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选择良种。在丘陵地区推广叶丹13、西域3号、代花育4号、钟丹32、澄海1号、郑源808;选择生育期短的叶丹22、叶丹51和9362进行套种。郊区以鲜食为主,可种植中糯1号等糯玉米品种;鄂玉4号、78211、叶丹19号和鄂玉6号在鄂西推广。
2.巧施底肥和追肥。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玉米亩产500公斤以上,需施农家肥2500公斤左右,碳酸氢铵3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8公斤,底肥硫酸锌1公斤。巧施肥苗5-6片叶,早施肥苗,每亩施尿素4-5公斤,弱苗重施肥,促进均衡生长;10-11叶展开时,应再施穗肥,每亩施碳酸氢铵40公斤,使穴深实;抽雄期追施颗粒肥,每亩喷施尿素3-4公斤。
3.规范蜡质种植,合理种植。玉米种植系统包括净种和间作。玉米净厢宽120cm,厢中间种植两排糯玉米,行距40mm,株距25cm,每亩4400株;小麦油菜套种,厢宽170cm,预留行中间播(种)两行玉米,行距40cm,株距20-23cm,每亩3500株;与棉花间作,在厢侧种植一排,每亩种植1200株左右。平原丘陵地区,3月中旬播种,4月上旬移栽;3月下旬覆盖播种,山区4月中旬覆盖;在科学种田水平较高的地区,推广营养钵育苗,3叶期移栽到田间,然后用地膜覆盖。
4.科学管理培育壮苗。一是苗矮时补栽,提前养好初苗,苗矮时尽快移栽;二是防治病虫害。在幼苗阶段,毒饵用于控制地老虎和害虫。如在扎口期,用呋喃丹堵塞细土制成毒土颗粒,施于玉米心叶,每株失3-4粒,防治玉米螟。后期应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剥离基叶;第三,培土,养土。拔节期结合追肥和培土10cm,促进气生根生长。第四,开沟排水除涝。水稻玉米应该开沟排水以防止水涝。五、辅助授粉玉米,棉田间作玉米,种植密度低,株间授粉率低,在抽雄吐丝期应使用人工辅助粉,提高结实率,实现高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