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实用栽培技术


过去,我国香菇种植主要局限于南方各省。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提倡“南种蘑菇”。北方香菇的栽培,以当地的棉籽壳和木屑为主要原料。从接种到结果需要60-70天,产出的大部分是用于出口的优质蘑菇。实践证明,北方发展袋栽香菇具有“四大”优势:一是资源丰富,成本低于南方;二是昼夜温差大,生态条件适宜香菇生长发育。 低工资;四是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销售。北方的香菇种植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春季气温低,蘑菇前期生长缓慢,后期气温高,不利于蘑菇生长。秋季栽培适温期短,菌丝成熟晚,不易及时变色挂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掌握以下知识: 1、适时播种。根据香菇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和北方的气候特点确定接种期。在环境条件下,才能保证香菇的高产优质,获得较高的市场效益。长城以北的山区,如承德、张家口等地,气候特点是秋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可以春播为主。中、高温品种选择在2-3月份接种。细菌在低温下生长,香菇菌丝体强壮。杂菌污染率极低。 6月菌丝成熟,颜色适时变化,出菇。 7-9月是南方香菇生产淡季,而北方鲜香菇供应国内外市场,利润丰厚。华北平原地区的香菇栽培以秋季为主,选用耐低温品种。 8月接种,菌体在自然温度下生长。越冬保菌,春季继续出菇,结果期较长,产量较高。 2、选择品种北方春栽宜选用中高温的菌种,如Cr04、L26、民优3号、Cr66等,秋栽宜选用中温偏低的菌种温,如民优5号、Cr62和中温L26、民优1号菌株。值得一提的是,老品种Cr02具有不变色不挂果、挂果早、潮汐变化快、高产、耐低温等特点。缺点是菇多、菇小、菌盖薄,适合市场鲜销和罐装; Cr04、Cr62、L26菇大而圆,单菇多,色泽好,肉厚,品质优良,适合出口保鲜或做干菇。为有效利用自然温度,宜选用早熟或中熟品种。如果使用晚熟品种,菌类成熟期过长,菇农容易心急,管理不严,往往导致栽培失败。 3、菇棚结构华北大部分平原地区,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3-10,初霜期为10月下旬。秋季种植的香菇结果期一般在10月以后。此时北方寒流多,风大,气温低,空气干燥,不利于坐果。因此,北方宜采用半地下式日光温室。这种大棚一般为竹木结构,东西向,宽10米,长30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地面以下开挖深度0.5米,南墙略高于地面。沿墙建有宽0.1米的排水沟,与棚外的渗水井相通。棚内地面略向南倾斜,以便排水至南墙根部的排水沟。北墙高2米,离地每3.25米留有0.4米0.25米的通风窗。沿北墙留有1.3米宽的通道。东西向错落悬挂三根水管,管距2.5米,高1.6米。分散的水管上每隔1米安装一个专用喷头。菇棚内有12个三层菇床。菇床高度1.05米,底层与地面、层间距离0.35米。沿床面每隔2米设置立柱一对,立柱用横杆固定,横杆上铺设竹片,竹片间距2.8厘米。菇床南北长8米,宽1.4米,一层面积11.2平方米,一床三层菇床总面积33.6平方米框架。如用日式蘑菇袋,袋子尺寸为32cm20cm,内装湿料1kg。袋装菇与果菇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1的菇床上平均放36袋。 300菇棚放置菇袋数量为:36袋33.6平方米12架=14500袋;如果按建筑面积计算,蘑菇棚每平方米为:14500袋300平方米=48袋/平方米。 如用福建古田式细长菇条,袋子尺寸为55厘米15厘米,湿料2公斤。蘑菇棚内的地面上,杆子斜竖竖立。杆,平均每平方米12杆。如果用高棚搭5-6层菇床,菇杆平放,去掉通道占用的面积,1亩菇棚可放2万根菇杆,平均每平方米30支。早春二月,将接种好的菇袋放在半地下菇棚内,多层堆放,进行菌种培养。白天靠太阳升温,晚上盖上厚厚的草帘保暖。同时用黑膜覆盖袋垛,提高袋温,缩短发芽时间。即使在严冬,半地下菇棚仍能保持相对适宜的温度。晴天中午在阳光照射下棚内温度可迅速升至13,夜间及阴雪天气棚内温度一般为2-5。 左右。夏季用草帘遮阳,棚内温度比棚外低3-5,有利于夏季挂果。 4、原料准备原料为阔叶木片,尤其是硬橡木片,果树枝条粉碎后也可使用。适当加入棉籽壳、玉米芯、豆秸粉。主要辅料是麸皮和玉米粉。常见的堆肥配方为:49% 锯末、30% 棉籽壳、15% 麸皮、5% 玉米粉和1% 石膏。原料霉变变质,雨淋虫蛀结块者不宜使用。锯末必须过筛以去除粗糙、坚硬和多刺的碎屑。