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周年化栽培技术


1 生产季节和地点

根据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特点,采用拱形空调菇棚与堆肥隧道发酵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双孢蘑菇,不受自然气候影响,实现全年栽培。养殖场地要求生态条件好,无污染,周边3公里内无家禽养殖企业,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排灌方便。

2 品种选择

杂交育成的W192可作为主要品种。该品种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潮性明显。从播种到收获需要35-40天。

3 菇棚建设

3.1 菇棚规格

菇棚为拱形空调菇棚,宽7m,长33m。混凝土硬化地面平整光滑,并预留排水沟;温室骨架为拱形,拱顶高4m,拱高2.5m,骨架间距1.5m。由内向外覆盖0.01mm聚乙烯透明膜、10cm绝缘层、PEP黑白膜;温室设有温控、通风、喷水、照明等设施,温控设备应满足双孢蘑菇生长需要;床架是用镀锌管建造的。床架宽1m,层距50cm。菇棚两端床架与墙之间及相邻床架中间各有90厘米操作通道。单个菇棚栽培面积约450平方米。

3.2 菇棚及工具消毒

投喂前4天,清理菇棚,关闭前后门和通风管道,对床架和地面进行消毒,并对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种工具进行消毒。

4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4.1 培养材料准备

4.1.1 原辅材料配方按每百平方米栽培面积计算:

配方麦秸4800公斤、鸡粪2800公斤、石灰40公斤、石膏160公斤;

配方 玉米芯1000公斤、干牛粪10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石膏粉20公斤、生石灰20公斤

4.1.2 堆放场地

尽量选择远离菇棚的地点,以免交叉污染。露天堆放地面应平整坚硬,附近水源充足,排水畅通,向阳。打桩前1天,现场撒石灰粉消毒。

建议建一条专门的隧道进行预发酵。隧道宽5米,长20米,高4.5米;墙体为砖混结构,厚30厘米。 20 厘米;地下预置高压通风管道和气孔;沿隧道全长40厘米平行布置直径16厘米的通风管道,管道上方每隔30厘米开一个直径5厘米的气孔。隧道门附近设10cm宽与门平行的排水沟。单条发酵隧道每批可处理80-100吨堆肥。

4.1.3 草肥预湿

在建造堆肥之前,喷洒干燥的堆肥使其湿润。麦秸、玉米芯等培养料粉碎后,用池中0.5%的石灰水充分浸泡(需2-3天吸足水分),加水至干牛粪中,至含水量为60%左右.

4.1.4 堆构建

将预湿的草和粪按先草后粪的顺序逐层堆放,每层约20厘米厚,草厚15厘米,粪肥5厘米,堆成宽1.5 m 和1.8 m 的高度,任何长度。料堆的四个边基本垂直上下,料堆顶部呈龟形。在堆肥时,观察草和肥料的干湿度。含水量以建堆后有少量水渗出堆为宜。采用露天发酵方式时,如遇阴雨天,必须用塑料薄膜覆盖堆料以防雨淋,雨后应及时揭膜通风。

4.1.5 预发酵

桩建成后,随时监测桩心温度。当堆内温度升至70,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一次翻料,将上面的料翻到下面,堆面的料翻到中间,要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起毛,同时加入过磷酸钙搅拌。翻面后,仍以温度为监测指标,继续发酵至温度开始第二次下降,进行第二次翻面,形成宽1.5m、a的梯形堆高度为1.8 m。当第三次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三次翻动,同时加入石膏粉,当第四次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第四次翻动,同时加入生石灰粉。继续发酵至第五次温度开始下降,即可完成第一次发酵。翻堆时,调整堆的含水量是关键,要保持含水量在70%左右。第三次翻料后,如需补水,可涂5%的石灰水。

4.1.6 后发酵

预发酵完成后,将堆肥趁热均匀堆放在菇房床架上,铺面平整,铺面厚度约25厘米,堆肥水分适当补充。关闭菇房,通入蒸汽升温,24小时内将料温升至58-62,开风机内循环保持8小时,再开外循环降温,逐渐将料温降到48-52,开机。作内循环维持46d。保温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开启外循环,向棚内输送少量新鲜空气,保温结束后通风降温。

