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人类食用菌栽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是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拓宽食用菌栽培原料的范围,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如果利用整段玉米秸秆培育腐生菌:双孢蘑菇鸡腿菇、姬松茸、草菇等品种,将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挖掘巨大潜力。我国玉米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在长江以北地区。产量较大。为开展生玉米秸秆腐生菌的培养,经过多年(13年)的探索和实践,本人努力不懈,终于成功试验了这种原料和整段料进行发酵,并用于培养上述品种,特别是露地栽培。相比之下,其产量比稻草、麦秸增产20%至30%,而且蘑菇的品质非常好。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到推广,将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无穷的活力。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1、栽培特点:双孢蘑菇栽培第一阶段是利用堆肥发酵技术培养一些分解纤维素等有机物能力强的微生物,将培养物分解成蘑菇可以利用的状态;待培养料发酵成熟后,为播种,进入培养第二阶段,即蘑菇菌丝培养阶段;第三阶段是蘑菇生产管理阶段,蘑菇栽培首先要准备适合蘑菇生长的堆肥,然后用它来培育蘑菇。 1、蘑菇最适合用腐烂的发酵物栽培。未发酵的菌料栽培蘑菇难度很大,栽培效果不如发酵料。 2、在栽培过程中,必须在生长的菌床上盖一层土,否则蘑菇无法正常生长。 3、蘑菇栽培所用的堆肥包括稻草、麦草、畜禽粪便,我公司所用材料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农村廉价易得,是容易获得,栽培后的废弃物也容易回归自然。用过的。此外,香菇韧性好,加工方法简单,鲜香菇耐长途运输。因此,双孢蘑菇比其他蘑菇更适合农村种植。 2、生产所需条件香菇栽培一般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菇田、栽培材料和菌种。 1、种蘑菇有室内菇房和室外菇棚。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利用山洞或地下人防工程作为栽培场所。大多数蘑菇农场使用床架进行栽培。 2、栽培原料:一是青鲜玉米秸秆或干玉米秸秆;另一种是烤粪,包括马粪、牛粪、猪粪、鸡粪等禽粪和人尿,最好是沼渣和沼液。三是含氮饼肥、化肥及其他辅料,如豆饼、菜籽饼、花生饼、棉籽饼、尿素、硫酸铵、石灰氮、石膏粉、碳酸钙、石灰、过磷酸钙、磷肥等, ETC。四是覆土材料,如水田土、菜园土、河泥等,最好是从岩石中挖出的黑土颗粒。 3、菌种:一般在栽培过程中,可购买或自制食用菌品种,自制时应具备相应的制种条件。三、蘑菇的形态特征和生存条件(一)形态特征:蘑菇的基本形状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构成床主体的菌丝体;另一个是床面上的子实体。 1、菌丝体:蘑菇菌丝体由无数纤维状管状菌丝体细胞组成,其作用类似于植物的根、茎、叶,被称为蘑菇的营养器官。蘑菇的菌丝体大多为白色至灰白色。蘑菇在栽培过程中,菌床中的菌丝体主要有蓬松的菌丝。菌床覆土调水时,特别是喷菇水前后,土层菌丝体由蓬松状变为线状。线状菌丝除了形成蘑菇的功能外,还会不断交织增粗,形成菌丝束。菌丝束呈素状或根状,主要功能是输送养分和支持菇子实体的生长,并发育成较大的菇体。 2、子实体:蘑菇子实体俗称蘑菇体。它由菌丝体生长和成熟。是供人食用的部分。它也是蘑菇菌株的来源。它被称为蘑菇的生殖器官,相当于植物的花和果实。

