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危害番茄苗、叶、茎和果实。树叶和绿色水果是受影响最大的。
苗期叶片上产生淡绿色水浸病斑,边缘有白色霉层。病斑扩大后变成褐色,使全叶枯死,蔓延到茎上,使幼茎浸水、缢缩、发黑,植株坍塌死亡。
在成虫期,该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产生圆形至无定形的淡绿色斑点,然后逐渐变成褐色,潮湿时外围有白色霉斑层。茎秆受损,患病部位被水浸泡,稍凹陷,然后变褐、缢缩、变细,植株容易折断。
果实发病时,在果实柄部附近形成油浸墨绿色斑点,逐渐由黑褐色变为棕褐色,边缘明显云纹状。患病部位较硬,一般不会变软。潮湿时,少量白色霉菌生长并迅速腐烂。
发生特点:病菌主要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一是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在满足适宜条件时,引起整个田间的病害流行。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20,最适相对湿度为95%以上。阴雨低温天气,露水大,早晚有雾,都可能使疾病流行。此外,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也有很大影响。一般种植感病品种、种植病苗、偏施氮肥、过密种植、田间容易积水的地块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控制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钾。大棚种田一定要注意通风和控温。如果通风不好,大棚内湿度大,容易导致疾病流行。
(2)化学控制
当病害零星发生时,应及时施药。应喷洒农药25%甲霜脲氰700倍液或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发利)悬浮剂800倍液、25%甲霜脲氰8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650倍液或72%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上述农药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