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及危害:Xylotrechus rusticus(L.)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上海等地;伊朗、土耳其、前苏联、蒙古、朝鲜、日本和欧洲国外。
形态特征
1 成体黑色,头和前胸较黑,前额有2条纵脊,向前端汇合成倒“V”字形,后脑中心到头顶有1条纵脊, 从前额到脑后有2条等长的黄色绒毛竖条纹。背板有2条不完整的淡黄色条纹。小盾片呈半圆形;鞘翅两侧近平行,内外缘末端钝圆。翅面密布细点,有34条淡黄色模糊细小波纹,波纹间无明显散在的浅色毛。
2 幼虫头浅黄褐色,缩入前胸。前背板上有黄褐色斑纹。除末节较短外,腹部由第一节向后逐渐变窄、拉长。
发生规律:老幼虫在树干、枝条深层木质部越冬,后期幼虫继续钻入为害。化蛹前,空腔延伸至木质部表面,空腔末端用少量木屑封闭。成虫好动,善于爬行,能短距离飞行。产卵前,将产卵器直接插入老树皮的夹层或缝隙中,在其中产卵。卵在10-12 天内孵化。刚孵出的幼虫危害产卵部位的皮层,通过产卵孔排出极细的粪便。随着虫体的生长,幼虫在木质部表面不断磨损腐烂,但逐渐由群居转为分散危害,各行其道。钻孔宽7-10mm,密布在木质部表面。由于坑道内充满粪便,韧皮部与木质部完全分离,运输组织被切断,树势明显减弱。这种昆虫只能破坏树的健康部分。青杨天牛在树干的中上部产卵,寄生在树皮下或树干的皮层内。卵孵化后,它们以木头为食。当年越冬时,可吃掉近半个树干。第二年春天,树干基本吃光了。
控制方法:严格检疫;在天牛越冬幼虫期,将天牛害树清理、砍伐;成虫期用青薇蕾人工杀灭,卵期人工破卵,幼虫孵化初期用化学药剂喷干。采取混交林,实施生物防治。通过采取清除病虫害树木、打洞注药、引诱益鸟、放飞肿腿蜂、白僵菌等森林经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