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别名芦笋,龙须菜,百合科芦笋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笋,茎嫩可食用,营养丰富,质地脆嫩,香味鲜美。可以生吃,也可以加工成罐头。是一道精品菜,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本文介绍了芦笋的栽培技术和方法。
一、植物学特性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但每年冬天低温霜冻,地上的茎叶都会枯死。它以地下根茎越冬,闭眼。第二年3-4月气温升高,新芽就从地里冒出来。新发芽的嫩芽是芦笋,管理得很好,可以收获10年以上。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营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5时,生长缓慢,嫩茎发生较少。温度在30以上时,嫩茎的外皮容易纤维化,茎尖容易蔓延,造成品质不佳。35以上停止生长。
2.照明。芦笋是喜光植物,需要强光、充足的阳光和茂盛的枝叶。光合作用与温度密切相关。当季高温对芦笋生长不利,长期阴雨天气也影响芦笋产量。
3.土壤。芦笋根深,嫩茎需要覆土遮荫。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PH5.8-6.5 .
三、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播种期:春季3-4月,秋季8-9月。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50%多菌灵或70%基托布津的400倍溶液中,水温保持在25-30%保持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浸泡在30左右的温水中2-3天。种子吸水后,用纱布或毛巾包好,放在暖箱或温暖的地方发芽。这段时间要经常喷水或冲洗,2-3天后即可播种。
苗床准备
苗床宜为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基肥每亩苗床用优质农家肥1500-200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7公斤,硫酸钾6公斤,均匀撒施,然后翻入土层与土壤混合。
播种方法
播种用种量每亩10kg左右,点播、条播每亩需要1kg左右。播种后,在床面覆盖稻草或松散的毛,然后用喷壶均匀地浇在床上,播种后15-20天开始出苗。
苗床管理
80%的种子出土后,就可以陆续去掉地膜了。注意轻洗水,除草追肥,发现地下害虫及时控制。
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分苗。
2、定植
(1)选择土地挖沟。
种植土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挖晒好的土,再挖种植沟,行距1.5m,沟深50cm,上宽40cm,下宽50cm。芦笋应该再施一次基肥。先在沟内填10厘米左右的表土,然后每月施4000-5000公斤机械肥、150-200公斤复合肥或100-150公斤油饼、5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2公斤克百威,以防地下害虫,拌匀,再将土层表土回填20厘米,拌匀夯实。将表土回填至沟渠中,但沟渠表面仍需低于边界面约10厘米。
种植时期和密度
5-6月播种春播苗,次年3-4月播种秋播苗。白芦笋行距1.6-1.8米,株距30-35厘米,亩产1000-1200株,绿芦笋行距1.4-1.5米,株距20-25厘米。
切掉所选芦笋幼苗的一部分茎叶,留20 cm。按设定的株距将根群拉开,使其向四周斜下方延伸,一次覆土但不要太深。成活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两次覆土,使根盘埋入土下10-15厘米。
3.田间管理
新栽苗木的管理
危害芦笋的病虫害很多,其中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小地老虎、蛴螬等。
4.主要病虫害
第二年可以开始少量收割。每天清晨或傍晚,当嫩茎长到15-20厘米高时,在离土面1-2厘米处用尖刀剪掉,用湿毛巾包好。所有的嫩茎,无论大小,每次都必须收割。
芦笋的栽培技术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天冬酰胺、天冬氨酸、黑芥子苷、叶酸、核酸等物质。经常食用芦笋对心脏病、高血压、膀胱炎、糖尿病、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并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它被称为健康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