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栽培竹荪,竹林地怎么选?如何进行出荪管理?


野生竹木耳生长在竹林中,这是竹木耳的原始环境。竹林间套种的竹木耳,具有原生态的特点。重金属和粉尘污染更受消费者欢迎,特别适合挑选农旅融合发展的旅游项目。技术要点如下。

一、竹林选址

适合套种竹荪的竹林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交通便利,即必须有竹林道路,便于栽培材料的运输;四是坡度缓、土层厚、土壤肥沃的林地特别适合笋林高效经营。五是选择小年出笋的林地。

2.季节安排

刺竹荪菌丝生长温度5-31,最适宜25-28,子实体形成22-31之间,最适宜26-30,低于18 C或高于32,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根据竹荪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特点,播种时间可安排在2月上旬至4月。一般竹荪的采收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10月上旬结束。恰好出菇时间是高温高湿的雨季,非常适合竹荪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三、原料要求及处理

竹荪是一种腐生真菌。它可以用广泛的原料种植。可栽培竹片、竹屑、木屑、刨花、树枝、稻壳等。原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

不同种类的原料最好混合使用,软硬原料混合使用培养效果好,可以提高堆肥的透气性,有利于菌丝的发育,延长出菇期,而且增加产量。可选配方:木屑、刨花30%、竹屑70%。每平方米干料12.5-15公斤,相当于亩产2500-3000公斤(干重)。原料可以不发酵,但发酵后的培养料更有序,产量更高。

发酵方法:每100公斤堆肥加入尿素1公斤、碳酸钙1公斤、石膏粉1公斤。发酵的具体方法是:先在栽培场地铺上一层宽80-100厘米,厚20厘米,长度不限的堆肥。撒一层碳酸钙、石膏粉、尿素,再撒一层堆肥,淋湿后撒一层碳酸钙、石膏粉、尿素,如此交替,直至堆高1.5m。堆码过程中,每隔80-100厘米在码垛中间垂直插入一根8-10厘米厚的木桩或毛竹筒,码码完毕后拔出,使码垛留有通风孔.桩顶铺人字膜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雨水渗入。堆放7-10天后,待堆内温度升至65时翻堆。用叉车等工具将物料搅拌均匀,重新堆放。栽培中水分不足,应在翻菜过程中补充。整个发酵过程持续30-50天,总共翻堆3-4次。

4.品种选择

竹林套种竹荪宜选用耐高温、抗逆性强、结果快、产量高、花大的品种或品系,以福建古田的D89品系较好。

5、管理技术

挖掘剧情

在选定的林地开沟,沟深20-25cm,宽30-40cm,沿横带筑沟。长度取决于进料量和场地。犁沟间留有50-60cm宽的走道,便于生产管理。每亩竹林开沟面积为160-200平方米。

摊播

采用条播,即原料一次性拌匀,浇入垄沟,开二条播垄沟,将菌体打碎成块,撒入播秧垄沟内,覆以堆肥。

发酵培养材料在播种前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有氨味。如有氨味,需待氨味散去后再播种。

含菌量为17cm袋装1袋菌,或12cm袋装2袋菌。

覆土

对于坡度较大的竹林地,需要从栽培床的上坡挖土覆盖,使床内形成一条沟渠,具有蓄水保湿的作用。以块状覆土为宜,厚度为5-8厘米。覆土后,用竹叶、稻草、稻壳等覆盖物覆盖,防止雨水造成板结。

萌芽期管理

在菌丝生长阶段,保持堆肥和覆土湿润。春季雨水过多,应及时排干垄沟积水。菌丝被堆肥覆盖并生长到覆盖的土壤层中。温度为20-25;再过10-20天,就会出现大量的菌芽。此时应揭去覆盖的塑料薄膜,将稻壳、竹叶等覆盖在垄面上。作为保湿材料,注意保持湿度,适当喷水。

阳光管理

主要以水分管理为主,从成卵到膨大,顶端逐渐鼓起,开柄铺裙的全过程,要保持较高的湿度,晴天人工补水,一次一天一次,喷水量视竹林情况而定。雨天无需喷水。随着湿度的增加,菌球从顶部爆裂,菌盖和菌柄依次从中挤出。当菌柄伸出时,菌裙从菌柄与菌盖之间吐出。

第一潮竹荪采收后,应停水5-7天,浇一次重水,促进第二潮竹荪生长。

采收加工

竹笋破壳开伞成熟需要2.5-7小时。选择早上6:00-10:00采收,最晚不超过12:00。收获后送入烘干机进行烘干。摆放时注意将菌裙展开,将菌柄拉直,产品整齐美观。竹荪一般采用脱水机热风干燥法烘烤,温度控制在65-70,将干燥后的子实体捆扎起来,然后直立晾干至完全干燥。 20-30分钟后,将它们打包整齐,置于干燥避光处。冷藏出售。

病虫害防治

Dictyophora spinosa 具有极强的抵抗力,通常不受细菌污染。病虫害极少,偶尔有香菜啃食,只要及时采收即可。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教程
  •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竹荪病虫害的防治
    竹荪病虫害的防治
    三江侗族自治县南部儋州镇鹤童村桐木屯,继去年小面积试种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