3、蘑菇的子实体多为白色和褐色。发生初期,形状较小,呈米粒状或铆帽状的原始小菇蕾,故俗称米菇、钉头菇。在一定时期内,菇蕾逐渐发育分化,菌盖长出。柄的雏形呈倒葫芦状。当大豆粒大时,菌柄逐渐变粗,菌盖继续长大,由球形变为半球形。菇芽发育成钮扣状的幼菇。幼菇长大后,子实体发育,进入成熟期。成熟的子实体在外面形成一把伞,由菌盖、柄、鳃、表膜等部分组成。 (2)各种生长条件在蘑菇栽培过程中,影响蘑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很多,主要有: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照、酸碱度、气候和土层等。 1、营养:香菇是草腐菌的一种,属异养生物。它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养分。所需养分的量主要是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碳源主要来自农作物秸秆,其次是粪肥、饼肥和化肥,是常用的氮源。蘑菇的生理特性表明,蘑菇菌丝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较差,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用生粉(未发酵和腐烂的堆肥)培育蘑菇并不容易。在实际栽培中,堆肥必须经过堆肥和发酵,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和微生物降解,才能达到香菇可以利用的完整状态。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无机盐包括磷、钾、钙、镁等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堆肥、覆盖土层和培养水中都有一定量的,不足的部分一般在配制堆肥时加入。 2、温度:不同温型的香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常用的中低温型发芽温度为6-32,最适温度为22-24,33以上基本停止生长,35以上易发生烫伤死亡。出菇温度范围为6-22,最适温度为13-16。高温品种发芽温度为20-38,最适温度为26-32,而结果温度为24-38,最适温度为26-31。香菇生长阶段除了要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外,更要注意料温的检测。后者普遍高于前者,但在修炼中往往被忽视。出菇期间,菇田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菇体生长时,温度变化较快,不利于菇体的正常生长。 3、水分:香菇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堆肥和覆盖土,其次是空气湿度。在堆肥和发酵过程中,蘑菇堆肥的水分含量应调整在60%~70%之间。播种时堆肥水分控制在60%左右,出菇期堆肥水分控制在62%65%。

%。覆土层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8%—22%。发菌期间,空气湿度要求在60%—70%,不得超过75%。出菇期间空气湿度应提高到90%左右较为理想。湿度过低菌床容易失水,菇盖会产生磷片,菌柄会出现空心,即空心菇现象。湿度过高,菌床易发生病害,菇体会出现锈斑,红根等症状。    4.空气:蘑菇是一种好氧性真菌,其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排出CO2,在栽培蘑菇过程中,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呼吸作用以及对培养料的分解过程中会不断产生CO2以及NH3,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有害气体积累到一定浓度,如不及时排出,就会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因此,注意菇房经常性的通风换气,是栽培蘑菇中极重要的管理工作。    5.光照: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不需要光照,即使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也能顺利发育,且菇体色泽洁白度高,蘑菇忌阳光直射,菌床管理可无光线的黑暗条件下进行。但间接的微弱的散射光对蘑菇生长没有妨碍。加强菇场的遮阴管理,采用弱光措施,是蘑菇生长发育良好的必要条件。    6.酸碱度:蘑菇适宜在偏碱性的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为6.8—7.0之间,子实体发育阶段PH值为6.5—6.8,在栽培蘑菇过程中由于菌丝的代谢作用会产生碳酸、草酸等有机酸,同时在菌丝周围和菌床中会发生脱碱现象,致使菌床逐渐变酸。所以,播种时培养料的PH值应调节至7.5左右,覆土层的PH值应调节7.5—8.0之间。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需用喷石灰水清洗和撒石灰粉的方法来经常调节菌料床的PH值。    