木屑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长菌时间长,易被杂菌污染。因此,木屑中最好掺入适量的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或颗粒较大的棉籽壳,这样可以提高堆肥的透气性,加速香菇菌丝的生长,降低污染率。拌料应均匀,不得有干料结块。料水比为1:1.2-1.3,堆肥水分控制在55%左右。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靠经验掌握。拿堆肥的手手指间有水渍,但不滴落;当手指伸出时,堆肥在掌心形成一个球;如果手持材料的手指之间有水滴成串状,则说明它太湿了。混合料的规模化生产比较大,为做好质量控制和记录工作,应测定介质的含水量,介质的含水量应控制在55-57%。如果水分含量低,菌丝体生长缓慢而无力;水分高,物料缺氧,易造成厌氧菌污染,原料酸败;如果含水量超过65%,菌丝的生长就会受到阻碍。一般干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25,即100公斤干料加125公斤水=225公斤,则含水率=125公斤水225公斤=55.6%。需要明确,培养料初始含水量为55~60%,经菌丝生长可达63%,培养3~4个月含水量增至70%以上,到表皮转色时达74%,其原因是菌丝的旺盛生长产生代谢水。  五、装袋要求 袋子采用耐高温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膜,此膜拉力强,低温时不易脆裂。袋扁宽15厘米,长50~55厘米,厚0.04厘米,一般1千克筒膜可裁160个袋子,每袋装干料0.8~1.0千克。如用装袋机装料,熟练后每台每小时可装800-1000袋。每台机配备7人为一组,其中添料一人,套袋、装料各1人,捆扎袋口4人。无论是机装或手工装袋,均要做到以下5个要求:  1.松紧度适中 以成年人手抓料袋,五指中等力捏住,袋面呈微凹指印,有木棒状感觉为妥。如果手抓料袋而两头略垂,料断裂成痕,表明太松。  2.不超时限 培养料装入袋内,由于不透气,料温上升极快,为了防止培养基发酵,装袋要抢时间,从开始到结束,时间不超3小时。无论是机装或是手工装,应安排好人手。  3.扎牢袋口 机械装料进袋紧实,离机后料易松动,要抓紧捆扎袋口。要求捆扎牢固不漏气,防止灭菌后基料受热后膨胀冲散扎头。如果袋口不密封杂菌从口而入。  4.轻取轻放 装料和搬运过程不可硬拉乱摔,以免破裂。同时装料场地和搬运用的拖拉机或板车的车板上,需铺放麻袋或薄膜,防止被砂粒或刺条扎破袋。  5.装量合适 培养料装量要与灭菌设备的工作量相衔接,做到当日配料,当日装完,当日灭菌。  六、接种方式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下述接种办法好:  1. 多穴接种 此方法的优点是可缩短香菇发菌期。若用木屑菌种,采用边打穴、边接种、边封口的程序较合适。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打穴与接种均采用弹簧接种器,最好三人配合:一人在料袋的两面均匀打5个洞穴;一人向洞穴内接入菌种,菌种须压满穴口,一般750毫升瓶装的菌种可接20—25袋;一人用3.25×3.25厘米见方的专用胶带贴封穴口。操做越熟练迅速,污染率越低。  要选用菌丝洁白健壮、绒毛状、分布均匀、纯度高、不松散的菌种。菌龄掌握在满瓶后20天内,表面及瓶壁无褐色菌膜,不吐黄水的为好。这样的菌种生活力强,接种后萌发快,封面早,可有效地防止杂菌侵入,提高成品率。  2. 两端接种 采用短袋装料及两头接种的方法可减少污染率。料袋扁宽20厘米,长40~45厘米,装料灭菌后,打开袋两头的扎口接种,之后再把袋口扎好发菌。这种方法省工、方便,减少因打洞、接种操作不严或洞穴粘贴不好而引发的污染,且菌种从菌袋两头同时萌发生长,发菌迅速。  3.嵌插接种 若采用枝条菌种菌种,则可省去使用接种器和胶带封口之烦,打穴与接种一插即可,不但节省人力物力,还因提高了接种速度而显著减少了污染率。  七、发菌管理 料袋接种香菇后为菌丝增殖期,由于菌丝旺盛代谢产生大量呼吸热而使料温上升。菌丝增殖期结束后,此升温现象自动消失。培养菌袋的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凉爽、通风、暗光,以通风干燥尤为重要。菌袋排放,按井字形叠高8~10层。温度高时,适当减少叠高的层次,堆垛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以利于通风和料温的发散。发菌期间做好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调节,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菌丝早萌发,快定植,健壮生长。  1.温度 秋栽发菌温度以24~28℃为宜,高于28℃,应通风降温。春栽在15℃左右低温发菌,可减少杂菌污染,提高成品率。  2.