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年的努力,课题组收集了万寿菊、百日草、矮牵牛、三色堇、一束红、孔雀草、鸡冠花、紫苑等种质资源。八种草花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研究。草花育种及种子商品化技术研究,探索了8种草花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以及株型、花色、花径等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倾向,培育出47个新品种优良的草花品种,培育出新的万寿菊。优良品种有4个,在抗雨、多花等方面明显优于国外品种。培育出一批适合我国不同生态区的亲本和F1代品种及常规品种。课题组培育出万寿菊雄性不育系17个,自交系13个,F1代品种4个;育成百日草雄性不育系2个,自交系4个,F1代品种2个;培育出4个矮牵牛优良新品种,花量增加,抗逆性增强,株形更加紧凑;培育出5个三色堇优良新品种,在花径大小、开花均匀度、抗病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培育了矮型宜川红品种5个,中高品种2个,这些品种具有耐热性强、国外品种无法比拟;培育了4个花径大、色泽鲜艳的孔雀草品种;培育出2个鸡冠花新品种;培育出紫苑新品种7个,其中矮化品种6个。课题组建立了“科研+农户+公司”草花繁育体系,探索了8种草花种子规模化生产技术。近5年来,生产并推广到全国各地的优质草花种子总量达到600公斤,约占草花种子消费量的1/10,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已在100多个城市推广,深受用户好评。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缩短了我国在花卉育种和生产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缓解了国内优质花卉种子极度短缺的局面,打破了长期——国外种子长期垄断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