7.覆土:覆土是蘑菇出菇的必要条件。菌床不覆土就不会出菇。覆土材料的质地、结构、土层的厚度、持水量、酸碱度以及覆土的时机等,都直接影响到结菇性能和长菇质量。    四、栽培蘑菇的季节及品种选择    (一)栽培的主要季节    当前全国各地蘑菇产区绝大多数采用中低温型品种,选择秋季为栽培季节,秋、冬、春出菇,秋栽蘑菇的主要优点是:培养料堆制发酵容易,发菌和出菇温度应自然,便于控制,栽培产量高,收效好。而采用中高温型或高温型品种,选择春夏季栽培的唯数甚少,且栽培量也不大。原因是:栽培技术尚不完善,菇场设施造价高。管理难度大,堆料发酵质量和病虫害等都不容易控制,栽培稳定性不够,风险也较大。但是,此时蘑菇市场价格看涨,预计今后几年,蘑菇的春夏季栽培量会迅速扩大,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蘑菇春栽通常选择在3月上中旬播种,4月下旬至6月下旬前后出菇,根据菇场控温性能设施采用中低温或高温品种。夏栽一般选择6月中旬左右播种,7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菇,此时必须采用高温型品种。也可安排队在7月底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出菇,此时宜采用中高温型品种。    (二)品种的选择    蘑菇的栽培品种可划分为几种实用类型:一种是按菌丝体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划分成贴生型、气生型、半气生型品种;另一种是按子实体正常发育所需适温范围不同划分为中低温型、中高温型和高温型品种。    1.贴生型、气生型和半气生型品种    (1)贴生型品种:菌丝灰白色,紧贴在琼脂斜面培养基表面匍匐而生,气生菌丝极少或无,基内菌丝较多较深,贴生型品种较抗高温、耐重水、抗病力强、产量高,一般以鲜销内销为主,但加工质量不理想,有176、111、333等品种。    (2)气生型品种:菌丝色泽洁白,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呈绒毛状生长,又浓又厚,长速快,深入基质内部菌丝较少较浅。气生型品种较耐低温,菇质好,适宜加工外销,不足之处是结菇性能不理想,抗病力,抗逆性较弱,产量也不高,这类品种有102—2、闽1号等。    (3)半气生型品种:菌丝白色至灰白色,基外观特征介于贴生型和气生型之间,这类品种栽培适应性好,抗性强,出菇温度范围广,产菇潜力大,单产高,菇体质优良,内外销售均可,是目前最常用的,品种类型有AS2796等。    2.中低温型、中高温型和高温型品种    (1)中低温型品种:它的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大致在6—22℃,适宜秋栽,中低温型品种在栽培品种中数量最多,使用广泛,常用的有2796、152、176等品种。    (2)中高温型品种:这类品种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大致在10—28℃,适宜春栽,早秋栽,中高温型品种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不多,常用的是大肥菇品种。    (3)高温型品种:这类品种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大致在24—38℃,适宜夏栽,常用的品种有夏菇93、夏秀200、新登96等品种。    五、栽培蘑菇的重要方式和程序    (一)栽培的重要方式    1.床架式栽培,又称立体式栽培。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栽种、喷水、通气、采菇等管理作业都很方便,菇形、菇质易控制,床架通常用竹、木、钢材、水泥构件、硬质塑料管等搭建,2—6层不等。床宽0.8—1.5m,层间距离60cm左右,培养料发酵后分层堆放在床架上进行栽培,床架栽培是我国蘑菇生产中最重要的栽培方式,无论室内、菇房还是室外菇棚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式。    2.畦式栽培:又称地床式栽培,简称地栽。其特点是投资最省,推广最易,尤其是在鲜菇市场活跃的城镇周边地区发展前景看好,畦式栽培应充分利用闲置地块,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套种,如水稻田、蔗田、果园、林地、玉米地等。畦栽过程是:先按规划开挖整理好畦床,床上再搭建与之相配套的黑色塑料棚,然后将发酵好的培养料直接铺放在畦床地表进行栽培。