湿度 宁干勿湿,空气相对湿度以65%左右为宜,湿度大时,地面撒石灰降湿,同时造成碱性环境起到抑制杂菌滋生作用。  3.通风 掌握在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料温高时多通风。  4.光照 暗光培养,防止强光刺激产生菌膜和引起菌丝老化。脱袋前10天,适当增加光照,有利脱袋转色。  扎微孔 第一次在接种点菌丝向四周蔓延5厘米时,用针在菌  丝前沿之后1厘米处扎一排透气孔;第二次扎孔在发菌中期;第三次在菌丝满袋时扎孔,可减少瘤状突起发生,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转色和出菇。  八、转色管理 转色是香菇独有的特性,是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转色正常与否,直接与香菇的产、质量高低相关。转色最关键的因素是温度,一般在18—23℃条件下保持10—15天开始转色。温度高于25℃或低于15℃时,转色很慢。若菌丝发育的成熟度不同,菌棒转色就不一致。转色前的征兆是菌棒表面出现瘤状突起。  一般来说,菌棒发菌的成熟度不同,它们的转成色成度也有差异。转色与产量的相关规律是:菌棒转色后是深褐色的出菇迟,菇稀体大,产、质量好;呈红棕色的出菇正常;呈淡褐色的,菇小菇密,产量较高;呈灰白色的,出菇少,质量差,产量低。  九、出菇管理 生理成熟尤其转色正常的菌筒,经温差、湿差和光的刺激,就会自然形成菇蕾。催蕾出菇应掌握好以下要点:  1.温差刺激 利用北方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通过白天采光增温、晚上揭膜通风,棚内、外的温差可达10℃以上。通过连续3~5天的冷暖、干湿和暗亮光线的同步刺激,菌筒表层出现白色裂纹,菇蕾就从裂纹中长出。  2.湿度控制 湿度包括两方面:一是菌筒含水量,二是空间相对湿度。菌筒含水量应控制在50~55%。超过65%与低于40%均不利于出菇。含水量可用菌筒原重量与失水之后的重量相比较,如重量减轻15~20%左右,无需补充水分;若减轻25~30%则应适时补水;减轻30%以上,必须补水。否则菇体长势减弱,造成减产。采用注水法补充水分到50%,注水应选择在晴天午后进行。  在催蕾阶段须注意棚内空间的保湿增湿,早晚喷水,勤喷少喷,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即棚内薄膜上有一层水珠为适。需要指出,生产花菇一般不脱袋,脱袋的菌筒虽然也能形成花菇,但很难协调菌棒保湿与干燥催花的矛盾。  十、菇潮控制 香菇具有潮次分明,多潮持续出菇的特性,采头潮菇后的管理是取得高产优质的基础。头潮菇采收后,继续利用温差和干湿差的刺激,适时进行补水促菇管理。方法是:菇棚停止喷水7~10天,揭膜通风,降低菇床湿度,晾干菌筒。7~10天后给菌筒注水或浸水,使菌筒含水量接近原重量为准。然后履盖薄膜保温保湿3~5天,让菌丝复壮积累营养,3~5天后给予温差和干湿差同步刺激,促使菌丝分化菇蕾,形成新的菇潮。第二潮菇采后再按上述方法继续进行补水促菇管理。这样,每补一次水,形成一次菇潮,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效地提高了产量。此外,补水促菇可按市场销售形势产菇,调节和平衡生产,防止香菇产品低价销售和积压,提高种菇效益。  十一、香菇产率 在常规栽培生产中,香菇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能达到多少? 据笔者试验统计,湿重1000克的日本式菌袋,装干料450克。出菇7个月后残料干重为100克,占原料干重的22%;平均每袋产鲜菇425克,减去90%的水份,折干物质42.5克,即消耗掉的干物质仅有12%的基质转化为菇体物质;其余88%的干物质被香菇菌丝降解成CO2释放到大气中。以上数据表明,对全部基质而言,香菇的绝对生物转化率仅为10%左右。鲜菇含水率一般为90%,即相对生物转化率应在100%左右。超过此理论数值的所谓高产率是不足信的,除非在出菇后期补充营养或覆土。  

查看更多:
  • 食用菌种植方案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如何科学栽培香菇
    如何科学栽培香菇
    如何科学栽培香菇?请指导香菇的栽培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香菇栽培新技术
    香菇栽培新技术
    1.新型灭菌工艺在生产中,目前使用的灭菌是常压(少数高压)
    蘑菇如何控制螨虫?
    蘑菇如何控制螨虫?
    香菇怎么防治螨类?请指导的蘑菇螨包括红蜘蛛和真菌虱子。
    关键词:香菇;大田袋栽技术
    关键词:香菇;大田袋栽技术
    香菇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段木栽培,需要占木材。这里介绍一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