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感染发生在茎部,特别是从节点开始,导致上述节点死亡。腐烂形成鲑鱼色的分生孢子。
侵染途径1)分生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以菌丝藏于种子内,或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等病残体越冬,第二年初成为侵染源。
2)病菌多由寄主创面侵入,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新分生孢子,经风、雨、气流、虫等再次侵染。
发病条件1)病菌生长温度12-32,最适温度27,相对湿度95%左右。在温室条件下,由于湿度大、温度高,病害往往很严重。
2)在适宜的温度下,相对湿度为87%-95%时潜伏期为3天,相对湿度低时潜伏期长,相对湿度低于55%时不发生病害.
3)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良、施肥不当或氮肥过量也会危害病害的发生、扩大和蔓延。
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棚内要适当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注意排水,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摘除病叶和病桩。
2、化学防治早期常用药物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80%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炭疽福美双300-4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