畦式栽培工艺与床架式栽培基本相近,从栽培效果来看,中棚较大棚,小棚更经济适用,具体操作以大田中棚地栽蘑菇为准。    (二)栽培程序    蘑菇的栽培程序应根据各地的气候情况而定,由于气候的影响,各地栽培时间的安排并不一样。根据贵州省的气候特点将秋栽蘑菇的程序及时间作如下介绍:    1.粪草收集与贮藏:11月至翌年6月    2.蘑菇栽培种制作:6月底    3.发酵堆料: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4.播种时间:8月中旬至8月底    5.覆土:9月上旬至9月中旬结束    6.出菇管理:9月底至10月初    7.越冬管理: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    8.春菇管理:2月下旬至5月下旬    9.栽培结束:5月底至6月上旬    在上述栽培程序的时间安排内,以黔北地区为准,黔南地区相对比黔北地区要推迟5—10天为最佳。    六、主要的栽培原料    栽培蘑菇原料主要是草料、粪肥、饼肥和化肥,其中草料和粪肥用量最大。不同蘑菇产区的原料略有不同,但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选用原料广、数量多、价格低、材质结构好的原料。    (一)玉米秸杆及草料的收集    栽培蘑菇最常用的草料是稻草和麦草,而我公司在生产中以玉米秆为主,以及畜棚禽舍内的垫草(厩肥)、沼渣和种植过草菇、金针菇等的下脚料(废菌糠),这些材料都可以用来种蘑菇。    玉米秸秆茎杆较硬,蜡质层厚,吸水差,腐熟速度慢,但通气性能好,玉米秸以干燥为准。如使用我公司一种独创的发酵腐熟剂,能够将长秸秆在20日发酵腐熟,不需要任何破碎或农用机械进行预制处理,就可使玉米秸秆能自然破裂,变形变软,从而有助于吸湿和发酵。    (二)使用粪肥的选择    在粪肥中以马粪为最好,其养分多、质地蔬松、保温保水性好,产热量大,升温快,持续时间长,发酵效果好。    牛粪养分多、肥效长,用其栽培蘑菇,出菇稀,但菇质好,后劲足,以黄牛粪肥效果好,其次是奶牛、水牛。    猪粪性冷,营养成分好,N、P、K含量都较高,其中速效N比牛粪多,用猪粪种蘑菇,出菇快,菇密,菇质欠佳,前景产量高,后期产量低。猪粪的透气性不及牛粪。    禽粪中养分含量以鸡粪最好,鸭粪、鹅粪次之,禽粪N素含量高,营养成份较齐全,堆料发热快,温度高,但碱性强,黏性大,特别是单独使用鸡粪时易使蘑菇菌床和子实体感病。    人粪尿是一种含有N、P、K等多种养分的农家肥,堆料时用部份人粪尿代替部份粪肥效果也很好,生产上常用人粪尿来对预堆前的草料、粪肥或在建堆时和翻堆初期堆料所需水份和养分进行补充,以提高堆料发酵质量。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粪肥是牛粪和猪粪。牛粪、猪粪除单一使用外,以混合使用效果好。采用猪牛粪堆料栽培蘑菇,培养料营养成份更为丰富,前后期产菇量较为均衡,且产量和质量都相对有所提高。    (三)饼肥的选用    饼肥又叫油饼或油枯,是一类含N量高营养丰富的有机质。常用的是豆饼、菜籽饼、花生饼、芝麻饼、棉籽饼和茶籽饼,饼肥为迟效性肥,应在粪草建堆时加入,其用量要根据粪草质量及其C/N比来确定,一般占粪草干重的3%—5%,通常粪肥少或无粪肥的堆料,饼肥用量要相应增加,饼肥有利于提高堆料的质量,促进蘑菇丝生长,可有效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四)化肥的选用    蘑菇培养料堆制时使用的化肥以铵态氮素化肥为主,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石灰氮、农用氨水、硝酸铵、氯化铵等。这些可溶性速效氮肥是调节堆料的C/N比,促使料内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提高堆料发酵质量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氮素化肥最好能搭配使用,其用量应视粪草和饼肥的C/N比严格把握。以尿素为例,用量一般占堆料干重的0.5%—2%,粪肥、饼肥用量多时要少加,合成料内要多加。氮素化肥应在建堆时一次性加入或在建堆后第一次翻堆时分两次加完,用量过多或加入过迟,堆内会产生大量的氨气,造成培养料碱化过重,从而抑制蘑菇菌丝生长,甚至不能定植。磷肥常用的是过磷酸钙,它可以补充堆料中的磷素,钙素不足,防止氨态氮的逸散,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状,过磷酸钙用量一般为堆料干重的0.5%—1%,通常在二、三次翻堆时分两面次加入,或在第三次翻堆时一次加入,过磷酸钙添加量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培养料酸化。