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质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原基形成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这个原基形成期称为感光期,对光线有一定的要求。现有报道多集中在光强方面,很少涉及光质要求。少数文章提到蓝光对金针菇子实体的发育有影响,但对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影响尚无报道。光质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形态发生、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但对食用菌子实体的影响尚未确定。杏鲍菇的工业化生产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很高。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颜色光源在工业化生产中对杏鲍菇子实体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杏鲍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光质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品种为福建三明菌业提供的杏鲍菇6号。

(2) 试验场地

江苏天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号出菇室。

(3) 试验方法

1、出菇管理2013年3月30日,杏鲍菇出菇完全。将菌袋移至出菇室。保持菇房温度在16C。 4天后,各果道的节能灯更换为红、黄、蓝、绿、白五种光源。 4月3日开袋开灯(白天8小时)诱导原基形成。菇房温度保持在15; 2天后降到14,持续8天; 4月15日,菇蕾长到中等大小,停止光刺激。 7天后(4月22日)开始采收,采收周期为4-5天。鲜杏鲍菇子实体产量及品质指标的测定

2、测定方法水分含量的测定:先称取鲜块,然后在85下烘干3小时,冷却,再称重。计算公式为:含水量=(鲜质量-干质量)/鲜质量100%。

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和茚三酮溶液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二甲苯萃取比色法、苯酚法、氮蓝四唑(NBT)法和比色法。

3、数据收集整理4月13日菇芽形成时,统计菇芽数。 4月15日,在菇芽发育初期,测量了菇芽高度、菌柄和菌盖的直径。一周后(4月22日)采摘时,测量芽高、菌柄和菌盖直径、单菇重量、单袋产量。

4.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tst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新的多范围方法分析显着差异。

2. 结果

(1)子实体现蕾期形态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在菇芽发育初期,蓝光下发育出49.00个菇芽,数量最多,显着高于黄光处理下的35.50个(P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各处理的含水量差异不大。红光处理子实体含水量为89.18%,略高于其他处理;黄光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0.96mg/g;含糖量最高1.93%,SOD活性最高114.62U/g;白光处理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0303mg/g,维生素C含量为0.9560mg/g,POD活性为79.91U/g,均为5个处理中最高;蓝光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77mg/g,SOD活性为99.05U/g,POD活性为42.16U/g,可溶性糖含量为1.40%,为5个处理中最低,质量指标比其他处理方法差。综合评价,白光处理在多项指标中名列前茅,质量最好。

3.讨论

光质对子实体原基的分化有重要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子实体发育初期,蓝光有利于诱导杏鲍菇菇芽的形成和发育,对子实体原基的分化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与蓝光对金针菇的影响。红光对诱导菇芽形成发育的影响明显低于蓝光,但不能断定红光有抑制作用。不同光质对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外观和内在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光质处理的金针菇子实体会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本试验结果表明,蓝光对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最为显着,白光处理的综合品质最好;但不同光质对幼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显着。用不同波长的光处理杏鲍菇发现,蓝光照射产生的菌盖产生的生物电流最强。本实验结果表明,蓝光处理显着提高了杏鲍菇的产量和一级蘑菇的检出率,这与Yanagibashi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杏鲍菇子实体的发育对蓝光比较敏感。但蓝光处理的杏鲍菇子实体品质指标略低于白光处理。因此,工厂生产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白光或蓝光处理。 (文/张立杰田福发周玲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业科学研究所)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杏鲍菇栽培季节及培养料配方
    杏鲍菇栽培季节及培养料配方
    耕作季节杏鲍菇是低温菌种,从播种到出菇大约需要50-60天
    导致杏鲍菇发菌期延长的原因
    导致杏鲍菇发菌期延长的原因
    菌株活力弱。菌袋内物料过紧或含水量大于65%,因菌袋内氧
    杏鲍菇室内出菇室外覆土栽培新技术
    杏鲍菇室内出菇室外覆土栽培
    杏鲍菇又名杏鲍菇,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其肉肥嫩脆,色泽乳白
    杏鲍菇出菇期间病虫害防治技术
    杏鲍菇出菇期间病虫害防治技
    1.变形蘑菇(1)症状:子实体生长成不规则形状,即畸形菇,从而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