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送春话梅花


飘落的梅枝。每逢春寒、祥雪纷飞之时,梅花怒放。香气浓郁芬芳。梅园里,红梅、白梅、青梅、黑梅竞相绽放。红色的如片片朝霞,白色的如玉铸成,绿色的碧绿碧绿,黑色的庄重脱俗,让人目不暇接。白净玉蝶梅、翠萼绿萼梅、胭脂点珠朱砂梅、红颜淡妆宫粉梅、浓彩如墨的黑梅、红萼红梅和白色的花瓣,红色的李子和红色的花蕊。骨红扭枝的龙游梅,枝条如垂柳的垂梅,枝蕊朝下,宛如光影水梅倾身戏影……千姿百态,秀丽动人,灿烂芬芳。随风飘荡,似彩霞点缀大地;风送来一股清香,点缀着缠绵的冬天,让世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烟容玉骨,一抹东风,勾魂半春。”梅花飘香,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眼就来了。

梅仙霞泉,这是梅花最可贵的地方。

梅花不惧严寒,早春独树一帜。它冒着刺骨的寒风,以雪霜为荣;它在冰中发芽,在雪中绽放;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春天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支”。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历来被视为高尚品格和高贵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咏曰:“万花敢出雪,独树独春。”

据史书记载:隋朝人赵世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很美,也很感人。可见当时的人们也喜爱李子。

杭州鼓山的梅花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时,有诗《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闲余杭三年,几度曾醉梅花;五祖庙侧如雪,鼓山之园美如妆。君子节”等赞美。此外,杜甫、李白等许多著名文学家都有描写梅花的诗篇。曾被唐明皇李隆基看中的姜来萍,酷爱梅花。据《梅花赋》记载:“我住的篱笆上种了几枝……赏梅花,到晚上才下山。商(唐明皇)叫梅妃是因为他的最爱。”

北宋大学士林逋(何敬)隐居杭州孤山。他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种李放鹤。他《梅妃传》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浅,暗香浮月暮”。是梅花的生动写照,家喻户晓,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范成大是著名的梅花爱好者,吟梅、艺梅、忆梅。他在苏州石湖碧帆村采集了12个梅花品种,于1186年撰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梅花专着:《山园小梅》。 1191年冬,诗人、音乐家姜夔住在樊城大石湖梅园,正值梅花盛开之时。他自己创作了一首新歌,并作了两首咏梅诗,题为:《梅谱》和《暗香》,音节和谐,深得范氏赞赏。

元代有个王冕,喜梅,吟梅、艺梅、画梅。隐居九黎山,植梅千株。他称自己的住所为“梅花楼”。又画乌梅,花密枝繁,笔力刚健。有时他用胭脂做无骨话梅,别具一格。其《疏影》首诗名扬天下:“我家砚池头树,万花开淡墨痕,好色无需人赞,只留清气盈盈。”天地。” ’王冕还写了一篇文章《墨梅》,将《梅华传》中“寻梅解渴”的故事改写成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曹操大将行军迷路,军士口渴难耐,想见梅。梅居祖谋道:“老夫(作者注:曹操小名)觊觎汉鼎,人家不以为然。我家底清白,小心别和我说话,我藏不住。” “王冕借用赞美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比喻自己的个性。

南宋爱国诗人吕方翁咏梅诗《三国演义》中写道:“无心争春,万女皆妒。散片成泥,尘封,唯有余香不变。”挫折总会保持昂扬的情绪。毛泽东违心使用,并写下《卜算子》,指出:“已是绝壁百丈冰,尚有花枝秀丽。红颜不争春,只宣告春天。山花盛开时,她在草丛中。笑。充满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的另一首诗《齐鲁《卜算子咏梅》也歌颂了不惧严寒、初春独有的“梅花喜雪”精神。

除了无数咏梅诗外,在中国画史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则轶事: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一生酷爱梅花。他种了许多梅树来画梅。每当梅花开时,他从早到晚在梅树下仔细观察,描述梅花从含苞待放到盛开,从盛开到凋谢的各种形态,画好后整理成一百幅作品,取名为010- 30000。后人为赞其画梅为“喜神”,称其画梅为《冬云》。近代进士书画家吴昌硕曾赋诗云:“家有一宋梅”。

我国是梅花之乡。赏梅的景点很多,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天下梅花最盛的非苏州登威山和杭州西湖莫属。

