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农作物长得更快更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早熟的生物制剂和保护花和果实的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误解1:用“代理人”代替“脂肪”
只有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发挥显著作用。然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被生产厂家夸大,导致一些农民将其作为肥料,将促进作物生长的希望寄托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上,而不是在施肥、灌溉、栽培、松土等常规技术上下功夫,最终影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
误区二:随意加大剂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一类物质,一般每亩只有几克或几毫升。但有些养殖户总怕少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没有效果,随意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或施用浓度。这样不仅不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反而会抑制其生长,甚至会导致叶子畸形,叶子枯萎,整株死亡。
误区三:随意与其他物质混合。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否可以与化肥、农药等物质混用,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进行检测后才能确定。然而,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许多农民经常将其与化肥、杀虫剂、农药等混合使用。为了省事,希望同时达到促长、保花保果、补肥或防病防虫的效果。但如果混合不当,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误区四:不看时机随时喷。
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黄瓜花芽分化期)施用才能有效。如果应用时机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副作用。一些农民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愿意,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就能促进生长,增产增收。所以不看准时机随时喷洒导致喷洒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减产增收。
许多农民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严重影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所以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