钙肥常用的是碳酸钙(石灰、石粉)、硫酸钙(石膏粉)、石灰等。钙肥可使秸秆脱脂软化,改善培养料的通气性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活动,提高培养料的持水力和肥力,防止堆料酸化,保持酸碱度不发生大的变化。碳酸钙、石膏粉使用量一般为堆料干重的1%—2%,通常在建堆时一次加入,或在第一次翻堆时分两次加入。石灰使用量一般为堆料干重的3%—5%,通常在第三次翻堆时加入。    七、蘑菇栽培料的配制方法    (一)栽培料的配制与类型特点:    蘑菇栽培料配制时,按粪肥使用的数量可分三种类型:采用较多粪肥配制的粪草料;不用粪肥配制的合成料;只用少量粪肥配制的半合成料。粪草料内有较多有益微生物,培养料发酵质量好,营养成份丰富,长出的蘑菇品质好,我国蘑菇栽培粪草比例初为7:3,后因粪来源不足,逐渐改为5:5或4:6,有的甚至已降到半合成料的粪肥用量。合成料是采用含氮化肥或饼肥完全代替粪肥,其成份稳定,C /N比容易掌握,原材料无粪臭,污染源少,增产潜力大,有利于科学栽培和规模化生产,合成料蔬松透气,堆制时要适当踩实,所建堆料的料堆要比粪草料加宽加高,以促进堆温上升,但氮肥用量不能盲目加大,以防止草料碱性过强,游离氨积累过多,抑制蘑菇菌丝生长甚至造成死亡,但产菇后期要抓好追肥措施。    目前国内蘑菇培养料大多采用半合成料,即培养料中含有少量畜禽粪肥或使用部份人粪尿预湿堆制培养料,由于料内氮素不足,需要含氮化肥和饼肥加以补充,半合成料一是解决了粪肥不足的矛盾;二是有助于培养料的正常发酵;三是兼顾了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二)培养料的配比方法    配制蘑菇培养料的方法应遵循配足数量和讲究质量的原则,单位面积用量少,如薄料栽培,单产不高。从稳产高产栽培实例来看,每平方米粪草干重用量应达到25—30。讲究质量,除要求培养丰富,理化性状好外,还要求C/N比例适当。堆料发酵时,要求配料的C/N比为30:1左右,C/N比值高,N素偏低,则料不肥,就不能满足蘑菇的生长需要;C/N比值低,氮素过量,则料内氨气温浓,碱性重,也会阻碍蘑菇正常生长,栽培者在选料配比过程中,应注意到,用一些实践成功的经验配方,这些配方的C/N比接近要求或符合要求。如果想改变肥料种类或设计新的配方,就要进行计算验证。    1.C/N比的计算方法:    (1)先查出相关资料中被选用材料各自的含C和含N量的数据,就能得到每种材料重量的含C量与含N量,就能算出培养料重量和总C量和总N量,两者相除,即为该培养料的C/N比。培养料的C/N比必须达到正规要求,否则将导致发酵料不良好,对后期蘑菇的生长带来不利,会导致蘑菇全部死亡。    2.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参考配方:    (1)稻草2000千克,干牛粪1000千克,饼肥30千克,尿素20千克,石膏粉7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灰50千克。    (2)麦草4000千克,饼肥80千克,尿素48千克,硫酸铵80千克,过磷酸钙80千克,石灰28千克。    (3)玉米秸按亩计算:8000千克(干料),菜油饼粉200千克,尿素20千克,石膏粉150千克,牛粪6000千克(湿粪),过磷酸钙130千克,5%的石灰水,盐1%,蘑菇秸秆腐熟水剂500ml。    (4)上述配比方法,通过核算后C/N比数据达到30:1的正规比,请按上述配方堆制发酵。    八、堆料发酵的操作规律    1.堆料发酵:    (1)按常规方法堆料:高1.5m,宽2.3m,长度不限,除石灰水、石膏外,所有料建堆时全部加入,第一次翻堆时,用5%石灰水浇料,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第三次翻堆后进入二次发酵。    (2)二次发酵方法:    ①用竹木架好料床,距地面15cm,宽为2.5m,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料床每隔50cm按品字形,用直径为8—10cm的竹木插立好,然后将前发酵好的培养料翻至料床上,建堆同于第一次发酵,目的是较彻底的杀死有害微生物及虫体,创造更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繁殖的环境。    ②利用田地进行2次发酵,方法同上,不同的是在地上挖宽20cm,深15cm,长度不限的纵向增氧沟一条,每隔50cm挖同样深、宽、长为2.5m的横向增氧沟。