学生呢?在这个问题上,大学生并没有把适合职业的选择更多的放在大学时代,而是移到了毕业后,而大学时代也可以并且完全解决这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无形中延长了大学生获得职业成功的时间。

其实,不是你做了什么,更多的是你没做什么,才能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实现职业理想。只有你把所有的精力、时间和资源都投入到职业理想中,你的职业理想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在职业发展上你不做点什么你也会做点什么!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确定后,必然会涉及到具体的行业和职业,我们的发展也就从具体的职业开始。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大四毕业应该先就业还是先择业。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做的工作必须与职业目标紧密相关,否则,我们所做的工作将无法支撑职业理想,实现职业理想的日期将遥遥无期。

所以要选择和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工作。然而,相当多的大学生将就业视为一种职业选择,他们认为通过工作总会学到一些东西。其实在职业发展的层面,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不是越走越远,离目标越来越远吗?

6.把职业选择错当成专业

大学生就业,我们会看到一个误区,就是择业的时候会固守专业。其实从专业相关性的角度来说,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对职业前景当然是非常支持和帮助的。但问题是,大学生当初选择的专业,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其他内在适应能力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所学的专业,很可能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如果第一个选择是错的,就没有必要坚持第二个选择,否则就是在错误上加错误。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的职业理想以及由职业理想转化而来的职业目标与我们的专业高度相关时,专业才是影响我们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否则,我们就不必受专业的限制。我们没有理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职业理想中的专业指的是你未来职业的知识,所以可能是你现在学的专业,你喜欢的专业,你换的专业等等。总之是能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基础知识。所以当我们的职业理想不是我们的专业时,我们就不必被它束缚。要知道,从职业理想的角度来说,我们做的就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就是我们喜欢的。所谓的专业对错,是一个我们只有在和专业理想相关的时候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根据专业的专业前途来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

如果说我们是因为不知道高考的规律而选错了专业,那么大学毕业的时候选专业就是大一新生发现自我的第二次机会。所以,如果当初所学的专业不能满足我们的理想和追求,那么我们可以在毕业后择业时,给自己另一个接近理想的选择。

7.把专业错当成能力

大学生求职,简历上会有这样的情况,专业和课程会写在能力或特长一栏。这说明了一个明显的误区,就是他们把专业当成了自己的能力。

其实我们学的专业只是高考报的志愿,包含了我们的追求和兴趣,但更多的是盲目和无奈。专业只是一种知识,一种社会分工特定领域的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不是能力,代表不了什么。当然理论学习中会有一些解决实际操作的方法,但这不是你专业的全部,只是一小部分。此外,教科书中落后的教学方法和僵化的教学方法给实际上很少的能力打了折扣。所以大学生做简历的时候,不要说你在专业里学到了什么,更不要说你在大学里真正学到了什么,先看看你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以后想做的。

能力是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智慧,但不代表你有很多专业知识就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理论知识最多是个存储,但能拿出多少,能用多少,就看你的能力了。打个比喻,没有人比百科更懂,只是你没看到它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如果你的专业不是你想做的,那么你的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不是你的能力,因为它对缩小你的工作差距起不到任何作用,更不用说用你的专业打造你的职业理想核心竞争力了。所以,简历上写专业课的时候要慎重。因为不是你的专业支撑了你所寻求的任何一份工作,所以不要在我们求职的时候把我们的专业作为一个砝码,更不要说你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那么精通。

8.把知识误认为技能

这个误区在于,大学生把对外语和计算机理论的掌握当成了操作技能,或者混淆了两者的区别。

事实上,拥有四六级,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中。而企业在招聘中更看重你的实际技能,而不是你所获得的证书。当然,没有一定的技能水平是不会通过考试拿到证书的。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是,在你的简历中,你最好用实际的数字或例子来说明水平的理论证明。例如,你可以描述你的外语水平,如翻译过一些外国文章,或与外国游客交谈过等。把你的电脑水平换算成每分钟打80个字。可以操作,做一些office文档,更有说服力,更直白。

所以我们在应聘目标岗位的时候,不要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当成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其实做任何工作,除了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只有知识转化为技能,才能静下心来寻求更大的发展。

更多的知识显示你知道什么。你懂什么?而技能表现在你能做什么?能做些什么?有了技能,我们可以活在世上,有了知识,我们就不行,除非你把知识作为你学术发展的砝码。但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岗位所需的必要操作技能,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企业问他有什么技能,他就回答学过的理论知识,结果自然就被淘汰了。

9.把兴趣误认为工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娱乐和放松的方式。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将这一爱好作为选择职业的关键因素,或者受其爱好的影响。当他们发现自己与兴趣爱好无关时,就不去找工作,也不以此为借口去推卸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这种误区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其实爱好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在兴趣爱好上升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事业、爱情、休闲的平衡点,这样生活就不会有不愉快。一旦我们把兴趣爱好当成工作,我们生活的三角平衡就会被打破,你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烦躁。通常情况下,当你把兴趣放在工作上时是很辛苦的,因为你已经把休闲变成了工作。没有闲暇,会加速你对所从事的一切工作的厌倦和厌恶。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把爱好当工作的人只有三种:科学家,艺术家,妓女。可见,能以兴趣爱好为职业的人很少,也很难。

其实兴趣爱好真的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职业。职业发展方面,要知道喜欢是一回事,能力是一回事,选择又是另一回事。可以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和发展,但不是绝对的因素。因此,影响我们职业选择和能力的不是兴趣、爱好或性格。这些内在因素最多不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但也不能决定我们能不能做到,只是你要付出更多。但如果把兴趣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中会忍受更多的孤独和寂寞,必须另寻平衡,否则心理会不堪重负,引发一些职业心理问题。

10.把经验误认为能力

有些大学生确实做过一些社会实践,比如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但是他们毕业的时候把它当成自己的能力来写。其实这些实践经验可以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但这些实践经验不一定是大学生的能力。因为在职业发展这个问题上,经验不一定代表能力。

经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它是你过去所做的综合。经验只能说明你做过什么,从事过什么活动。它是一种程序性和分散性实践的时间总结。能力是你经历中形成的独特核心优势。你是一种事情怎么做,取得了什么成果的结果总结。从经验到能力需要一个转变,也就是说经验只是提供了一个增加能力的平台,但能否转化为能力还是未知数。

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形成能力。原因要么是你做事情相对不集中,分散的实践活动很难在一个领域独占发展;要么你没有注意在你所做的事情中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总之,经验不一定是能力。所以给我们大学生的一个教训就是,盲目的做很多没有方向的不相干的社会实践,是无法形成你想要的能力的。

查看更多:
  • 职业规划
  •  
  • 职业规划须知
  • 更多栏目最新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每一天都很宝贵,成绩在过去,未来
    模具专业职业规划书
    模具专业职业规划书
    模具职业生涯规划时光流逝,永不停息;一切都在更新,而我们在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天地间,如果是一眨眼的时间,突然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财务管理)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财务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本(财务管理)弹指一挥间,日子悄然流逝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职业规划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职业规划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规划书时光流逝,永不停息;一切都在更新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模板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模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相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