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粘虫
1.诱杀成虫:当飞蛾数量开始上升时,用糖醋酒或其他发酵的酸甜食物制作诱捕器,放入盆、碗、碗等容器中。每5-10亩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1尺左右,引诱剂要留1寸左右深。每天早上把蛾子拿出来,白天盖好锅,晚上打开。5-7天更换引诱剂,连续16-20天。此外,杨树枝可以用来诱捕和杀死成虫。
2.诱蛾集卵:从产卵前期到旺期结束,在田间插小秸秆柄,每亩10柄。采卵间隔5天左右,第二代到第三代以3天左右为宜。稻草柄上的卵被带出田间销毁,所有稻草柄都换上新的。
3.化学农药防治:可使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2-2.5公斤;或者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敌百虫1605、80%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洒,效果很好。
第二,玉米螟
1.农业技术控制
(1)为处理越冬寄主,减少种群基数,我国北方地区常因地制宜地采用火烧、沤制、碾压、封育、剥皮、铲除等方法,将越冬幼虫数量减少到很小的程度。
(2)高抗一代玉米螟的玉米品种,如沈丹1号玉米、于丹13号玉米对一代玉米螟的抗性中等。
2.生物控制。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6月中下旬100卵达到1-1.5枚时,每隔5-7天再释放一次蜂。两次放蜂总量为每亩2-3万只,可放蜂4-5只。也可由球孢白僵菌控制。取每克含50-100亿个孢子的菌粉1份,捕捉细砂10-20份,施于玉米心叶中期。用菌粉封好垛,每立方米秸秆100克菌粉,在5月玉米螟恢复前用喷雾器喷在垛上。
3.用草药预防和治疗。一般用50%乙基1605乳油和20%对硫磷微胶囊剂各500克,加水10公斤,混渣50公斤,每亩4公斤,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玉米心叶末投入喇叭口。
第三,玉米叶枯病
1.选择于丹6号等抗病品种,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和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
2.改进栽培管理技术,实行大面积轮作和病残体处理,适时早播,增施基肥。改革种植模式,与短茎作物间作。
3.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喷洒时间应在病情发展阶段之前,之后每隔10天喷洒一次,共喷洒2-3次。施用量为每亩地75-100公斤药液。
四、玉米叶斑病
1.使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清除残株,大面积清除玉米底部病叶。
3.喷洒500倍75%百菌清溶液。
五、玉米丝黑穗病
1.选择抗病品种。
2.减少初侵染源,避免连作,清除病苗病株,施用腐熟农家肥,加强苗期管理。
3.按种子重量用2-3%三唑或25%曲安奈德可湿性粉剂拌种,用粘合剂稀释玉米浆混合均匀,然后拌种,晾干,立即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