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下乡走访后发现,寿光市黄瓜种植区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感染性疾病和生理性疾病,笔者简要总结分析。
叶斑病
此病发现于寿光市圣城街道南湖村,危害迅速。从发病到严重受损不到10天,在这个村的几个大棚里都发现了,而且损害也是毁灭性的。
发病初期仅有米粒大小的黄色斑点,周围有明显晕圈。仅仅几天后,病斑就会扩大到指甲大小,并继续扩大到超过一半的叶子。
村里几个染病的棚损失很大。发病的棚内,空气湿度很大。虽然用塑料薄膜覆盖,但并没有完全覆盖。
防治该病首先要控制温室的湿度,然后再进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期为病斑有米粒时。如果此时控制失败,对温室黄瓜的危害将是毁灭性的。
黄瓜浇头
由于连续阴天,地温达不到黄瓜根系生长的温度,导致根系活力下降,出现打顶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在贾凡、颜佳和聊城的寿光圣城街。症状是瓜体生长停滞,生长点附近节间缩短,小叶多,龙头紧,大量雌花开放,形成帽状(如上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提高地温,加强植物根系活力,叶面喷施丰收1号800次进行调节。要提高地温,可以施海力(每亩一桶),或者其他生物菌肥,腐植酸肥料。
黄瓜顶叶螨的危害
寿光市圣城街道贾凡、南湖等村黄瓜棚发现螨虫。具体症状是顶部叶片收缩卷起,叶色深绿,叶片变粗变脆,产生油性光泽。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螨虫的活动。防治措施:喷洒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二福定1号乳油进行防治。
黄瓜白粉病
白粉病,俗称白毛,是黄瓜的常见病害,多发生在黄瓜生长的中后期。黄瓜的叶片、叶柄和茎都可以被感染,而且大部分是在叶片中发现的。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和叶片上出现白色圆形粉状斑点,扩大为边缘不明显的大圆形斑点,有一层白色粉状物质,逐渐变成灰白色,上面布满白色菌丝和许多小黑点。高温、高湿、无凝露或管理不当,黄瓜植株生长势弱,导致严重的白粉病。
控制这种病害的难点在于,所有喷洒白粉病的化学药品都可以控制生长。如果用相同浓度的化学物质喷洒植物的上部和下部,植物将不会生长。通过增强叶片抗病性,喷施丰收1号800倍,增强抗性,降低发病率,可控制病害。化学防治:喷洒15%三唑酮1500倍液和50%硫磺悬浮剂250倍液。也可喷洒600-800倍农抗120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交替使用。
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
冬季温室内湿度大,环境相对封闭,药害多发。除了常见的边干、叶枯等药害症状外,主要发生锰中毒。因为大棚黄瓜在防病时喷了锰和锌,需要很长的时间,叶片中积累过多的锰,导致叶片沿叶脉失绿,并伴有斑点(如上图)。
防治方法:喷洒药剂时注意含锰、含锌药剂的施用次数,喷洒一些药剂如点刺或几种药剂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