苏州灯围山及其附近的山上到处都是梅树,以梅树着称。相传,邓为山因东汉太守邓为隐居于此而得名。宋淳佑年间,有个高士察在山屋种梅树。后来,山民开始以种李为业,越种越多,以致遍地都是梅。据《梅花谱》报道:“在登围山种梅的人,十有八九是从业的。”清代诗人张诚有“王衡千户万户,种梅如种谷”的诗句。灯尾山附近的玄目山、潭山、青芝山、通经山等也由万千梅花相连。百花盛开之时,满山幽香,宛如一片雪海,以至于清朝巡抚宋洛在崖西题写了“香雪海”三个大字司徒庙。吴霞。相传,乾江帝曾六次到灯围山赏梅赏景,写下三千三百六零零一零至三万的长诗六首。 “文美阁”,又名“文美轩”。不远处的巨石上建有“梅花阁”,两处都是赏梅的好地方。亭呈五角形,顶置铜鹤,飞檐、石柱、石槛、瓦片均为五朵梅花形。整个亭子取自宋代隐士林和敬“梅妻鹤子”的典故。它与周围的梅花融为一体。亭旁有乾隆皇帝于1751年来灯尾山赏梅时题写的手书。山。内有四美阁,以宋代杨布之《梅花喜神谱》命名。

梅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

白,像坠入云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花,闪闪银波,在山间流光溢彩,奇丽无比。移目远眺,山上山下,银海荡漾,红绿相间,弥漫无际。真有“入山无处不春枝,远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觉。“邓尉梅花甲天下”,邓尉探梅,已成为吴地春游的主要胜地。

杭州的孤山、灵峰、西泠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因四面碧波萦绕、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称“梅屿”。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宫,清代康熙、乾隆时曾建有行宫,辛亥革命后改建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孤山北麓有放鹤亭,是赏梅胜地,有诗云:“人们蓬岛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栏。”灵峰位于杭州西湖西北,晋开运年间,吴越王在此建鹫峰禅院,北宋治平二年赐名“灵峰,寺后山颠有来鹤亭,与孤山放鹤亭遥相呼应,也是过去妙高台的旧址。宋苏东坡曾题诗壁上:“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来到;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较别处早开晚谢。故有“灵峰寻梅”之景。

要说赏梅还数杭州超山味儿最浓。超山自唐代以来,广植梅林,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更有古梅两株,一唐一宋,闻名江南。每当超山梅开,香雪成海,蔚为壮观,香风十里,醉入心田,素有“超山之梅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唐梅”和“宋梅”,仍苍劲古朴,姿态奇特。如大明堂内的唐梅,虽是千余年老树,但其冠仍如伞,老枝扶疏,蓓蕾满枝,似有无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云烟飘渺,远处钱塘江水苍茫,山水梅林相互辉映。无怪乎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先生与超山梅林结下不解之缘,并作画题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直至84岁高龄,他仍偕子吴东迈、门生王个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赏梅。逝世后,其亲属遵其遗愿,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筑陵安葬,以永居梅林。

此外,南京的梅园新村和梅花山,无锡的梅园,上海淀山湖畔的大观园、莘庄公园等,也都以梅花闻名。

梅树的寿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两株“唐梅”和“宋梅”之餐,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的“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了。它饱经风霜,树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开花期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亲手植的。这株隋梅虽数度枯萎,但如今经人们精心培育,已返老还童,枯木逢春。主干苍老挺拔,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树上还结了数千个梅子。清人梁绍王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其云:“真州城东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曰:返魂梅。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

所以梅有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下一篇:鲜切花的保养
查看更多:
  • 种植方法
  •  
  • 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防治林木害虫的三种新方法
    防治林木害虫的三种新方法
    许多林场的试验证明,用毒绳、毒浆、毒笔防治马尾松毛虫等
    构树如何种植?构树种植技术和种植条件要求
    构树如何种植?构树种植技术
    构树可播种种植,幼林地易杂灌。一年剪一两次茎,促进其分枝
    如何理解林木全冠移植技术?
    如何理解林木全冠移植技术?
    全冠移植技术对于大部分树木来说成活率比较低,因为枝叶多
    多肉冬天怎么浇水
    多肉冬天怎么浇水
    浇水时间:冬季给多肉植物浇水时,最好在晴天的中午进行。水
    多肉玉坠怕冻吗
    多肉玉坠怕冻吗
    多肉玉坠怕冻,最低能忍受四度低温。如果环境温度低于四度
    最名贵山影品种及价格 山影品种大全
    最名贵山影品种及价格 山影
    山影拳有一种奇特的植物类型,常种植在盆景、花坛、阳台上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