以上两种方法堆料完成后,将立杆拔出,然后用竹木架在堆料顶部及四周,盖上薄膜,距料20cm,前四天薄膜离地15cm,让其自然升温培养,四天后全部封闭严密,这时可以利用蒸汽升温,温度尽快升至60℃,维持68小时 。    九、铺料播种管理    1.建宽1m,长15—20m的畦床,纵向中间设一条,横向每隔2.5m设一条20cm高,20cm厚的隔埂。    2.铺料:在地上浇一次透水,撒上石灰粉,喷洒高效低毒杀虫剂,将料抖松铺料,厚度不超过17cm,料温降到28℃以下,即可播种。    3.播种:料温降到27—28℃,并呈下降趋势时,播种最佳,每㎡用种一瓶至一瓶半,净重0.4千克到0.6千克,一般采用翻播或撒播,所有器皿及工具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清洗。先将用种量3/5均匀洒在料面,用手抓动培养料,使种粒翻入或抖进料层内部,然后将余下的菌种均匀撒在料面,用少量培养料覆盖,使种块成若隐若现状况。播种完毕,稍稍用力拍平料面,保温发菌。    4.发酵管理:播种后三天内。菇棚要紧闭,不通风或少通风。以保持湿度在75%左右,以促进种块萌发,温度控制不高于32℃。3天以后通风。7天后菌丝已基本封满料面,并加大通风量,10天后,当菌丝长入料层深度一半时,用1根粗木棍从料面至底部打孔,间距13cm左右,以排出料内积聚的CO2等有害气体,改善料内通气状况,促使菌丝迅速向料层深部生长,打孔后第二天再增大通风量。一般接种20天菌丝料底。    十、覆土管理    当菌丝基本长透料时,就要进行覆土,覆土方法有:河泥嵇康覆土法、细土嵇康覆土法以及粗细土覆土法,一般采用粗细土覆土法,先在料面用1cm的粗土覆3cm厚,当菌丝长上土后,再覆1cm厚的细土,覆土完成后,轻喷一次2%的石灰水,表面湿润即可,通风半小时后关闭,晴天每天早晚各通风20分钟,再次让菌丝长上土。当土面上完全长好菌丝后,强制通风1—2天,迫使菌丝倒伏,表面泥土也基本变干,这时喷结菇水(2500ml/m2),喷水后通风1小时。土面上形成很多小菇蕾时,每天通风2—3次,菇多大通风,菇少小通风或不通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十一、总结    1.加食盐的效果:玉米秸秆较粗、硬、长如果用锤破、割断处理,大面积栽培很费力,用设备粉碎,又增加成本。我们通过栽培试验,添加1%的食盐,能使玉米秸秆更易软化,断碎,破裂,增加腐熟度,同时可增产10%左右。    2.加石灰水的效果:玉米秸富含有机质,难免有霉菌和虫体,按传统方法处理,发现有三大问题:一是石灰结块;二是难控制霉菌的滋生漫延;三是不易掌握培养料的酸碱度。用5%的石灰水浇料,能与料充分混凝合,易于掌握和调节。    3.窄床效果:用1m宽的菌床大田栽培,料面出菇少,菌床中间出菇更少或不出菇,边缘菇现象相当明显,产量不高。根据这些情况,我在生产中不断改进方法,最后改为窄床栽培,尽管料面出菇少,但埂上长满了蘑菇,产量却大幅度提高。这种栽培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增加出菇面积;二是缩短菌丝向边缘输送养料距离,降低运送途中的能量消耗,提高产量;三是边缘透气性好,菌丝长势旺;四是丰产埂的墒情好,出菇稳定;五是追肥时菌丝在短时间内将养料送给子实体,很快得到利用;六是出菇时间长,10月初下种,11月初出菇到来年4月底才结束,延长供应市场时间,不耽误水稻种植。    4.玉米秸栽培蘑菇,是一项“变废为宝”开拓新的栽培料的一项适用项目。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和收入,同时,出菇后的废料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保持了土地的肥力,充分实现了秸秆还田及稻菇两熟的真正项目。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蘑菇线虫病诊治技术
    蘑菇线虫病诊治技术
    蘑菇线虫必须采取防治措施;一是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生物物
    稻田种植蘑菇好办法
    稻田种植蘑菇好办法
    稻田种蘑菇,要抓住四个关键技术环节。一、材料准备栽培1
    蘑菇病害需要加强管理
    蘑菇病害需要加强管理
    蘑菇病害需要科学管理才能控制。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通风
    预防薄皮蘑菇早开伞的技术
    预防薄皮蘑菇早开伞的技术
    现在秋天到了,气温忽冷忽热,气温变化很大。昼夜温差10-15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