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1日举行的ACCA就业导航研讨会上,不止一位“ACCA校园大使”上台演讲,称市面上有很多“就业指导”和“面试指南”的书籍或读本,倾向于让面试过程“灵异”,比如把面试当天的发型、衣着、言行都提升到极致,甚至是面试官的”。学生代表认为,这种把面试过程视为与HR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游戏的说法“无聊又可悲”;上海陈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郝敏在随后的企业代表发言中对此表示认同,称在一次面试中,很多西装革履的人蜂拥而至,但最后录用的却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人!
在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公司HR也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在接受学生面试的时候,不希望看到来这里的学生受到网络上一些“战略”观点的影响,而是在一个很冷的日子穿着西装去面试!名企要看的是学生服装反映出来的一种纯粹的精神面貌。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金华认为,学生去面试太随便了,但也不应该太过分。她说面试礼服还是应该由不同风格的公司来做。例如,一些日本公司和台湾省公司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应该穿正装去面试。总之面试需要技巧,完全没有技巧是绝对不行的。
东华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的曹宁宁老师表示,一些书籍强调着装和外表的细节,但学生仍然会有自己的判断。她说,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学生不会严格按照书本告诉他们的去做,而是会参考自己的风格,穿着更加正式适度,不会盲目吸收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她说,在一些对仪表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比如航空公司的空姐,大公司的接待员,对仪表和服装都有一定的要求,去面试的高职生会穿正装;但对于一些着装外观有限的技术岗位,学生在第一次面试时可能会紧张,但还是会按照合适的幅度进行自我调节。
ACCA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陈国良认为,很多企业招聘实习生主要是希望他们努力工作,同时也会观察他们是否与企业文化一致。他说,有些同学认为只有抢风头,在面试中多表现,才能得到企业的青睐,这是对企业用人的误解。事实上,不同的企业文化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企业招聘也不一定以“秀恩爱”为万能标准,但通过根据岗位类型选择合适的人才,多利用各种渠道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信息,完善职业规划,才是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