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顶红红斑。
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唐山、银川、杭州等地。
叶子、花梗、花和球茎鳞片都会受到影响。受影响的叶子和花朵可能会弯曲或畸形,有时几乎与植物的主茎成直角,这是由于植物仅在一侧患病并且受影响的组织停止生长。花梗和叶片受害后,初呈红色凸起或纵裂的小斑点;扩张后呈梭形或长条状溃疡,呈鲜红色或朱红色,进一步扩张伸长后,病灶中心变软,呈褐色凹陷;潮湿时,后期中心出现白色或褐色菌丝或黑褐色小点,边缘仍保持明显红色;病灶宽0.6-1.2厘米,长数厘米。受损花梗上的花蕾可以正常开放,但当花梗严重受损时,就会干涸而不能开花。花瓣和球茎鳞片受损后也出现暗棕红色斑点。
当百子莲受伤时,它会呈现出特有的红色。对病变组织进行润湿培养确诊,当出现黑褐色斑点和蜡红色颗粒状特征时,可诊断为红斑;否则,它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反应。
该病主要由Stagonospora curtisii Sacc 细菌引起。 Stagonospora curtisii Sacc。学名水仙壳多孢子,属于半知菌类。分生孢子梗扁圆形,丛生或散生,直径140-150微米。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多细胞,无色,分裂处收缩,内含大油球,大小为192768(微米)。
这种细菌还危害石蒜科植物,如水仙、文殊、君子兰和各种石蒜;这种病害是与水仙大褐斑病相同的细菌。真菌在有分生孢子器的病体上或在水仙花的病叶上越冬。如果种下病球茎,第二年就会成为传染源。病原体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因此,与水仙等寄主植物相邻栽植,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加重危害。据杭州报道,3-11月为发病期; 5月至7月,8月下旬至9月为高峰期;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其他发病特征同水仙大褐斑病。
(1)园艺防治:尽快摘除病茎、病叶;浇水时忌浇水,或清晨浇水,以减少水分在叶片上的滞留时间;避免连作,选择无病的鳞茎种植。定植前应去除破损鳞片,不可定植过密。不可与水仙、文殊等花卉放在一起。也可以参考水仙的大褐斑。
(2)盆土选用疏松、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土壤。您也可以使用腐殖质和泥炭土。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每2周施一次肥。休眠期和越冬盆土宜稍干,温度应高于8。
(3)化学防治:发病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锌锌500-700倍液,防止病害蔓延。或喷27%铜贵族悬浮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1:1:100倍波尔多液、75%达康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可以分离受感染的植物来治疗或破坏病株,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并控制红斑的蔓延。另见Narcissus great brown 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