4.2 播种期和发芽期管理

当料温降至25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使用1瓶(750mL菌种瓶)小麦种菌,先将70%的菌种均匀撒在材料表面,用消过毒的工具轻拂材料表面,使菌种落入培养材料,然后将剩余的菌种均匀撒在材料表面,轻轻拍平,使菌种紧密附着在材料表面。

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堆肥表面,关闭大棚,开风机,保持料温22-25,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70%-75%,并避光。当菌丝长到材料底部时,用消毒过的工具将材料表面平整,然后覆土。

4.3 覆土

4.3.1 覆盖时间

播种后18-22天,菌丝体可通过堆肥生长并覆盖土壤。

4.3.2 覆盖材料及消毒

推荐使用泥炭土作为覆土材料。测定泥炭土的持水率,按最大持水量计算用水量,加水搅拌,加入适量石灰调PH值至7.5左右,搅拌

10~15 min,使其形成2~5 mm的团粒。也可采用成本较低的含有20%草炭土的配方土,将一份草炭土与四份中性壤土或淤土混合均匀,按每立方米覆土加稻壳16 kg,生石灰8 kg,将土粒、稻壳、生石灰混合后加水调湿,混合土含水量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标准。覆土材料提前2d进行消毒。

    4.3.3 覆土方法

    所有工具于使用前24 h进行消毒处理。将处理好的覆土材料均匀地铺在培养料表面,厚度4 cm左右。覆土后即可打水,水量以土层达到最大持水量为宜。若有覆土较薄处,待菌丝上冒后适量补土。

    4.4 出菇期管理

    4.4.1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的原则是覆土层中水分含量尽量接近最大持水量。当覆土层中菌丝分布均匀且普遍长到覆土表面下1 cm左右时,开始喷“结菇水”,结菇水的用量要根据覆土材料的持水性、所用双孢菇菌株的耐水性、栽培场所的保湿条件及气温而定,结菇水要喷到土层吸足水分又下渗到土层下的培养料料面为宜使覆土层含水量接近最大持水量,一般每平方米喷水2~3 L。喷水要在2 d内分4次喷完,第1天喷总水量的2∕3,第2天喷总水量的1∕3,喷水时打开风机,加大通风,每次喷水后要通风20~30 min后才能关闭风机。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4.4.2 温度管理

    双孢菇出菇阶段的温度应控制在12~20℃。喷结菇水后通过空调、通风或增加遮盖物等措施控温,使温度逐渐降至16℃,并保持整个出菇期温度稳定在16℃左右。

    4.4.3 通风管理

    喷过结菇水后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在降温的同时向棚内输送新鲜空气,降温完成后二氧化碳浓度应不高于1500 mg∕kg。

    4.4.4 光线管理

    菇房内无光或以弱散射光为主,避免强光直射。

    5 病虫害防控技术

    5.1 病虫害防控策略

    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做好环境消毒和清洁卫生工作;加强管理,合理协调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关系。按规定使用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5.2 病害防治方法

    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菌感染源;发菌期培养料有真菌病害时,及时将污染料清理出菇房,用50%咪鲜胺1000倍液喷雾。出菇期原则上不使用药剂,发现子实体病  害时,及时清除病菇。

    5.3 虫害防治方法

    搞好周围环境卫生,减少虫源;在门窗和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严防害虫进入为害产卵。出菇期发现菇螨,用1%食醋、5%糖水和10%敌敌畏混合拌入麸皮中,制成毒饵,撒在地面诱杀害虫。

    6 采收和贮藏

    6.1 采收

    双孢菇在未开伞前及时采摘。采摘时先向下稍压双孢菇子实体,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下周围小菇蕾。

    6.2 贮藏

    采摘后鲜菇在1~5℃冷库中贮藏。

标签:
  • 有效食用菌种植
  •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及处理:麦粒100公斤,发酵后的干粪草或糠壳10-20公斤。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