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尖到叶底,叶片呈水渍灰绿色,仿佛被水烫过,斑面上若隐若现云纹,患病部分与健康部分界限不明显。一般斑点不明显,比如白霉菌稀疏出现,干了容易消失。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一般在多雨天气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种植地,借助雨水飞溅和灌溉水从气孔传导入侵,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2)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物抗逆性。(3)尽早喷洒,使用70 00倍的乙膦铝锰锌溶液或霜疫克露。
大蒜叶枯病:的特点:叶枯病主要危害大蒜叶片,发病始于叶片尖端或叶片其他部位。花初出现白点,后扩展成不规则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斑点,上部长出黑色霉斑。严重时,病叶全部死亡,地上散落着许多黑色小颗粒。损伤严重时,整株不萌苔。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丝或子囊菌在土壤或大蒜中越冬。第二年,子囊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引起初侵染,病部长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1)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浸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大蒜去皮,用量为大蒜种子重量的0.3%,用于拌种。(2)不连作,改种其他蔬菜,及时清理、焚烧或掩埋病残植物,减少菌源。(3)加强现场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温度,增强植物抗病能力。(4)发病初期应及时进行药物控制。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可使用500-700倍,每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防止发芽的实践证明,高温处理可以防止大蒜发芽,而且不会影响大蒜的外观和质量。高温处理的原理是充分利用大蒜的自然生长规律,比如大蒜收获后正好是六七月份;虽然春节后气温较低,但大蒜已到了种植季节,不能不发芽。但经过高温处理,大蒜又会开始休眠,推迟发芽,有利于储存。具体做法是在:年大蒜发芽之前,大约在“九五”之后,在地里挖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土坑。坑的深度为40cm,大小视蒜量而定。在坑底每隔20cm厚挖一条消防通道,或在坑旁挖一个烟囱与消防通道相通。将大蒜放入坑中,盖紧并用土密封,并在下面加热,使坑内温度达到28-30,保持4-6小时左右。这样,大蒜经过高温处理后,储存后不容易发芽。可以保存到5、6月份新蒜采摘时,蒜瓣饱满鲜嫩如初。注意挖坑的时候要选择地势低的地方,土壤要含60%的水分,这样土壤不烤蒜也不会失水变形。烧火的时候要掌握好坑内的温度。温度太低就不行。如果温度太高,大蒜会被烧焦和煮熟。另一个简单的方法是3360。将大蒜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袋口。这样密封在袋中的大蒜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就无法散发出来,增加了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降低了氧气含量。同时,由于缺乏吸水性,大蒜处于休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