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对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可生长于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棕壤等土壤,从沙土到粘性土,酸性、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是抗盐性强的树种之一。乌桕主要分布在中国黄河以南的省份,北至陕西和甘肃。日本、越南、印度也有;此外,在欧洲、美洲和非洲也有栽培。
为保证在乌桕母树选择:,采集的种子质量,应选择树龄在20年以上、立地条件好、生长旺盛、树干通直、无病虫害、结实量大、光照好的优良母树作为采种母树。采种时间:采种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最佳采种时间为果实70~80%完全开裂,种子外露时。过早收获,果实未裂果,种子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如果收获太晚,种子就收不到了,因为鸟儿把它们吃掉了,所以一旦时机成熟,就选择晴天马上收种子。
一是在采种方法:,种子自然脱落,组织人员在地上捡拾;二是完全成熟后,用雨布等材料铺在树冠下的地面上,用修枝剪采摘或用竹竿人工敲枝,落地后集中收集种子。
种子处理与储藏:种子收获后,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和劣质种子,好的种子铺在干燥的房间里阴干。
一般采用播种法,嫁接优良品种。也可以通过埋根繁殖。乌桕应在春季发芽前移栽。如果苗大,最好用土球移栽。种植后2、3年内应注意抚育管理。虫害主要有蚕、刺蛾、大鲵蛾等幼虫吃树叶和嫩枝,要注意及时防治。培育一棵优良的乌桕树需要6~10年的时间。越是优秀的苗子,越需要长期的培育,优秀的也会有很高的回报。
乌桕幼苗可在苗圃培育3-4年。在一米高处直径在6 cm左右时,它们可以用于造景,规格不能太小,否则很难产生较好的景观效果。乌桕的移栽应在春季(4-5月)进行,发芽前后均可栽植,但实际中发芽期移栽成活率低于发芽前后。移栽时一定要带直径35到50厘米的土球。由于城市土壤条件较差,要坚持池塘浅植,挖一个1m 1m 1m的池塘,清除池塘内的建筑垃圾等杂物,在池塘底部施腐熟有机肥,填好土,再放入秧苗。种植深度应为从表层覆土到幼苗根际5-10厘米。栽好后放好支撑架,再浇一次水,三天后再浇一次,之后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每10天浇一次水。乌桕喜欢水和肥料。生长期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否则长势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